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涎

2025-01-28 00:00:00李敬泽
读者 2025年3期
关键词:抹香鲸长安香气

张华在《博物志》中记载了一个故事:

一说汉制献香不满斤。西使临去,乃发香气如大豆者,拭着宫门,香气闻长安数十里,经数日乃歇。

这个故事有一个比较无趣的开头:人家万里迢迢来献香,咱们的大汉官员提着一杆秤等着,分量不够便一斤不收。但是接下来,事情就变得有趣了。一天清晨,长安的市民们起了床,喂了他们的狗、猪和鸡,然后他们开始吃饭——两千年前的清晨和现在一样弥漫着烟火气。忽然,所有的人,或者说几乎所有的人都停止了咀嚼,他们呆呆地注视前方,鼻翼急剧翕动——香气如浪涌来。推窗看去,阳光猛烈,全长安的狗叫成一片。

香满长安。长安无疑是当时世界上最伟大的城市之一,是权力、威望、文化和财富的中心,但它的基础设施和市政管理显然不行,城中到处是垃圾和污水,空气中弥漫着酸腐、浊重的臭气。天空是明净的,但人们在那个环境中像被各种各样的怪味腌制起来的鱼:没有卫浴设备,室内通风不好,又没有空调换气……

在这一派浑浊中,人们梦想着香,如海底的鱼梦想着天空。

于是,在公元前那个遥远的日子,一个气味的乌托邦降临长安城。这本是一件妙事,但恐怕汉武帝不这么想。现在香满长安而且日复一日地不散,皇帝却和大众一样觉得莫名其妙。于是,侦骑四出,长安的街头巷尾出没着鬼鬼祟祟穿着制服或便衣的人,他们一律伸着鼻子闻啊闻,最后七八十个鼻子灵的衙役不约而同地一路闻到了宫门口。

现在,事情终于有了一个说法:是外国人搞的鬼。长安的市民们听了长舒一口气:怪不得呢!但接着又感慨:外国的香料就是香啊!

还有另一个宋徽宗政和年间的故事,出自蔡绦的《铁围山丛谈》:

时于奉宸中得龙涎香二……香则多分赐大臣近侍。其模制甚大而质古,外视不大佳。每以一豆火爇之,辄作异花气,芬郁满座,终日略不歇。于是太上(指宋徽宗)大奇之,命籍被赐者,随数多寡,复收取以归中禁。因号曰“古龙涎”。

如果你仔细读,就会发现这个故事和《博物志》中的故事有一个微小而确凿的契合点,就是“豆”这个字眼。西城使者以一枚小如“大豆”的香料香彻长安,而徽宗皇帝取了“一豆”龙涎,焚烧时竟如异花盛放,“芬郁满座”,香气终日不散。

汉代是一个浑朴豪迈、充满神话的时代,那时的人是武士,做的梦都是阔大的,所以,“豆”香四野;而宋人是哲学家、艺术家、工匠和商人,其梦更精致,感官更灵敏,销尽纵横世界的霸气,他们退隐于室内,写瘦字,聆细乐,对一“豆”之香的惊叹也就仅止于“满座”了。

“龙”至尊至贵,“龙”之“涎”自然珍异。皇帝为龙的化身,古人这么说时是认真的,他们在陈述一个事实:皇帝不是像龙,他就是龙。因此,龙涎香确是“龙涎”:龙在盘旋、飞舞,嘘气成云,飞沫作雨,晶莹的涎水流淌下来,向着大地滴落,在阳光下慢慢凝固,收敛光华,成为灰白色的物质,看上去竟平凡无奇。

关于龙涎香的形成,中国学者的研究成果大抵如此。但这一知识谱系中还另有分支,我们可以称之为波斯和阿拉伯学派,他们对此别出心裁,而且聚讼纷纭,莫衷一是。概括来说,可分三种:1.“泉水说”,这是从海底的泉水中流出来的物质;2.“露水说”,这是一种露水,它生于岩石,然后流进大海,并在大海中如水银般凝结起来;3.“粪便说”,这是某种神奇动物的粪便。

上述诸说中,最后一种最为大胆,得有十分坚强的自信才能说服人们相信某种动物的粪便是天下奇香;另外两种说法都与海有关,而中国学派的“龙涎说”其实也透露了与海之关联。

唐人段成式《酉阳杂俎》中记载了一个遥远的“拨拔力国”:

拨拔力国,在西南海中,不食五谷,食肉而已。常针牛畜脉取血,和乳生食。无衣服,唯腰下用羊皮掩之……

如果你展开一张世界地图,从昔日的长安、今天的西安向着西南方,越过青藏高原、印度、印度洋,你的手指会落在一个地方,那就是“拨拔力国”,今日的索马里北岸的柏培拉。千年以前,波斯的商人们浮海西来,采购象牙和龙涎香。

古时的茫茫大海是凭着经验、技巧、勇气和机缘才能跨越的自然界限,同时也是知识的界限。“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人类在海上寻求知识就像追寻事物的影子,他们看到了,但漂游过去时,那里是一派空虚的沉寂。在沉寂中,人们发出声音,讲述影子的故事,为自己提供想象的知识。

此时,那真正的事物已经游得很远了,千百年以后它才偶然地、清晰地进入人们的视野:那是一头鲸鱼,一头抹香鲸。

在印度洋中曾经游弋着无数的抹香鲸,波斯和阿拉伯的商人们在漫长的航程中应该经常看到它们的踪迹,但没有人想到那就是龙涎的来源:在抹香鲸的肠内有一种特殊分泌物,它被取出、凝结,状如灰色的琥珀,这就是龙涎。

在宋朝,一个在龙涎芬芳的异香中陶然沉醉的雅士并不知道,这是鲸鱼肠道病变的产物,他只知道这种香来自遥远而神秘的异域。他呼吸着万里之外的气味,他的感官和心绪都变得很细很长。

从宋朝开始,龙涎香成为中国和阿拉伯半岛之间繁盛的海上贸易的重要动力。龙涎香在广州、泉州,从帆樯云集的各大贸易口岸进入中国,巨额的利润随之流入大宋国库。宋朝政府对所有进口香料实行专卖,也就是说,政府是对外的唯一买家和对内的唯一卖家。

龙涎,这种域外名香悄然潜入了宋朝人的室内,它的袅袅青烟成为这个国度的精英阶层日常生活情境中的一个重要细节,在来自索马里的龙涎香气中,中国古代世界优雅、精微的精神生活徐徐展开。

(雨萌摘自译林出版社《青鸟故事集》一书,陈玉斐图)

猜你喜欢
抹香鲸长安香气
我们长安
水VS火
抹香鲸VS大王乌贼,谁会赢
春日香气
西游新记 2
香气锁定狙击心中的他
Coco薇(2017年8期)2017-08-03 20:46:09
与生活自然为伍的夏日香气
Coco薇(2016年8期)2016-10-09 02:08:33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火花(2015年8期)2015-02-27 07:44:23
水与火
抹香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