目标性后腹腔镜与常规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的效果比较

2025-02-07 00:00:00耿申蔡成宽孙方浒代佳欣
中国医学创新 2025年1期
关键词:肾功能

【摘要】 目的:探讨目标性后腹腔镜与常规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9月—2024年1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肾肿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6)与观察组(n=42),对照组行常规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观察组行目标性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指标、肾功能指标[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术后胃肠恢复时间、肾蒂阻断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lt;0.05)。术后,观察组Scr、BUN、CRP、TNF-α、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eGFR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结论:在治疗肾肿瘤方面,相较于常规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目标性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可显著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减少出血,显著改善肾功能,降低炎症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提供更安全高效的肾肿瘤治疗方案。

【关键词】 目标性后腹腔镜 常规后腹腔镜 肾部分切除术 肾肿瘤 肾功能

Comparison of the Efficacy of Targeted Retroperitoneoscopic and Conventional Retroperitoneoscopic Partial Nephrectomy in the Treatment of Renal Tumors/GENG Shen, CAI Chengkuan, SUN Fanghu, DAI Jiaxin.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2025, 22(01): 064-068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of targeted retroperitoneoscopic and conventional retroperitoneoscopic partial nephrectomy in the treatment of renal tumors. Method: A total of 88 patients with renal tumor admitted to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Lianyungang City from September 2021 to January 2024 were selected, and tha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n=46) and observation group (n=42)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retroperitoneoscopic partial nephrectomy,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targeted retroperitoneoscopic partial nephrectomy. Clinical indicators, renal function indicators [serum creatinine (Scr), blood urea nitrogen (BUN), 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eGFR)], inflammatory indicators [C reactive protein (CRP),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 interleukin-6 (IL-6)] and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 Th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ess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postoperative gastrointestinal recovery time, renal pedicle blocking time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lt;0.05). After operation, the levels of Scr, BUN, CRP, TNF-α and IL-6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and eGFR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lt;0.05).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lt;0.05). Conclu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renal tumors,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retroperitoneoscopic partial nephrectomy, targeted conventional retroperitoneoscopic partial nephrectomy can significantly shorten postoperative recovery time, reduce bleeding, significantly improve renal function, reduce inflammatory indicators and complication rates, and provide a safer and more efficient treatment plan for renal tumors.

[Key words] Targeted retroperitoneoscopic Conventional retroperitoneoscopic Partial nephrectomy Renal tumor Renal func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 Jinzhou Medical University, Jinzhou 121001,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5.01.015

肾肿瘤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过去几十年中逐渐增加[1]。早期肾肿瘤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肿瘤的生长,可能出现血尿、腰痛等症状,甚至导致肾功能损害[2]。研究表明,肾肿瘤的发病与遗传因素、吸烟、肥胖及高血压等多种因素有关[3]。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肾肿瘤在无症状时被偶然发现,这为早期治疗提供了可能。治疗肾肿瘤的方法多样,包括外科手术、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其中,外科手术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尤其是对于局限于肾脏的小肿瘤,肾部分切除术可以有效地移除肿瘤并尽可能保留肾功能。传统的开放式肾部分切除手术虽有效,但创伤大、恢复慢[4]。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手术因其微创性、恢复快等优点成为肾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然而,传统腹腔镜手术在操作精度和肾功能保护方面仍有局限。目标性后腹腔镜手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微创手术技术,通过精准的肿瘤定位和精细的手术操作,进一步减少了手术创伤,缩短了手术时间,更好地保留了肾功能,展现出优于传统腹腔镜手术的治疗潜力[5]。本研究旨在探讨目标性后腹腔镜与常规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中的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1年9月—2024年1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肾肿瘤患者。纳入标准:(1)通过影像学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肾肿瘤[6];(2)无远处转移;(3)肿瘤大小符合局部切除的指征。排除标准:(1)有严重心脏病、肺疾病或其他重大器官功能衰竭;(2)有凝血功能障碍;(3)肿瘤有明显的包膜外侵犯或多发性肿瘤;(4)既往有重大腹部手术史;(5)妊娠或哺乳期;(6)参与其他临床试验。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6)与观察组(n=42)。本研究经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患者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患者全麻下,取仰卧位,于腹部建立3~4个穿刺口,引入腹腔镜和手术器械。通过腹腔镜观察,定位肾肿瘤的精确位置。分离周围组织,暴露肾脏。使用超声刀沿预定的切除边界切除肿瘤,确保肿瘤完整切除并取得适当的切缘。切除后,仔细检查切除面,控制出血点,必要时进行肾脏缺损部位的缝合。放置引流管,关闭穿刺口。整个手术过程中,通过腹腔镜提供的高清视野进行精细操作,以最小化对正常肾组织的损伤,保证肾功能的最大限度保留。

观察组行目标性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在全身麻醉和适当体位下,首先利用高分辨率成像技术进行术前详细规划,精确定位肾肿瘤的位置及其与周围重要结构的关系。通过腹部几个小切口引入后腹腔镜及手术器械。在腹腔镜的直视下,细致分离周边组织,精确暴露肾脏及肿瘤。利用实时影像导航技术辅助,精确标定肿瘤及预定的切除边界。实施肾门脉控制,以降低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风险。采用高精度切割工具沿着预设边界切除肿瘤,在切除过程中,严格控制出血点,确保切除区域的干净和肾脏剩余部分的完整性。切除后立即对肾脏缺损部位进行精细修复,放置引流管以监测术后可能的出血或渗漏,并逐步关闭穿刺口。

1.3 观察指标

(1)临床指标: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恢复时间、肾蒂阻断时间、住院时间。(2)肾功能:术前术后采集血液样本,使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量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水平,采用CKD-EPI公式计算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3)炎症指标:术前术后采集血液样本,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4)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手术及术后出现的任何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尿漏、胸膜损伤、肠梗阻等,并统计其发生频率。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以Plt;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对照组中男26例,女20例;年龄27~75岁,平均(51.03±5.26)岁;肿瘤直径2.1~3.5 cm,平均(2.75±0.16)cm;病程6个月~8年,平均(3.58±1.03)年;左侧22例,右侧24例。观察组中男23例,女19例;年龄28~74岁,平均(51.16±5.05)岁;肿瘤直径2.1~3.5 cm,平均(2.67±0.19)cm;病程5个月~8年,平均(3.47±1.13)年;左侧20例,右侧22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gt;0.05),有可比性。

2.2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术后胃肠恢复时间、肾蒂阻断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见表1。

2.3 两组肾功能比较

术前,两组肾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gt;0.05);术后,观察组Scr、BUN水平均较对照组低,eGFR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见表2。

2.4 两组炎症指标比较

术前,两组炎症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gt;0.05);术后,观察组CRP、TNF-α、IL-6水平均较对照组低(Plt;0.05)。见表3。

2.5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76%,低于对照组的1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3.149,P=0.038),见表4。

3 讨论

肾肿瘤作为泌尿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类型之一,对全球人口健康构成了重大挑战[7-9]。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人口老龄化的趋势,肾肿瘤的发生率正逐渐增加。肾肿瘤的治疗不仅关乎生存率的提高,还涉及患者生活质量的显著改善[10]。传统治疗手段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有效,但大创伤手术的长期恢复时间和可能的并发症限制了其应用范围[11]。肾肿瘤的临床治疗策略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以及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12]。其中,手术治疗由于其直接切除肿瘤的优势,在早期和局部肿瘤治疗中尤为重要。随着医疗技术的革新,腹腔镜手术以其微创性、快速恢复的特点逐渐成为肾肿瘤治疗的主流方法[13]。特别是,目标性后腹腔镜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微创手术方式,因其对肾脏组织的精准切除和最小化的健康组织损伤,而备受青睐[14]。目标性后腹腔镜手术技术的核心优势在于其高度精准的肿瘤定位能力和对周围健康组织保护的最大化[15]。这种技术利用了先进的影像导航系统,允许外科医生在最小限度的切口下进行精确的手术操作,显著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同时保证了肿瘤的彻底切除[16-18]。此外,由于创伤小,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大大缩短,这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目标性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在术后胃肠恢复时间、肾蒂阻断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相较于常规后腹腔镜手术有显著优势,且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这一发现提示,目标性后腹腔镜手术因其精准性和微创性,能够有效缩短恢复期,同时降低出血风险,这对于提高手术安全性和促进患者快速恢复具有重要意义。申金刚等[19]的研究发现,微创手术相比常规方法能显著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和缩短恢复时间。在肾功能指标方面,研究发现,经过治疗后,两组的Scr和BUN水平均有所升高,但观察组的升高程度较对照组低,而eGFR较对照组高,这表明目标性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更能有效保护患者的肾功能,减少术后肾功能的损害。这一结果与苏伟等[20]的研究相呼应,他们也表明相较于传统手术方法,目标性手术技术在保护肾功能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这可能因为其能够更精确地定位并切除肿瘤,减少了对健康肾组织的损伤,并且通过精细的手术操作减少了手术过程中的血流阻断时间,从而降低了肾缺血的风险。从炎症指标来看,观察组CRP、TNF-α、IL-6水平均较对照组低,这些炎症指标的减少反映了目标性手术可能对患者造成的炎症反应较小。胡跃世等[21]的研究发现采用目标性微创手术方法能显著减轻术后炎症反应,从而促进患者更快的恢复。这归因于目标性手术的精准操作减少了对周围健康组织的损伤,从而降低了手术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关于并发症的比较发现,目标性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这不仅意味着手术的安全性得到了提高,也意味着患者的术后恢复期更为顺利。这一发现与张万生等[22]的研究相一致,他们发现采用新型微创手术技术后,患者术后的并发症显著少。目标性手术凭借其高精准度和微创性质,最小化了对周围健康组织的损伤,从而减少了术后感染的风险,同时精确的操作也有效控制了术中出血量,降低了术后出血的可能性。这些结果进一步证明了目标性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在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术后并发症方面的显著优势,为其在肾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坚实的证据基础。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对比两种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的效果,发现相较于常规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目标性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可缩短手术及恢复时间、减少出血量、改善肾功能及降低炎症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这一发现强调了目标性手术在提升肾肿瘤治疗安全性和效率方面的潜力。然而,本研究存在样本量有限等不足,未来研究需扩大样本量,深入探讨不同肿瘤类型和阶段下手术方法的选择及其长期效果,以提供更全面的临床指导。

参考文献

[1]董怀生,谷国杰,赵海滨.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7,22(8):732-734.

[2]涂涛,陈国强,范大渊,等.后腹腔镜与开放肾部分切除术对局限性肾肿瘤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对比[J].中外医学研究,2021,19(7):144-146.

[3]朱黎,曾志宇,施维凤,等.后腹腔镜和开放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的优劣差异[J].吉林医学,2019,40(2):358-359.

[4]吴淑龄,许生,曹鹏,等.后腹腔镜对肾肿瘤部分切除患者疗效的影响[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23,26(1):27-31.

[5]张少杰,杜泉,徐晓峰,等.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对局限性肾癌患者术后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9,26(11):1225-1228.

[6]饶秋,夏秋媛,周晓军,等.2016版WHO肾脏肿瘤新分类解读[J].中华病理学杂志,2016,45(7):435-441.

[7]赵华,周锦波,刘恬,等.后腹腔镜下肾动脉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的疗效研究[J].当代医学,2021,27(11):72-74.

[8]张少杰,徐晓峰,杜泉,等.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对T1期肾肿瘤的临床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23(23):47-50.

[9]王俊,杨登科,郭志新,等.后腹腔镜铥激光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局限性肾肿瘤的临床研究[J].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2021,13(5):261-264.

[10]赵书斌,程继文,刘德云,等.机器人辅助与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复杂性肾肿瘤的临床效果比较[J].腹腔镜外科杂志,2020,25(4):293-297.

[11]周清臣,张佳铖,毕良宽,等.应用早期序贯开放血流法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T1b期肾肿瘤中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估[J].实用医学杂志,2019,35(18):2891-2894.

[12]李保安.后腹腔镜下肾肿瘤剜除术与传统肾肿瘤部分切除术治疗早期肾癌的近期疗效及远期预后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8,15(1):17-19.

[13]李升,吴铁林,许建挺,等.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肾动脉分支阻断与主干阻断治疗肾肿瘤的疗效比较[J].浙江医学,2020,42(7):709-712.

[14]吴淑龄,许生,曹鹏,等.后腹腔镜对肾肿瘤部分切除患者疗效的影响[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23,26(1):27-31.

[15]梁银华,祖雄兵,程序,等.肾蒂旋转法辅助治疗后腹腔镜下腹侧肾肿瘤的肾部分切除术[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49(4):608-612.

[16]付水.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和开放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的疗效比较[J].河北医学,2017,23(3):449-452.

[17]杨曦,刘建家,赖香茂.两种不同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复杂性肾肿瘤患者的效果对比[J].中国医学创新,2020,17(17):20-23.

[18]赵明,张凯,贺仁杰.OPN与RLPN治疗肾肿瘤的相关临床指标及安全性对比[J].中国医学创新,2022,19(24):153-157.

[19]申金刚,孙叶.经腹腔与腹膜后入路在肾肿瘤患者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J].医师在线,2023,13(2):49-51.

[20]苏伟,朱鸣阳.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和根治性肾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的效果比较[J].武警医学,2023,34(11):921-925.

[21]胡跃世,李明林,曹志华,等.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与开放性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复杂性肾肿瘤的疗效对比[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9,16(1):154-157.

[22]张万生,王立国,于航,等.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7,27(23):87-90.

(收稿日期:2024-05-11) (本文编辑:马娇)

猜你喜欢
肾功能
NLR与心力衰竭及肾功能不全的关系研究进展
优质护理对早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功能的改善评价
医学概论(2022年3期)2022-04-24 13:59:28
TLR4与MyD88蛋白在慢性肾功能不全组织中的表达研究
急诊输尿管镜解除梗阻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
慢性肾功能不全心电图分析
CTA评价肾功能不全与冠心病的相关性
益气养阴膏方治疗糖尿病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效果观察
同型半胱氨酸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的相关性分析
iPS细胞治肾功能不全
陆伦根:警惕抗病毒治疗过程中的肾功能损害
肝博士(2015年2期)2015-02-27 10:4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