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立法工作,以高质量立法助力高质量发展

2025-01-19 00:00:00孙鑫
上海人大月刊 2025年1期
关键词:浦东新区联系点全过程

2024年,市人大常委会加强制度创新、提高立法质量,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24件,通过23件,为服务保障高水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新贡献。为让读者深入了解市人大常委会2024年立法工作的相关情况,本刊采访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阎锐。

人大月刊:2024年是全国人大成立70周年、上海市人大常委会设立45周年、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提出5周年。在这样的关键之年,立法工作面临哪些新要求、新挑战?

阎锐:202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对立法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第一是要充分发挥人大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必须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的立法工作格局。第二是要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提高立法质量,加快完善体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法律制度。为落实相关要求,2024年,中办国办专门发文,要求开展涉及不平等对待企业法律法规政策清理工作。第三是要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做到改革和法治相统一,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及时把改革成果上升为法律制度。

上海是习近平总书记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首提地。2024年恰逢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提出5周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与上海市人大常委会联合召开座谈会。常委会党组专门制定助力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最佳实践地的意见。如何在立法中更好地贯彻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的作用,更好地推进民主立法,推进各方面广泛有序地参与立法,也是立法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人大月刊:2024年,为了进一步推进高质量立法,市人大常委会有哪些创新做法?

阎锐: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上海地方立法工作,进一步压实立法工作责任,以高质量立法引领高质量发展,2024年5月,市人大常委会党组通过了《关于进一步推进高质量立法的若干意见》,要求强化立项、起草、审议、论证各个环节的质量把关,提出了新举措新要求。

比如进一步明晰各方责任。法规起草部门应当建立责任机制,做到部门“一把手”挂帅、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实现立法任务、时间、组织、责任“四落实”;人大专门委员会、常委会法工委要落实提前介入责任;发挥“双组长”机制统筹协调作用,由常委会分工联系副主任和市政府分管副市长担任双组长,法规草案起草中存在重大分歧意见的,由专门委员会提请召开“双组长”会议协调解决等。

还比如强调常委会法工委要落实法规通过前评估工作责任。2024年4月,为落实这一要求,常委会法工委在《上海市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修改过程中首次召开评估会,请相关专家和人大代表对法规草案中主要制度规范的可行性、法规出台时机、法规实施的社会效果等进行评估。经评估,与会专家、代表认为,从安全角度对飞线充电、入户充电等进行综合治理是必要的,但同时要保障群众有足够的安全充电设施,要疏堵结合。根据评估会的意见,法规修改时特别增加一条,要求市和区人民政府因地制宜大力推动非机动车停放场所及充电设施建设,更好地匹配居民对日常规范充电的需要。

还有一个新做法是常委会分工联系副主任、常委会分管立法工作副主任根据职责分工,在常委会一审前和二审前分别组织会议逐条研读法规草案,协调解决问题,确保法规草案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常委会主要领导根据工作安排,组织听取法规草案有关起草、审议、修改情况的汇报,视情召开读稿会,必要时召集主任专题会进行研究。

人大月刊:2024年,市人大常委会在哪些重点领域法治保障方面进行了探索拓展,取得了哪些成效?

阎锐:2024年,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健全和完善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的立法工作格局,在一些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上进行了探索。

强化“五个中心”建设的法治保障,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修改《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条例》,在完善基础研究投入机制、加强技术攻关、促进成果转化、完善人才引育用评机制等方面作出新规定。修订《上海市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推动在更高起点上深化金融改革开放、服务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修订《上海市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条例》,推动航运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加快转型。修改《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努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加强人民城市建设立法,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制定全国首部中小学校外实践教育促进规定,引导全社会育人资源融通汇聚。制定《上海市医疗保障条例》,健全多层次医保体系。制定《上海市药品和医疗器械管理条例》,以高水平安全推动药品和医疗器械创新发展。修改《上海市促进农业科技进步若干规定》,支持上海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制定《上海市公共图书馆条例》,助力书香社会建设。

深化长三角地区人大工作协同,谱写区域人大协作新篇章。首次编制三年协同立法工作计划,通过关于进一步完善协同立法机制的文件。与苏浙两省人大同步通过的《促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条例》是立法法通过后首个综合性跨省域协同立法,支持构建高效对接的跨区域协同治理机制。

人大月刊:为发挥浦东新区法规的创新功能,2024年在推动浦东新区法规立法工作方面有哪些亮点?

阎锐:2024年,市人大常委会继续按照为浦东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提供法治保障的要求,积极推进浦东新区法规立法工作。表决通过4部浦东新区法规,聚焦商事、金融、开放等重点领域,充分发挥浦东新区法规创制性、变通性的独特优势,为首创性改革、引领性开放提供法治支撑。同时,我们继续探索“小切口”“小快灵”的浦东新区法规立法,需要几条就规定几条,着力突出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

制定《上海市促进浦东新区保税维修业务发展若干规定》,创新拓展保税维修业务范围。制定《上海市促进浦东新区运用区块链赋能电子单证应用若干规定》,首创性支持和保障区块链赋能的电子单证的权益。制定《上海市推进浦东新区实施建筑师负责制若干规定》,强化责任建筑师技术主导作用。制定《上海市促进浦东新区商事调解规定》,创新商事调解组织设立登记路径,优化商事调解程序。

人大月刊: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提出着力实施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十大行动”,其中,有力有效地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要求落实到“勇探新路、善谋新篇”人大立法质量提升行动中的具体做法有哪些?

阎锐:围绕贯彻落实“勇探新路、善谋新篇”人大立法质量提升行动要求,我们有三方面做法和打算。

一是持续深化基层立法联系点民意“直通车”功能。2024年,经常委会党组研究决定,市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从25个扩展到36个,实现了围绕“五个中心”和重点领域改革布点、街镇类基层立法联系点在本市16个区全覆盖、增设专门服务浦东新区法规立法工作的联系点。下一步,将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提升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持续实施“立法项目伙伴计划”;进一步整合各类培训资源,提升工作能力;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推动联系点与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站点融合发展。

二是不断提高公众有序参与立法的广度和深度。在法规立项环节,充分运用基层立法联系点、执法检查、代表议案和建议等载体,最大限度保证人民群众在立法“最初一公里”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在法规审议、修改环节,邀请基层立法联系点列席立法相关会议,注重全过程发挥智库作用,以高质量理论研究助力高质量立法。

三是坚持立法改革衔接,努力以高质量立法推动高质量发展。突出地方立法实施性、补充性、探索性作用,全力提升法规立项、调研、起草、审议、实施等各方面质量和水平。紧紧围绕“五个中心”建设推进立法工作,与国际高标准对标对表。充分发挥浦东新区法规引领作用,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创制性立法。以人民城市建设为重点加强民生立法,强化破解民生难题的法治支撑。加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制度供给,积极探索协同立法模式创新,牵头落实《长三角地区人大常委会协同立法三年工作计划(2025—2027年)》。

猜你喜欢
浦东新区联系点全过程
全过程人民民主与全过程民主立法
公民与法治(2023年2期)2023-03-31 03:18:14
土建工程中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有效应用
为“浦东新区法规”开启众筹模式
检察风云(2021年21期)2021-01-13 08:23:49
基层立法联系点发挥大作用
人大建设(2019年11期)2019-05-21 02:55:02
立法联系点:群众爹与立法新途径
人大建设(2018年10期)2018-12-07 01:14:04
让创新贯穿深化医改的全过程
中国卫生(2016年3期)2016-11-12 13:23:36
做好地方立法联系点工作的几点建议
公民与法治(2016年4期)2016-05-17 04:09:17
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下的工程造价控制探讨
坚持包联系点 打造过硬品牌
中国火炬(2015年7期)2015-07-31 17:40:03
浦东新区防台风避险人员转移安置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