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是秦安县的经济林树种,苹果产业已成为秦安县的重要产业之一,品种以红富士、新红星、黄元帅为主,全年苹果产量达45万吨以上。秦安县海拔高,所产的苹果硬度大,耐贮藏,目前,所产的苹果70%以上的入库贮藏,在第二年元宵节之后至“五一”期间销售,以有效地规避市场销售风险,实现季产年销,延长产业链条,实现苹果产后增值,提升苹果生产效益。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秦安县形成了以冷库贮藏为主的苹果贮藏方式,管理技术成熟,贮藏效果好。
1 秦安苹果冷库贮藏的应用
在秦安苹果冷库贮藏过程中,严格执行国家GB/T 10651-2008鲜苹果和GB 18 406.2-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果安全要求的标准,贮藏苹果为当地生产的黄元帅、新红星、红富士等,年贮藏量稳定在30万t左右,贮藏期4~8个月(图1)。
2 秦安苹果冷库贮藏技术
2.1 冷库贮藏苹果入贮前的管理
苹果入贮前的管理对贮藏效果影响较大烂苹果在贮藏过程中会发生后熟,易发生炭疽病、轮纹病、霉心病、腐烂病、干腐病、苦痘病、痘斑病、水心病、虎皮病、红黑点病等病害,会对贮藏苹果造成损失,严重时会导致果实萎蔫、腐烂,在苹果入贮前加强果实管理,可大大地减轻损失,提高贮藏效果。秦安苹果在入贮前,果实管理的重点为:
2.1.1 冷库贮藏苹果在采前细致防病 苹果在贮藏期间易发生多种病害,影响贮藏效果,而所发生的病害大多在生长期感染病菌,苹果脱袋后至采收前期,果实裸露在外,是感染病菌的关键时期,在脱袋后及时喷施1次40%苯醚甲环唑悬浮剂3000~4000倍液或30%烯效唑悬浮剂6000倍液+糖醇钙600倍液或硼钙宝1000倍液,保护果实,减少果实感染病菌,可有效地抑制苹果贮藏期病害的发生,延长苹果贮藏时间,减轻烂果损失,提高贮藏效果。
2.1.2 适期采收 采收时期影响冷库贮藏苹果的品质和贮藏期的长短,苹果的成熟分为可采成熟期、食用成熟期和生理成熟期三个阶段。可采成熟期指果实大小已定型,苹果本身的色、香、味特征已明显,果肉由硬变脆的阶段,此时采收,果实硬度大,贮藏期长,冷库贮藏的苹果应在可采成熟期进行采收,一般黄元帅在果实硬度≥7.0 kg/cm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到12%、新红星在果实硬度≥6.8 kg/cm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到11.5%、红富士在果实硬度≥7.0 kg/cm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到13%时采摘较适宜,采摘过早,果实中干物质转化不充分,果实风味淡,品质低劣,采摘过晚,果实过熟,硬度降低,不耐贮藏。秦安主栽品种黄元帅、新红星在9月中下旬采收为宜,红富士在10月中下旬采摘较适宜。
2.1.3 科学采摘、防止碰压伤 采摘过程中的不当操作,导致果实出现碰压伤是诱发冷藏期间果实腐烂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苹果采摘过程中,要尽量减少碰压伤果。采摘前要剪短指甲,采摘时戴上手套,手托果实,轻轻上抬,摘下果实,保留果梗,防止生拉硬扯,摘掉果梗,会造成伤口,引发贮藏期间果实腐烂,采摘用的果筐、果篮要用布或塑料膜垫好,防止果实擦伤,在果实采摘及转运过程中要轻拿轻放,防止果实碰伤,影响贮藏效果。
2.1.4 果实分级 果实大小不一,销售的价格不同,冷藏的苹果在采摘时就应分级,以便贮藏后按级销售,实现优级优价销售,提升贮藏效益。秦安鲜苹果分为四个等级,主要依据果实大小分级,黄元帅、新红星、红富士均为大果型果实,通常果实直径≥80 mm的为特级果,果实直径在>75~79 mm的为一级果(图2),果实直径在>70~74 mm的为二级果,果实直径在>65~69 mm的为三级果。在采摘时不同级别的果实分别堆放,结合分级,剔除畸形果、病虫害果、碰压伤果、磨伤果、日灼果、药害果、雹伤果、锈果。坚持好果入贮,减少贮藏果实的腐烂损失。
2.1.5 果实预冷 苹果采收期间,田间气温较高,果实温度高,不耐贮藏,放入冷库后,易发绵,影响贮藏效果。在入库前要进行预冷,以散发果实中的热量,延长果实贮藏时间,提高贮藏效果。可在果实采摘后,将果实堆放在树下阴凉处,白天覆盖遮阳网降温,夜间低温时揭开覆盖物,让果实在低温条件下散热,连续3~4 d,苹果果实温度降到3~5 ℃时,即可入库贮藏(图3)。
2.1.6 冷藏苹果的包装 秦安冷藏苹果的包装主要有苹果周转纸箱、塑料筐、大铁筐(图4)三种。无论何种包装容器,均应坚实、牢固、干燥、卫生、没有不良气味,对苹果果实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包装材料不能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包装内应有塑料内垫,增强保湿效果,抑制果实水分散失。果实包装的过程中要防止将树叶、树枝、纸袋、尘土等杂物和污染物装入箱筐中,防止污染果实。同一园内采收的苹果用同一包装,包装好后在外包装上标记品种、级别、生产者姓名、包装日期等。
2.2 冷库入贮前的管理
2.2.1 清库 贮藏苹果的冷库在“七一”前后应进行清库,将库内没有销售完的果品、贮果的包装设备、垃圾等清理出库,将冷库打扫干净,准备果实入贮。
2.2.2 制冷系统检修 秦安苹果贮藏以机械冷藏为主,利用沸点低的氨作为制冷剂,氨能在较低的温度下汽化蒸发,吸收贮藏库内的热量,达到降温的目的,在清库的同时,应检修制冷设备,以保证果实入贮后,制冷系统正常运转,防止出现氨渗漏,导致贮藏苹果氨中毒现象的发生。
2.2.3 冷库消毒 在果实入库前10~15 d,按照15~20 g/m3硫黄的标准,点燃硫黄,关闭库门,进行熏蒸消毒。
2.2.4 冷库降温 黄元帅、新红星在9月中下旬成熟,果实成熟期气温高,在果实入库前,每天开制冷机6 h左右,7~8 d后,将气温降到10 ℃左右,逐渐稳定。富士采收时,当气温降到8 ℃以下时,停开制冷机,启动风扇,将库温降到0 ℃左右为止。
3 冷藏库的管理
3.1 苹果入库
采收的苹果先在园内预冷3~4 d,使果温接近库温时入库。入库时采取渐进式入库的方式,每天每间库房入库量控制在10%以内,入库苹果要建好管理台账,登记好苹果品种、等级、件数、货主姓名,果品下垫移动垫板,不要直接着地,库内堆码时要分品种、分等级、分货主堆放,垛与垛之间、垛与墙之间、垛与顶之间要留出一定的间距,以保持库内气流畅通,垛不宜堆得过高,库内不能堆放有毒、有害物质。
3.2 果品贮藏期间管理
在苹果入库的前几天,在晚上低温期通风,以降低库温,10月下旬库温降到5 ℃左右,11月中旬库温降到0 ℃,以后维持库温在-1~0 ℃,库内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90%,空气湿度低时,可采用空气加湿器增加湿度。
在苹果入库初期及末期,果实呼吸代谢机能旺盛,呼出二氧化碳、释放出乙烯及挥发性物质较多,库内有害气体含量增加,易发生二氧化碳中毒,应加强换气管理,将库内二氧化碳的含量控制在3%~8%之间,氧气的含量控制在2%~5%,防止果实二氧化碳中毒现象的发生。
在寒冷季节,外界气温低时,进出库时,要及时关闭库门,防止冷空气进入,降低库温,出现冻害,要保持库温在-2 ℃以上。
苹果贮藏期间,果实水分蒸发和呼吸作用会发生损耗,在冷藏条件下,鲜苹果每天呼吸损耗达120 mg/kg左右,每周水分蒸发造成损失约占0.5%左右,冷藏时间越长,呼吸和蒸发造成的损失越大。另外果实在冷藏条件下,会因微生物、生理、机械等造成伤害,导致果实腐烂,形成损耗。
在苹果冷藏时要尽可能地减少损耗的发生,要创造适宜苹果贮藏的环境条件,保持贮藏期间温度在-1~0 ℃,空气相对湿度在85%~90%,温湿度相对稳定;长期贮藏苹果的冷库应尽量多装苹果,加大垛的体积,相对缩小蒸发表面积;控制风机的风量和风压配比,使库内保持风速在0.25~0.4 m/s;入库操作时,随手关门关灯,防止库内温度起伏不定,减少苹果冷藏期间呼吸及水分蒸发损耗。
冷藏苹果在贮藏过程中,果实营养成分会发生改变,引起果实色、香、味的变化,营养价值降低,品质变劣,甚至果实腐烂,失去食用价值。苹果贮藏期要适宜,不可长时间贮藏,黄元帅、新红星以元宵节至清明期间出库为宜,富士的贮藏期可适当延长,可贮到“五一”前后。贮藏苹果应根据市场需求,适时出库变现,以减少各种损耗。
4 冷藏苹果出库
4.1 把握时机,适时出库
我国苹果消费具有明显的消费高峰期,春节、元宵、清明、“五一”等节假日,冷藏苹果走货快,销售价格高,形成消费的高峰。冷藏苹果在销售时应把握这种规律,及时搞好销售,减少库存量,防止惜售,错失商机,导致后期烂库现象的发生。特别是在苹果减产、采收季收购价格高的年份,极易发生烂库现象,要高度关注市场行情,提前制定好烂库应对策略。
4.2 按台账有序出库,防止串级串标,切实维护贮户的利益
冷库贮存苹果较多,极易出现混乱,由于每家每户苹果的品质不同,混乱极易给贮户造成损失,冷库管理员要对贮户高度负责,出库时认真核对台账和实物,防止好货贱卖,给贮户造成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