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张清单”赋能监督 促进虹桥跃升发展

2025-01-19 00:00:00李欧娜
上海人大月刊 2025年1期
关键词:中央商务区虹桥枢纽

自2004年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的构想提出以来,虹桥地区已走过20年的开发建设历程,如今已成为配置资源要素、促进长三角一体化、服务“双循环”的国际开放枢纽。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作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核心承载区,如何发挥好“一核”功能,让“虹桥”金字招牌越来越亮?2024年12月30—31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听取和讨论了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提升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能级情况的报告。

“清单式”对标对表找到“薄弱点”“对症下药”

为做好此项工作,市人大常委会寓监督于服务、以监督促发展,市人大财经委梳理出“三张清单”,通过对国家和本市政策法规文件的“清单式”对标对表,查落实情况、看取得实效,找到“薄弱点”“对症下药”,推动未落实工作的整改及落地实施,推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的各方面充分形成共识。

第一张清单:国家制定方案政策的落实情况。通过对标检查发现,国务院批复的《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中涉及上海29项政策措施,已落地26项,落地率近90%;2023年国务院审议通过《关于推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进一步提升能级的若干政策措施》,涉及上海的22项已落地19项,落地率超过85%。“大虹桥”优势互补、产业协同、市场共兴、功能共享的发展共同体加快构建,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作为核心承载区,2023年税收收入473.3亿元,较2020年增长76.6%;进出口商品总额759.3亿元,较2020年增长214.7%。

第二张清单:本市制定法规政策的落实情况。经过对表梳理发现,2022年2月,市政府印发的《关于支持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进一步提升能级的若干政策措施》聚焦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大会展、大商务、大交通等核心功能“拉长板”,进一步提升能级。2022年,市人大常委会先后通过关于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的两部地方性法规,其中,《上海市促进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发展条例》进一步强调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的核心功能,强化各方职责,明确重大任务;《上海市服务办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条例》将临时性政策上升为制度安排,进一步放大进博会溢出效应。两部法规自实施以来,在落实重大任务、构建协同联动规划体系、服务保障进博会等方面均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13个市、区、县人大共同签署《关于建立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市、区、县人大工作协同协作机制的协议》,推动区域人大协同协作走深走实。

第三张清单:《市人大财经委2024年度立法、监督工作推进表》的推进情况。市人大财经委按照年初制定好的工作方案,推进落实各个时间节点的工作,先后多次与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管委会等部门召开专题研究会、沟通汇报会;组织市人大各专委会及市人大代表参加主题学习会;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宗明率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实地视察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能级情况,听取各方意见。调研发现,在提升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服务辐射能级方面还存在创新协同联动有待深化、开放协同联动有待强化、软硬件协同联动有待提高、区域协同联动有待加强等不足。

创新协作模式把发展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常委会组成人员在讨论时,对近年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建设予以肯定,并对未来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若干希望和建议。

勇于“从无到有”,在制度创新中求突破。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涉及长宁、闵行、青浦、嘉定四区,具有跨行政区、多主体的特征,管理主体、市场主体和利益主体错综复杂,其高效的开发建设有赖于发挥各方优势,进行整体性、系统性、综合性的推进。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未来需要进一步积极探索机制改革创新,发挥地方主观能动性,创新区域协作模式,坚持共商共建共赢共享的发展理念,把握重大机遇、凝聚强大合力,实现多主体、宽维度、高频次的对接与合作,在区域规划、产业联动、项目协同、政务服务等领域构建立体合作框架,并形成管委会主导,各区和各街镇、政府以及市场共同参与的一体化治理机制。

善于“借势发挥”,在功能打造中谋发展。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要立足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国家战略叠加赋能的优势,做强做优核心功能和特色功能,进一步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和开放枢纽门户功能。要加快把发展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用好科创资源集聚的效应。以“大科创”赋能“大商务”“大会展”“大交通”,持续推动产业创新驱动、产业能级提升,比如,苏浙皖不少地区在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设立“科创飞地”,推进前台招商、后台转化,逐渐形成以“虹桥总部+腹地基地”“虹桥贸易+腹地物流”“虹桥商务+腹地休闲”等为特征的功能布局模式。用好进博会溢出带动效应。不断强化长三角总部经济功能,吸引跨国公司、国际专业服务机构等集聚,做强国际企业“引进来”的高端贸易平台,搭建中国“走出去”的国家级专业服务平台,构建“双向开放”的国际开放枢纽核心区。用好综合交通枢纽优势。构筑开放融合的区域交通网络,强化虹桥枢纽服务长三角、联通国际的能力。一方面加强对外综合交通的互联互通,通过完善干线铁路通道、补强市域铁路层次、推进高速路功能提升和扩容等措施,进一步提升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互联互通水平;另一方面适度疏解虹桥枢纽承担的地区交通压力,在虹桥周边可设立多个分工明确的组合型枢纽,为提升虹桥枢纽的城际功能预留空间。

巧用“他山之石”,在内化转化中促提升。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要围绕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秉承多元平等、包容共享的理念,借鉴先进经验、借力重点区域,激活改革动力、开放动力、创新动力。要积极借鉴学习先进经验。主动对标先进、积极复制借鉴,比如,学习海南自贸港、粤港澳大湾区、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等区域典型经验做法,将已试点成熟的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管理、国际人才管理改革等政策制度复制推广至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并进一步细化改革举措、强化集成创新,推动改革举措释放出更大的叠加效应和乘数效应。要协同联动国内国际。对内充分利用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纵深,持续推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提升整体标识度和核心竞争力,比如,通过高水平建设长三角民营企业总部集聚区和长三角民营企业总部服务中心等,更大范围整合资源,更广领域放大优势,更好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对外加快链接全球高端资源要素,通过高标准打造虹桥国际商务人才港、虹桥海外发展服务中心等,持续提高对资金、数据、技术、人才、货物等要素配置的全球影响力,打造辐射亚太的进出口商品集散地,建设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的数字贸易国际枢纽。

市人大常委会将结合“十五五”规划编制专项调研和长三角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座谈会通过的《2024—2025年度长三角地区人大常委会协作重点工作计划》,持续关注虹桥国际开发枢纽的建设情况,适时修订《上海市促进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发展条例》,为推动“上海的虹桥”跃升为“长三角的虹桥”“中国的虹桥”乃至“世界的虹桥”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猜你喜欢
中央商务区虹桥枢纽
大庆市庆虹桥立交改造方案比选
枢纽的力量
房地产导刊(2020年8期)2020-09-11 07:47:38
虹桥碧波太平湖
江淮法治(2020年4期)2020-06-05 12:52:56
喜茶虹桥新天地店
现代装饰(2019年10期)2019-10-17 02:04:20
淮安的高铁枢纽梦
商周刊(2019年18期)2019-10-12 08:50:56
枢纽经济的“三维构建”
当代陕西(2018年12期)2018-08-04 05:49:06
基于国内外发展经验的中央商务区构建方式探讨
一图读懂虹桥商务区“十三五”规划
新民周刊(2016年44期)2016-11-22 17:40:50
BIM技术在长春中央商务区站项目策划中的应用
善于抓枢纽的指挥艺术——析直罗镇战役
军事历史(1984年1期)1984-08-21 06:2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