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制药企业是我国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使制药企业面临的各类风险也日益复杂。为提高制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应对目前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与社会医疗需求的增长,需要从风险管理的视角对其内部控制情况开展研究。本文选取康美药业作为研究对象,对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概念及其关系进行阐述,基于风险管理对制药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改进制药企业内部控制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风险管理;制药企业;内部控制
一、引言
随着国际市场竞争激烈和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制药企业正面临着多重挑战。近年来,部分企业频遭经营失败和财务风险,揭示内部控制机制不足的问题,企业需要加以完善。同时,企业还需应对内部经济问题和长期风险的挑战。因此,从风险管理的角度研究制药企业的内部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内部控制概念源自18世纪的工业革命,随着20世纪90年代管理理论的发展,风险管理理念逐渐普及。COSO委员会于2004年发布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明确指出风险管理构成了内部控制的一部分,这一理论对内部控制和组织风险管理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学术研究方面,宋清华和祝婧然(2018)指出风险管理是金融机构的核心职能,而武书帆(2020)从商业运营的角度强调了企业商业活动在企业价值链中的重要地位,内部机制需与外部机制协调发挥企业价值。许瑜和冯均科(2020)认为内部控制的构建宜以目标为导向。李淑娴(2023)研究显示内部控制对国有企业高管与企业价值存在负相关的缓解作用。曹多谋(2024)研究指出,国有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下需加强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以取得竞争优势。
因此,本文选取康美药业为研究对象,探讨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概念及二者间的关系,并基于风险管理的视角分析制药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希望借此为制药企业提供针对性的改进方法,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风险挑战,保障其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期望促进各方对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关注,提高对制药企业的认识。
二、相关理论概述
1.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企业为实现经营目标而建立的流程和方法,旨在最小化潜在风险并提高长期价值。具体流程包括:收集资料支持决策;进行全面风险评估,识别、分析和评估潜在风险;制定适当的风险管理策略,选择合适工具和方法控制风险;实施风险管理解决方案,采取应对措施;定期监控和评估效果,提出改进措施以适应环境变化,提高风险管理的有效性。企业应重视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以应对市场挑战和机遇,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
2.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组织为实现经营目标、保障资产和信息安全、确保财务报告可信性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方法。内部控制要素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通过内部控制,企业规范经营行为,提高资产利用效率,确保财务报告准确透明,降低风险和损失,为企业实现发展战略提供支持。
3.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内部控制实质上是风险控制的一种工具,能够有效地管理风险,达到保护企业安全和稳定经营的目的。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也充分体现在内部控制之中,包括风险的防范、评估、应对和监控。二者的终极目标和执行主体、过程基本一致,都需要全员参与和管理者的履责。
然而,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在某些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区别。首先,二者的目标不同,风险管理除了达到管理目标之外,还需要实现战略目标;其次,二者的构成要素也略有不同,风险管理新增了目标设定、事件识别和风险应对三方面因素,充实了管理内容;最后,风险管理是从企业战略出发,把公司治理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考虑,需要全面考虑风险的存在并事先制定预案,而内部控制主要以事后及过程控制为主。因此,企业需要在管理过程中合理地运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两种手段,以实现有效的风险管理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三、基于风险管理的康美药业内部控制分析
1.企业概况
康美药业成立于1997年,从事中药、化工原料及制剂生产、研发和销售,业务覆盖中药材种植、交易市场、物流中心和产业基地等领域。康美药业市值曾接近1400亿元,却因财务造假问题曝光导致市值急剧下降至208亿元,因面临罚款和退出市场的风险,被称为“白马”骤变“黑天鹅”的股票。2018年12月,证监会对康美药业展开调查,发现其2016—2018年财务报表数据存在虚假银行回单和伪造商业发票等财务欺诈行为。该案例突显了内部控制和诚信信息披露的重要性,提醒其他企业要加强内部管理与风险防范。
2.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1) 内部环境
企业内部环境是进行有效内部控制的基础,包括治理结构和企业文化等方面。良好的内部环境可以为企业提供保障和动力,有助于实现既定目标。相反,若内部环境存在问题,企业将难以达成预期效果。
①治理结构:治理结构是企业管理和控制的体系,可协调股东与其他利益相关方间的关系,包括激励和约束机制等多个方面。康美药业治理结构存在明显问题,据2018年年报数据显示,康美实业为康美药业的最大股东,持公司31.91%的股权,由马兴田夫妇实际掌控;经综合计算,马兴田夫妇共同持有37.64%的股权,占前十大股东总股权的54.81%,对股东大会有全面控制权。
② 企业文化:现代社会要求企业应重视社会及各方面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为贵”和“以人为本”理念在现代经济中具有重要作用。传统文化强调企业需承担社会责任,支持“商业功能向善”理念。同时,结合“大健康”概念,康美药业应根植这一信念于企业文化,以创新精神推动发展并确立主导地位。
(2) 内部监管
企业内部监督体系包括审计委员会、监事会和董事会内部审计部门,其内部控制由股东大会逐步投票通过。内部审计旨在全面监督和控制企业日常经济活动。董事会负责监督内部控制实施并加强审计委员会工作成果的客观性与有效性。然而,康美药业虽建立了相关责任制度,但内部审计部门缺乏独立性,未能履行职责。此外,内部监督部门缺乏独立性,董事会和部分高管缺乏相互制约机制,无法有效监督内部控制。
(3) 风险评估
①总体风险识别
康美药业的风险控制主要通过审计联合会和附属的内部审计部门进行,各部门执行主席负责加强风险预防和实施风险控制计划。
②风险分析
康美药业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风险分析,将风险划分为五个级别,重点关注影响程度较深、发生可能性较大的风险。
③应对政策风险
康美药业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需要构建强势预防与最终处置结合的两大机制来应对潜在风险,并确保核心管理人员具备足够的防范意识。
④财务风险分析
本文选取康美药业2017—2021年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等方面的相关指标数据进行财务风险分析,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a.偿债能力:
根据表1数据显示,2017—2019年,康美药业的流动比率约为2%左右。然而,由于2017年财务舞弊事件后,货币资金减少了299亿元,存货减少了195亿元,导致流动比率在2018年降至2.08%,2020年更是下降至0.96%,明显低于正常水平。康美药业的速动比率从1.59%下降至0.73%,并在2020年降至0.56%。资产负债率应保持在40%~60%,最高不超过65%,但康美药业的资产负债率在2017—2020年持续上升,超过50%,显示企业偿债能力减弱,贷款风险加大,高资产负债率意味着企业过度依赖债权人资金,财务杠杆作用过大。总之,康美药业的偿债能力出现下降趋势,需要采取措施以确保长期稳定发展。
b.营运能力
根据表1数据显示,康美药业自2017—2020年各项周转天数逐年上升,但在2020—2021年开始下降。首先,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持续上升,显示企业回款速度下降,可能导致资金占用时间延长,会增加坏账损失,影响资金周转效率;其次,存货周转率逐年下降,显示存货占比增加、流动性降低,需加强存货管理以减少欺诈和财务风险;最后,流动资产周转天数和总资产周转天数增加,流动资产周转率下降,尤其存货流动性不足导致企业营运能力减弱,财务风险扩大。综上所述,康美药业的营运能力逐渐减弱,财务风险不断扩大,应采取措施改善经营状况,确保企业长期稳定发展。
c.盈利能力
根据表1数据显示,康美药业的营业利润率和销售净利率变动趋势相似。2017—2018年略有下降,2018—2019年大幅下降,尤其2019年开始出现负值,原因主要是受医药行业政策调整影响导致营业收入变动。康美药业聚焦主业并调整业务结构导致业务量减少,进而影响营业收入,直接影响利润总额和净利润。主营业务利润率2017—2018年略有下降,2018—2021年波动较大,受医药市场竞争、政策调整、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导致利润率降低。综上所述,营业利润率和销售净利率在特定年份下降,主因是医药政策调整导致营收变动,主营业务利润率也受行业环境影响低迷,企业应采取措施提升盈利能力和业绩。
3.存在的问题
(1) 治理结构问题
治理结构对企业的稳健发展至关重要。在理想情况下,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应相互监督,保持企业的竞争力。然而,一些企业存在权力过度集中的问题,这会破坏规范结构,带来巨大风险。康美药业在财务丑闻前存在以下治理结构问题:
①缺乏法律领域的专业独立董事,未对财务造假进行有效约束和警示;
②未透明披露监事会履职情况,忽视其监督作用;
③董事会偏向通讯会议,未充分讨论重要事项,如年报审议和投资收购,增加了决策风险。因此,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和强化内部控制对于避免企业财务失实和决策错误至关重要。
(2) 虚构收入及利润
虚构收入和利润是不道德且违法的行为,会使企业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量与业绩背离,企业财务报告不准确。这会导致现金流与宣布的业绩存在巨大差异,使企业失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康美药业未通过内在价值提升实现持久发展,而是通过财务造假误导投资者,导致企业面临声誉、信任丧失和法律制裁的风险。企业应诚实经营、透明合规,确保财务报告准确,以诚信和透明保障可持续发展和市场信任。
(3) 内控机制失效
内部控制是确保企业稳健运营和财务报告准确的关键手段,有助于企业自我调节和控制。然而,康美药业的内部控制存在严重问题,包括内部控制和监督机制失灵、内部控制权责划分不清等。高管和董事会成员兼任多职,监事会成员缺乏独立性,难以有效履行监督职责,甚至涉入违规行为中,影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康美药业财务造假问题暴露后,投资者应重视内部控制机制和财务报告的准确性,以避免风险和损失。企业需完善内部控制,诚实守信,合规运营,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和股东利益。
四、基于风险管理的制药企业内部控制改进策略
1.加强内部控制环境建设
(1) 制约企业实际控制人的权力
企业实际控制人权力过度集中可能损害企业长期发展和各利益相关者的权益,为此可采取以下具体措施:调整股权结构,吸引新的大股东以实现股权分散与均衡化,减弱实际控制人对企业的影响力,提高企业整体价值和治理效果;推行员工持股绩效激励机制,优化企业股权结构,激发员工活力和忠诚度,提高企业表现和股东回报;分化岗位、明确职能,规定不兼任相容岗位且必须分离的原则,重新选举董事、监事等,确保功能职责清晰,避免利益冲突,促进企业长期平稳发展。
(2) 落实企业文化
良好的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为落实企业文化,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企业领导应成为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播者,深入贯彻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建立评级体系和责任制,推动文化建设内外一致;聘请具备法律、财务背景和工作经验的独立董事,提高监督能力,确保重大决策兼顾企业、社会和个人利益;培育企业文化内涵,强化员工文化意识,促进企业文化深度渗透;建立文化评分体系,量化评估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度,强化员工对企业文化的重视。
2.建立内部监管奖惩制度
在制药企业中建立内部监管奖惩制度的具体措施包括:明确监事、审计委员会和内部审计人员的权责,建立明确的责任分工和监督机制,对不尽职者追究责任并实施处罚措施,同时设立奖励机制以激励尽职尽责的监管人员;制定激励政策,提供独立董事和监事会议费和工作津贴等,鼓励积极参与企业事务和决策,并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以提高参与度和责任感;提高审计委员会效率,增加会议次数并重点讨论决议事项,制订详细工作计划和时间表,并监督各部门执行情况,完善成员的工作评估机制以确保勤勉尽责,对工作效率低下的成员采取针对性措施。这样可以增强监管者的责任意识,激励积极参与,提高审计委员会效率,从而促进企业内部控制和监管体系的有效实施。
3.强化企业风险意识
强化企业风险意识是改善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方式,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管理层和员工的风险认知,通过专家讲座、专业文章和企业社交媒体传播风险管理知识;提升员工的风险意识,通过内部培训、资格认证和招聘具备法律背景的人员等方式,提高财务管理的准确性;运用新媒体培训员工,利用手机软件和网站提供风险管理信息,加深员工对风险的认识;建立并持续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定期审核,发现问题及时改正,确保风险管理措施的有效执行。这样能够提升内部控制效率和准确性,预防问题、防范风险,增强企业运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五、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市场经济复杂化和人口老龄化加剧,制药企业面临多种风险挑战。在这一背景下,企业应着眼于风险管理,重视并优化内部控制,构建更为完善可靠的内部控制体系。以康美药业为例,本文深入探讨其内部控制现状及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包括加强内部控制环境建设、建立内部监管奖惩制度以及强化企业风险意识。这些措施将有助于企业更好地应对潜在风险,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希望本研究能够为制药企业的内部控制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推动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宋清华,祝婧然.中国金融风险管理40年[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8(5):26-37.
[2]武书帆.内部控制、产品市场竞争与企业价值[J].财会通讯,2020(19):66-71.
[3]许瑜,冯均科.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体系的构建[J].财会月刊,2020(18):96-101.
[4]李淑娴.高管超额在职消费、内部控制与企业价值[J].财务管理研究,2023(11):84-89.
[5]曹多谋.基于风险管理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机制探讨[J].中国市场,2024(1):143-146.
作者简介:乔嘉蓉(2000— ),女,汉族,陕西榆林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财务经营与管理;杨帆(1974— ),男,汉族,陕西乾县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大数据与财务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