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流,地处天府之国腹地,因西晋文学家左思《蜀都赋》“带二江之双流”而得名,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时光流转、蝶变新生,今天的双流,作为西部空港,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国家级天府新区的重要承载地。
近年来,双流深入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紧扣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不断擦亮“人民之城”幸福底色,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高品质空港双流。
2024年,双流预计实现GDP1250亿元,可支配财力280亿元,全国百强区、投资竞争力百强区、创新百强区分别提升至第24位、第30位、第46位,连续5年入选“最具幸福感城区”。
双流的幸福,源于世界之近,畅联全球朝发夕至。
空港是双流最鲜明的特质,机场伴随这座城市走过了86个春秋,在成都“两场一体”运行背景下,双流正加快从“城市机场”向“机场城市”转型。
双流正加速打造通达世界的门户。通过“精品化”发展商务快线,预计2024年双流机场旅客吞吐量3200万人次、商务快线旅客占比提升至54%。
11月28日,随着第8000万名旅客落地双流,成都也正式成为中国航空“第三城”,迈入“全球航空大都市20强”。
双流“全货机”发展国际货运,构建起覆盖“欧、美、亚、非”的25条货运航线网络,预计2024年货邮吞吐量62万吨、稳居西部第一。
双流正联动建设贸易全球的前沿。同时拥有自贸区、综保区、7大进境口岸等开放平台,打造“7×24”小时大通关基地。双流主动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推动“机场、口岸、产业”协调联动,四川70%货物从这里进出境,挪威三文鱼、智利车厘子等美食从世界各地涌入成都、销往全国,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和餐桌。
双流正努力成为联接国际的窗口。双流对标上海虹桥,加快打造环港经济区。空客、顺丰、中国商飞等龙头企业汇聚于此,东盟永久性投资贸易展厅等国别平台相继落地,实现了双流与世界的零距离、面对面。
在双流,城在园中、园在城中。
双流的幸福,源于公园之美,开窗即景诗意栖居。
好生态是市民的“幸福不动产”。双流不断创新公园城市空港表达,推动“水清、岸绿、景美”相生,“港区、城区、景区”相融。
港城一体、绿意融融。2024年,双流建成2737亩环港生态带“缝合”港城空间,打破机场与城市的界限,推动“机场管控区”变“国际会客厅”,被民航局评为“机场周边城市更新的空港表达”。
在双流,城在园中、园在城中。城市风貌与公园形态交相辉映,双流以8000亩“五湖四海”公园为脉,474km空港绿道为轴,串联起永安湖森林公园、空港花田等生态资源,全区绿化覆盖率50%,市民推窗即景、开门见绿,在家门口就能享受“诗和远方”。
在双流,与雪山同框、伴白鹭同行。“窗含西岭千秋雪”的旷世盛景得以重现,“一行白鹭上青天”的和谐美好照进现实。锦江成为双流最美的生态绿带,黄龙溪龙舟赛荡漾着市民对乡愁的记忆,这些都是对双流建设公园城区的幸福回报。
双流的幸福,源于创业之易,项目人才近悦远来。
机会多、能成功,就是最大的幸福。双流致力于厚植产业基础,优化创业环境,努力让每个创业的梦想都能结出幸福的果实。
幸福根植于蓬勃发展的产业生态中。双流提速做强航空经济、电子信息2个千亿级,生物医药、绿色低碳2个百亿级产业集群。以龙头牵引做强“参天大树”,比亚迪、通威、新易盛等重大项目不断刷新“中国速度”,近三年双流产值超百亿元企业由2家增加至5家。
以梯次培育做强“茂密森林”,全区规上工业企业474家、居成都市第1;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23家、居成都市第2。大小企业共同构筑起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产业生态。
幸福根植于细致入微的亲清服务中。双流强化用户思维、需求导向,把营商环境建设作为“一号工程”。创新政务服务模式,常态化开展“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活动,2024年实现1455家重点企业全走访、1.3万家涉税企业全覆盖。搭好政企对话平台,在园区打造4个“企业幸福中心”,线上“12345”企业热线全天候不打烊,线下“企业咖啡时”每周面对面解难题。
幸福根植于便捷高效的资源要素中。双流拥有四川大学等高校院所19家、国家级创新平台36个,各类人才60万人。惠企政策直达快享,产业扶持资金每年惠及企业上千家。实施企业用地“一码管地”、工程项目“图证分离”等改革,2024年双流工业项目审批全流程用时压缩至68个工作日、提速25%以上。
双流的幸福,源于生活之乐,烟火氤氲,巴适安逸。
宜居是双流最幸福的表达,“用力打拼”与“用心生活”在双流相得益彰。
在双流,既有“快节奏”,又有“慢生活”。在这片发展的热土,每分钟有600件快递进出,每小时有15万块绿色动力电池产出,每天有6万台笔记本电脑下线,180万双流市民、18万市场主体、6万企业在这里高效交流、创新创业。
同时,在这座以“慢”著称的城市,火锅、茶碗、川剧,慢悠悠的烟火气,让人们在忙碌后可以放慢脚步,悠然享受生活。
在双流,既有“国际范”,又有“巴蜀风”。成都大运会等国际赛事在双流精彩演绎,近年来双流承办国际赛事、文体活动数量居全省第1。黄龙溪被誉为天府第一古镇,火龙灯舞等18项非遗文化传承不息,广都博物馆、空港花田成为四川最新网红打卡地。
在双流,既有“获得感”,又有“归属感”。双流连续4年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215所优质学校、591家医疗机构保障市民学有优教、病有良医。双流努力让城市充满温情,人才综合服务中心提供一站式服务,1.2万套人才公寓拎包入住,全区青年人口达77万、居成都市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