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的意义是什么

2025-01-28 00:00:00郝景芳
读者 2025年3期
关键词:假想科幻现实

很多人都有一个刻板印象,认为让孩子看科幻是为了让他学知识。但对孩子而言,科幻最大的意义其实不在于学知识,而是感觉“知识好酷”。

孩子不需要从《钢铁侠》中学习钢铁侠的盔甲如何制造,只要知道“钢铁侠的盔甲好酷”就够了。孩子不需要知道《流浪地球》中核聚变发动机的原理,只要知道“推动地球好酷”就够了。孩子同样不需要知道《星际穿越》中的飞船技术和黑洞物理知识,只要知道“在宇宙中穿梭好酷”就够了。

难道学知识不重要吗?重要。但比“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我想学知识”。

学知识是漫长的事情,要系统性、按部就班、踏踏实实、耐心坚毅地学。目前孩子们最不缺的就是浩如烟海的知识,他们最缺的,是对知识的向往和眼睛里的光。

我认识两位科学家,他们都有过“科幻照进现实”的经历。

其中,中国科学院的曾毅教授是知名人工智能科技专家,因为在上学期间看过斯皮尔伯格拍的电影《人工智能》,就很想探究“人工智能究竟能否产生情感”这个问题,一直走到了今天。另外一位是广东的年轻创业者招俊健,他因为小时候太喜欢电影《铁甲钢拳》,长大后做的科技创业项目就是研究机器人传感技术和远程控制,目前他们公司推出的格斗机器人很受欢迎,并举办了比赛。

他们的知识,是长大之后慢慢学的,不是看电影学的。但带他们一路走到知识面前的,是曾经在屏幕前发亮的眼睛。

如果科幻不讲知识,那讲什么?讲想象与故事。

科学是什么?科学是如何解决世界的问题。故事是什么?故事是如何解决人的问题。

那么科幻故事,就是在假想的世界里,解决真实的人的问题。

人有什么问题?人有自我的问题:自我的懒散与欲望、成就及荣耀的冲突问题;人有关系的问题:信任和背叛、自我质疑与相互怀疑的问题;人有生活的困窘问题,也有富足后的无聊问题;人有爱与忌妒的问题,也有恨与残忍的问题;人有勇敢的探索精神和朝生暮死的渺小现实之间的冲突问题;人有面对生死灵魂深渊时恐惧的问题。

所有这些,在面向未来的、假想的世界里,都有了不一样的意义。让我们假想一下,当灌输式教学被一块插入大脑的芯片取代时,母亲还会为了写作业而打孩子的屁股吗?那个时候的母亲会焦虑什么,又会为了什么事而打孩子呢?

当人工智能成为高考阅卷者,学生们会小心翼翼地学习讨好人工智能的108种方法吗?会有教育机构出一本《讨好人工智能阅卷者的300个得分秘诀》吗?

当你临死的时候,你是想把自己的社交账号留给自己训练的自我数字人打理,还是留给叛逆不靠谱但与你血浓于水的子女打理?

当人类的第一批移民真的到达火星,并从火星基地出发,疯狂攫取星际小行星的资源和太空所有权,地球上的政权会忍受挑衅,还是主动挑起战争?

在所有这些假想的场景中,一些我们平时不会去想的问题都会浮出水面,未来的多种可能如同一道道探照灯,照到人性深处最幽微的角落。

科幻照进现实。科幻照进人性的现实。

尤瓦尔·赫拉利说:“人类之所以能从动物中脱颖而出,是因为人有想象和讲故事的能力。”因为能想象明天的狩猎场景,所以可以提前部署,从而战胜强敌。因为能讲述出民族、文化、宗教与国家的故事,所以可以建立精神共同体,凝聚千百万人。

想象与故事,是人类脱颖而出的能力。想象,提供了策略;故事,提供了反思。想象是面向未来的展望,可以让人对未来做出选择;故事是面向过去的升华,可以让人从过去中进行提炼。

当人类的大脑可以脱离肉身的局限,纵横于天地之间、过去与未来之中,在无数种因缘际遇中思考自己的选择、判断与行动时,人类就从所有地球物种中脱颖而出了。

想象与故事,让人做出更好的选择、判断与行动。选择、判断与行动合在一起就是智慧。与智慧相比,一切强壮和凶残的敌人都不是对手。

(大彬摘自微信公众号“景芳说”,勾犇图)

猜你喜欢
假想科幻现实
PL-01:科幻飙车党
到达科幻里的未来
科学大众(2021年8期)2021-07-20 07:38:52
我对诗与现实的见解
文苑(2020年11期)2021-01-04 01:53:20
Cartoons
Special Focus(2020年3期)2020-08-07 09:03:12
批判与重构:论作为准防卫过当的假想防卫过当
法学论坛(2019年4期)2019-02-04 03:28:50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实与假想
假想防卫过当概念辨析
一种基于Unity3D+Vuforia的增强现实交互App的开发
如何挑选100本科幻书
现实的困惑
中国卫生(2014年12期)2014-11-12 13:1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