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助力打造湖北“潜江龙虾”省域区域公用品牌

2025-01-23 00:00:00李响杨淑芳田佳鑫陈小红
中国标准化 2025年1期
关键词:标准体系标准化

摘 要:在湖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直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潜江市小龙虾产业走出了一条“一虾引领,产业兴盛”的发展之路。本文对潜江市小龙虾全产业链标准化进行研究,提出站在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新节点上,从推送标准化成果、抓好产业基础、完善标准体系、加强品牌管理等方面做好全域规划,着力打造湖北“潜江龙虾”省域区域公用品牌。

关键词:标准化,标准体系,区域公用品牌,品牌发展

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5.01.023

0 引 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标准助推创新发展,标准引领时代进步。”农业标准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推行农业标准化,实施“标准化+现代农业”,是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要举措。2023年7月,湖北省农业农村厅、湖北省财政厅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小龙虾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简称“虾十条”),明确小龙虾产业上升为省级战略,在小龙虾产业列入湖北省重点农业产业链的基础上,将“潜江龙虾”品牌上升为全省小龙虾区域公用品牌。

1 “潜江龙虾”形成大产业

1.1 潜江市小龙虾产业现状

2000年10月,“稻虾连作”首创于潜江市,田间地头的一红一绿形成动静结合的优美画面,也将我国有着1200多年历史的“稻田养鱼”推进到了稻渔综合种养的新高潮[1],广泛影响湖北省乃至全国各地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潜江位于江汉平原腹地,素有中国小龙虾之乡、中国虾稻之乡、中国小龙虾加工出口第一市、中国小龙虾美食之乡等美誉。潜江市专心专注龙虾全产业发展,聚力强链、补链、延链,做强做优潜江龙虾特色产业,现如今已形成第一产业以苗种繁育、“虾+N”模式养殖为主,第二产业以龙虾加工、虾稻加工为主,第三产业以餐饮、旅游为主的三产融合发展的潜江样板,基本实现“小龙虾,大产业”。2020年,湖北小龙虾产业集群成为农业农村部、财政部批准建设的5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之一。2022年,湖北省潜江市打造“虾-稻”特色产业链构筑现代农业发展高地典型经验做法被国务院通报表扬。预计2024年,潜江龙虾全产业链综合产值高达750亿元。

1.2 湖北省小龙虾产业现状

湖北省各地抢抓“虾十条”契机,着力融入全省打造小龙虾“千亿元”农业特色产业大局,形成了多地小龙虾产业协同发展的繁荣景象,共同打造“潜江龙虾”这一全省唯一小龙虾区域公用品牌。如表1所示,2023年湖北省有16个县市区小龙虾产量超过2万吨。其中,监利小龙虾产量不仅位列湖北省第一,还连续12年居全国县市区第一。湖北“监利龙虾”入选了我国农产品百强标志性品牌,品牌价值达286亿元。不过从总体来看,尽管监利小龙虾虽产量巨大,但似乎还停留在养殖、餐饮与批发环节,没能像潜江市那样形成小龙虾产业链的优势。赤壁市作为咸宁市唯一位列2023年湖北省年产2万吨以上小龙虾的地区,因地制宜制定养殖方案,在早、中稻面积较多的神山镇、赤马港办事处、新店镇等乡镇建立若干个“虾稻轮作”“虾稻共作”养殖基地;在湘莲种植面积较多的沧湖开发区、神山镇,建立湘莲套养小龙虾基地;柳山湖镇探索实施富硒稻、富硒虾养殖,力争打造具有养生特色的“柳山虾”。

2 标准体系,支撑和引领小龙虾产业发展

回顾潜江市小龙虾产业链过去二十余载的发展历程,为有效提升潜江龙虾全产业链在世界舞台的市场竞争力,潜江市在多年稻虾标准化种植养殖的基础上,于2020年成立“潜江虾-稻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按照产业急需、基础优先、急用先行,分类指导、科学实施统筹推进的原则,历经3年时间已初步建成科学合理、技术先进、协调配套、面向应用的潜江龙虾全产业链标准体系。该体系是全国首个龙虾产业链标准体系,以潜江龙虾产业为主轴、以加工和服务为两翼,集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标准体系,包含基础通用标准、生态及产地环境标准、生产技术标准、产品标准、流通交易标准、产业衍生标准6个子体系,详见图1。标准体系中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和联盟标准,共185项,如表2所示。其中,潜江市主导编制40项标准,覆盖了从生产环境到种植技术、从加工工艺到市场交易、从传统产品到衍生产品等领域,如表3所示。

从宏观处着手建立标准体系,系统地规划建设,以实际需求为导向,挖掘潜江龙虾的养殖、生产加工、产品流通、交易、餐饮、文旅、品牌建设等重点领域亟须研制的标准。在第一产业,潜江市现已将农民无意间的“发明”、科研专家的理论总结、种苗研发等核心科技形成15项标准。在第二产业,潜江市深耕一些拳头产品,从虾稻米至潜江龙虾制品、调味品,并不断向甲壳素精深加工、休闲食品、预制菜等领域“进军”。同时总结成熟经验做法,潜江市现已主导研制12项标准。在第三产业,为拓展产业链下游市场,潜江市努力构建品牌发展的宏大蓝图,在品牌管理、购销、冷链物流、餐饮、城市旅游等领域重点发力,现已研制13项切实可行的先进标准,提升潜江龙虾全产业链产品在全国知名度。

3 标准化生产,塑造潜江小龙虾鲜亮品牌

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是国家基础性制度的重要补充。为进一步发挥标准衔接政策法规、指导基层实践的功能特性,发挥标准化在产业发展中的基础性、引领性作用,潜江市小龙虾全产业链施行“标准化+”策略,强有力地支撑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3.1 小龙虾苗种、养殖模式齐发展

为弥补商品虾规格小、产量低、效益不高的短板,潜江市在小龙虾苗种、养殖模式上齐发力。在小龙虾苗种方面,通过引进不同地域的良种亲本,试验提纯培壮,提高小龙虾苗种质量,成功研制并实施了《“虾稻共作+虾稻轮作”复合模式种养技术规程》标准,从而实现了“大养虾”向“养大虾”的转变。在小龙虾养殖模式方面,潜江市经过长久试验、创新研发了“稻虾共作”模式,指导更多的农户进行标准化种植养殖,切实提升了稻田的综合利用率。为进一步总结推广成熟经验做法,潜江市率先起草并实施《虾稻连作中稻种植技术规程》《潜江龙虾“虾稻共作”技术规程》《虾稻共作养殖技术规程》等标准。通过种植养殖、生态和产地环境系列标准的宣贯培训,强化投入品监管与环境监测,加大农机、水利、环保等保障设施设备的投入。目前稻虾共作生态种养模式可减少化学肥料40%以上,减少化学农药35%以上,生态效益稳步提升。

3.2 精深加工产业集群抱团发展

潜江市集中资源优势建设特色鲜明、规模适宜、带动经济能力强的龙虾、虾稻加工产业集群。面对市面上潜江龙虾、潜江虾稻产品琳琅满目的局面,加工企业努力思索潜江龙虾、潜江虾稻产品等级分类差异化竞争,归纳总结现有经验,率先研制《整肢虾》《活体小龙虾分级标准》《潜江虾稻》等标准,推动部分产品冲击高端消费市场。针对不同产品的生产加工操作以及贮存、运输、线上、线下销售要求,将成熟经验总结提炼为《潜江小龙虾调味品生产销售指南》《小龙虾虾尾罐头生产流通管理规程》等团体标准,严守食品安全红线。通过抱团取暖,主动拥抱市场新需求,不断完善产品专用性标准、检验检测标准,有效降低客户投诉率至0.03%,使经济效益稳步提升。

3.3 商贸流通助力电商联农发展

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等新型消费模式缩短了农产品与消费者的距离,潜江市也把握电商红利,培育了“虾尊”“红太子”“神惊”等很多“小而美”网络精品品牌。潜江市按照“产业配套、园区集聚、全域覆盖”的发展思路,构建集大宗原料物流、产业集群物流、冷链物流等多位一体的多式联运物流运输体系,以满足小龙虾电商发展的长距离运输需求,完善水产仓储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形成物流服务聚集效应,为龙虾产品走出去开通“绿色通道”。通过实施城乡配送模式满足小龙虾电商发展的短距离运输需求,充分利用“路”做好“市-县-村”三级物流服务,打通了农村“最后一百米”的配送,让“小龙虾进城”有了更加便捷的渠道。拥有了良好的商贸流通模式,服务也要跟上。为有效降低潜江龙虾运输货差率、货损率,潜江市通过不断试错总结,于2023年底成功申报立项《水产品冷链物流服务规范》《物流企业冷链物流服务要求与能力评估指标》2项国家标准,填补了我国水产品、物流标准空白,为农产品产销突出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通过商贸流通串联一产、二产丰硕果实,不断壮大潜江龙虾全产业链品牌影响力,带动全市20余万人就业创业,稳步提升社会效益。

3.4 潜江小龙虾产业链条品牌发展

一项项标准的出炉与实施,进一步塑造了潜江龙虾全产业链鲜亮品牌。“潜江龙虾”“潜江虾稻”品牌市场认可度逐年提升,收获了许多赞誉与鼓励(见表4),在全国首屈一指。潜江龙虾全产业链的标准化生产,真正做到了生态、社会、经济协同发展,将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打造了江汉平原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标杆,建成了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开辟了当地人民增收致富的虾“道”。

4 产业升级,打造湖北“潜江龙虾”省域区域公用品牌

4.1 第一产业持之以恒推动养殖模式转型升级

在潜江市创立的稻虾综合种养生态循环农业样板指引下,湖北省各地积极实践探索,从“稻虾连作模式”到“稻虾共作标准模式”,变“种一季稻、养一季虾”为“种一季稻、养两季虾”。后衍生出“稻虾共作复合模式”①“稻虾共作立体模式”②。利用水稻种植生长时间和空间上的空隙,引入牛蛙、黄鳝、田螺等水生经济动物,消耗掉虾稻共作田里的病、弱虾苗,以达到纯生态养虾的目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种植养殖收入。据相关文献数据,虾稻共作标准模式亩均纯收入3612元,虾稻共作立体模式亩均收入4766元,虾稻共作复合模式亩均收入5210元[2]。

4.2 第二产业积极把握全球市场主动权

湖北省淡水小龙虾出口量多年位居全国第1位[3],省内拥有规模以上小龙虾加工企业108家,年加工量97.74万吨,占全国小龙虾加工量的69.70%。二产经营主体自主创新,研读国际标准、海关食品等法律法规,掌握了出口的技术与行政要求,基于现行法律、规章制度、上位标准,着力开发新产品,执行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生产即食虾、龙虾罐头等休闲食品,小龙虾调味品,虾青素、甲壳素、虾蛋白粉等衍生产品,推进“同线同标同质”产品,提高服务效能。部分企业获得对美、欧、日本、韩国等国外市场的水产食品自营出口权,产品通过了HACCP国际质量监控体系认证和美国FDA、欧盟EEC卫生注册,引领湖北“潜江龙虾”省域区域公用品牌拥抱国外蓝海市场,进一步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4.3 第三产业餐饮、旅游、节会齐发力

2021年,湖北省各类小龙虾餐饮实体店数量近2万家,产值约540亿元左右,占当年湖北省小龙虾产业总产值(1325.4亿元)的四成还多。2023年,“潜江龙虾”创新128种菜肴,创世界之最,引发消费热潮。近年来,预制菜产业快速发展,让小龙虾不再是季节限定美食,一年四季都有源源不断的供应。湖北省内各地抢抓共建湖北“潜江龙虾”省域区域公用品牌为契机,加速小龙虾产业布局。国联水产披露的调研纪要显示,潜江市携手福建安井集团小龙虾系列规模已突破亿元;洪湖市、监利市也大力招商引资,打造预制菜产业园。随着“潜江龙虾”品牌共建热潮,龙虾节会也由省内各地多点开花升级为湖北“潜江龙虾”产业博览会,以虾为“媒”,通过马拉松、休闲垂钓、研学旅游等方式全方位推进文旅、农旅、体旅、教旅融合发展,转化“食客”为“游客”。

5 全域规划,湖北省小龙虾产业链蓬勃发展

《湖北省小龙虾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湖北省小龙虾养殖面积将稳定在850万亩左右、产量力争达到120万吨、综合产值突破20 0 0亿元的产业发展目标。要想实现这一发展目标,未来湖北小龙虾产业不仅需要继续在养殖、精深加工、流通交易等环节做文章,更重要的是做好全域规划,打造品牌。

5.1 推送标准化成果,实现合作共赢

做好潜江市小龙虾全产业链标准化成果宣传推广工作,鼓励各地根据自身小龙虾产业发展实际,有针对性地采用潜江龙虾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并做好经验总结,形成先进性强、可操作性强的标准填补标准体系空白。将省内已有的与小龙虾养殖、加工、服务领域相关的国家级、省级各项试点示范工作经验进行总结,分门别类形成案例集,成熟一批,推广一批,配合在全省范围开展同类、上下游企业间的学习交流,促进企业合作共赢;加强向国家部委报送省域区域共建“潜江龙虾”的成熟经验、典型案例、专报等,继续争取上级的支持与关注。

5.2 攻坚克难,抓好产业基础

集中科研力量做好小龙虾新品种和种苗的创新创优。加大稻虾种养繁养分离的育养分区、平养等模式的集成创新、优化提升和推广应用,探索棚田接力、稻虾+N等生态健康养殖新模式,加强虾蟹混养、虾鳝混养、池塘专养等生态养殖技术研发应用,确保“四季有虾”。与此同时,用好湖北省小龙虾现有“6大中心”(湖北小龙虾交易中心、湖北龙虾大数据中心、湖北省小龙虾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湖北小龙虾良种选育繁育中心、潜江龙虾精深加工中心、潜江龙虾文化创意中心)与“1个技术研究院”(湖北省小龙虾产业技术研究院),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奠定“潜江龙虾”品牌在模式、技术、品质、种苗、市场等方面基础,为“潜江龙虾”插上腾飞的翅膀。

5.3 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标准体系

针对“潜江龙虾”消费升级需求,进一步做好区域协调,将湖北省全域产业园区、物流聚集区、冷链物流体系进行高位规划,推动小龙虾加工向产地下沉、向优势区域集中,扶持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产地初加工,大型企业发展精深加工,统筹推进加工设备、冷库仓储与运输设备的数字化、信息化、工程化、智能化研发应用,提高基础建设循环利用频次。在池塘养殖尾水排放、商贸流通、冷链物流、食品加工、检验检测、特色餐饮等领域不断开拓创新,培育标准创新型企业,总结凝练先进经验做法。突破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研制瓶颈,进一步夯实特色水产品在全国乃至世界的标准话语权。

5.4 凝聚区域合力,加强品牌管理

品牌是产业发展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湖北省内小龙虾主产县(市、区)要认清品牌共赢和资源共享的产业发展趋势,要凝聚形成区域公用品牌的高度共识,潜江龙虾就是湖北龙虾,就是优质湖北产品,避免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防止各自为战、分散营销等现象。要做到思想统一,集中力量,步伐一致,全力打响“潜江龙虾”省域区域公用品牌。为促进品牌互利共赢,做大、做强、做优湖北产品价值,完善湖北“潜江龙虾”省域区域公用品牌相关管理规则,如《湖北“潜江龙虾”省域区域公用品牌管理办法(试行)》《湖北“潜江龙虾”省域区域公用品牌标识管理实施细则》《湖北“潜江龙虾”省域区域公用品牌管理台账》等。将湖北省内满足“潜江龙虾”品牌要求的产品授予“潜江龙虾”品牌使用权,共享品牌红利,研制《湖北“潜江龙虾”省域区域公用品牌管理规范》团体标准,旨在规定“潜江龙虾”区域公用品牌的产品要求、产品流通管理、品牌管理机构、使用主体、申请授权以及品牌使用管理的要求。标准与管理制度的出台,填补了“潜江龙虾”区域公用品牌管理方面的空白,也继续为地方农业产业、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参考文献

[1]谭淑豪,刘青,张清勇.稻田综合种养土地利用的生态—经济效果——以湖北省稻虾共作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2021,36(12):3131-3143.

[2]周浠,王淑娟,彭祥英,等.探索促进潜江小龙虾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虾稻共作种养新模式——2022年湖北潜江虾稻共作生产情况调研报告[J].中国水产,2023(7):50-53.

[3]段曼.加快建设农业强省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专访湖北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吴祖云[J].党员生活(湖北),2022(36):10-11.

作者简介

李响,博士研究生,工程师,主要从事供应链管理与标准化研究工作。

杨淑芳,本科,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标准化管理工作。

田佳鑫,通信作者,硕士研究生,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标准化与质量管理研究工作。

陈小红,大专,执业药师,主要从事物流管理工作。

(责任编辑:张佩玉)

猜你喜欢
标准体系标准化
标准化简述
企业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中国公路(2017年9期)2017-07-25 13:26:38
河北省旅游标准体系建立研究
烟草标准管理体系的现状分析与应用研究
加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认证审核流程探析
中国市场(2016年29期)2016-07-19 05:30:59
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22期)2016-07-07 05:16:16
面向标准全生命周期的企业标准化信息系统研究
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研究
以标准化引领科技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