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芳蓉:不爱“钱途”爱考古

2025-01-26 00:00:00默冉
小读者·爱读写 2025年1期
关键词:钟芳蓉樊锦诗敦煌研究院

日前,敦煌研究院召开建院80周年座谈会,“00后”女孩钟芳蓉作为青年代表发言。2020年,因为她选择了北京大学考古系而引发热议,有网友说“明明是‘钱途无量’的学霸,却将一手好牌打烂了”。不料,钟芳蓉却收到来自中国半个考古圈的50斤礼物,这是前辈们对她的支持和鼓励。

毕业后,钟芳蓉追随自己的偶像——“敦煌的女儿”樊锦诗的脚步,从未名湖畔来到风沙漫天的敦煌莫高窟工作,成为新一代“国宝守护人”……

偶像引路,“热搜女孩”学考古

2002年,钟芳蓉出生于湖南耒阳一个农民家庭,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她只能在家乡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即使生活贫困,爷爷奶奶还是给足了她安全感,不仅培养了她坚韧的精神和勤奋的品质,还让她逐渐学会了独立。小学快毕业时,村办学校关停。无奈之下,她独自来到离家数十千米外的市区上学。她深知父母的不易,小小年纪就懂得了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从小到大学习一直都很拼。

2020年夏,钟芳蓉以676分的高考成绩位列湖南省文科第四名。闻知喜讯,父母立即赶回来,按当地习俗给女儿办“升学宴”,请亲友和邻居们喝喜酒。当得知钟芳蓉报考了北京大学考古系时,前来贺喜的亲友们纷纷议论:“都考上北大了,居然选择考古专业?”“念那么冷门的专业,你这辈子怕是没啥前途了呀!”

此事迅速在当地传开,还蔓延到网络上,网友们也被震惊了,有人说钟芳蓉这个小姑娘没见过世面,放着大把有“钱途”的好专业不读,却选择考古专业,算是“把一手好牌打烂了”。面对汹涌的舆论,钟芳蓉向父母解释:“其实自从去年看了《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这本书,我就确定学考古专业了。这本书的作者樊锦诗被称为‘敦煌的女儿’,她也毕业于北大考古系,为了守护莫高窟的国宝,她宁愿放弃大城市的工作和生活,一生扎根于敦煌大漠,还荣获了‘最美奋斗者’和‘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呢!”

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是钟芳蓉的偶像,她也想像樊先生那样为国家的考古事业做出贡献。面对当地电视台的采访,钟芳蓉笃定地回答:“我之所以报考北大考古系,主要是因为喜欢历史,并且想沿着樊锦诗先生的脚步前进,投身于孤独、厚重的考古工作中,我觉得这样的人生更有意义。”

随后,“北大考古女孩”钟芳蓉上了热搜榜,她的选择在网上饱受争议。但让钟芳蓉感到意外的是,一些考古工作者和考古系大学生纷纷在网上声援她,说她能顶着嘲讽和热议,“择己所爱”学考古,很了不起。

“高薪的白领工作要有人去做,发掘文物的脏活累活也总要有人干,请坚持你的所选所爱!”一名参加过三星堆发掘考古的工作者给钟芳蓉写了一封信,随言还附送了小礼物。

历经磨砺,孤身走进敦煌大漠

不仅如此,一个月内,钟芳蓉竟收到了50斤来自中国半个考古圈的礼物!其中最具有纪念意义的,当属时任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的樊锦诗送的礼物,那是一本关于她的自传《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樊院长在扉页上为钟芳蓉写下寄语:“不忘初心,坚守自己的理想,静下心来好好念书。”来自前辈们的热情鼓励,使钟芳蓉感动不已。

进入北京大学后,钟芳蓉听从偶像樊锦诗的教诲,用心学习专业,跟随老师前往各地考古,积极参与各种考古实践活动,包括在河北阳原泥河湾遗址、陕西周原考古实习基地、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实习,以及参加央视节目《中国考古大会》等。

考古人员的工作环境差,活也很累。实习期间,钟芳蓉经常和老师、同学们一起到野外探测,一旦确定了文物的出土地点,就要在荒野进行清理工作。而且,考古这一行是“清水衙门”,从业者工资不高,以至于很少有男生选择这个专业,更别说女生了。但钟芳蓉对于历史和考古的热爱并没有因此而减少,反而越了解考古学越觉得有意思。

从北大毕业时,钟芳蓉作为考古系代表登台发言:“难忘彼时,我们在遗址发掘现场日复一日的工作中,获得新发现的惊喜;难忘在深夜教室的灯光下,我们并肩整理资料时的亲切。那些挑战和回忆让我和老师、同学们形成了默契,也成为我发挥专业特长的底气……”

2024年6月下旬,钟芳蓉参加了甘肃省直文博单位——敦煌研究院的校园招聘资格面试,并成功进入复试。7月8日,甘肃省文物局官网公布面试成绩,钟芳蓉取得92.4分的佳绩,位列其报名的敦煌研究院石窟考古岗位第一名!

随后,北大官方发布《去敦煌!北大钟芳蓉,祝福你!》一文,讲述了钟芳蓉学习考古的心路历程,并透露她从事的工作是编写敦煌石窟的考古报告。

7月中旬,钟芳蓉独自拖着一个大行李箱,从繁华的北京来到敦煌。

莫高窟位于敦煌市区东南25千米处的鸣沙山东麓断崖上,这一带曾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见证了无数商旅的往来与文化交融。

钟芳蓉赶到这里时正值黄昏,最后一班满载游客的大巴已经从莫高窟返回市区,白日的喧嚣渐渐散去,莫高窟再次安静下来。久居城市的人会对此处的寂静感到惊叹,广袤无垠的大漠中,只剩下轻风吹过白杨树梢时发出的沙沙声……把自己“扔”进敦煌大漠中的钟芳蓉,却丝毫不觉得孤独,因为她身边有热心的同事,眼前有堪称“千年艺术瑰宝”的莫高窟。

守护国宝,一代代人进行“青春接力”

钟芳蓉工作的敦煌研究院,位于中国四大石窟之一的莫高窟景区内,是一个负责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瓜州榆林窟、永靖炳灵寺等石窟保护工作的国家重点文保单位。“虽然这里风沙很大,气候干燥,我经常会流鼻血,但是在这儿工作也有很多好处,比如我可以经常免费游莫高窟。”钟芳蓉乐观地说笑道。为了给敦煌千佛洞中的塑像、壁画等拍照,她经常沿着山崖栈道爬上爬下,将自己弄得“灰头土脸”。

夜深人静,鸣沙山风吹沙走。在宿舍里埋头整理石窟艺术资料的钟芳蓉,很喜欢这种远离喧嚣的环境,天地广袤,心无旁骛。她说搞考古研究要“坐得住冷板凳”,肯拿出几年、几十年的时间埋头深耕,才能在某一领域有所建树。钟芳蓉的愿望是向偶像樊锦诗院长看齐,把自己的青春乃至一生都奉献给敦煌。

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是樊锦诗等老一辈敦煌文保工作者在艰苦环境中坚守的莫高精神,如今也召唤钟芳蓉等年轻人,承担起保护和传承敦煌文化的责任与使命。在樊锦诗推出名为“数字敦煌”的网站数年后,2024年,钟芳蓉又提出打造“敦煌在线游”APP的设想,旨在让人们了解中国丝绸之路上的古老文化遗产。

在敦煌研究院召开建院80周年的座谈会上,钟芳蓉作为青年代表发言:“前辈们为我们的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让我们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继续前行。我会以前辈们为榜样,用实际行动践行和弘扬莫高精神!”

2024年9月28日,《人民日报》新媒体推出特别策划“追光演讲”,扎根莫高窟60多年的樊锦诗分享了她的故事,钟芳蓉也在视频中与樊院长一起演绎青春的意义……钟芳蓉说,勇气与责任可以指引前方,坚持与奋斗将照亮前路!

弦歌不辍,薪火相传。正因为一代代文保人的奉献与坚守,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的敦煌莫高窟,才能在世界文明遗产中绽放出独特而璀璨的光芒。

名师点评

作为敦煌研究院的新生代,“传好守护国宝的接力棒”是钟芳蓉和年青一代同事们的愿望,“择一事,终一生”则是他们共同的信念。钟芳蓉能选择自己喜欢的事并坚持下来,她也会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

猜你喜欢
钟芳蓉樊锦诗敦煌研究院
钟芳蓉值得鼓励,但不必符号化
心归处,是敦煌——关于樊锦诗的作文素材
樊锦诗:此生命定,我就是个莫高窟的守护人
艺术品鉴(2020年10期)2020-11-27 01:54:26
我选择考古,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
钟芳蓉放弃“钱途”选择考古引热议
钟芳蓉放弃“钱途”选择考古引热议
『敦煌的女儿』樊锦诗
金桥(2019年12期)2019-08-13 07:16:26
“敦煌的女儿”
——樊锦诗
敦煌研究院与大英博物馆首签合作备忘录
中国收藏(2017年6期)2017-06-20 08:09:09
敦煌:逾万平方米壁画“数字化”
文化产业(2013年8期)2013-04-29 16:5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