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精神对民营企业发展的影响

2025-01-15 00:00:00朱镇炜
商场现代化 2025年4期
关键词:企业家精神民营企业

摘 要:民营企业是国民经济中最为活跃的经济增长点。作为中国经济改革的先行地,苏南地区有着极为庞大的民营企业样本,苏南模式也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不可忽视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本文基于对苏南模式观的界定,首先对苏南模式的发展进行了初步梳理;其次对江苏省无锡市七位民营企业家进行口述史访谈,结合相关资料重现苏南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以及微观企业的创办、发展与转型;最后,从民营企业家精神的视角出发,分析当前民营企业存在的现实问题和发展瓶颈,并尝试分析其根源症结所在。

关键词:企业家精神;民营企业;苏南模式

一、引言

改革开放初期,苏南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冲破了计划经济的束缚,创造了加速发展的奇迹,形成了独特的“苏南模式”。在随后的几十年中,企业改制、外向化、民营化相继赋予“苏南模式”以新的内涵。在经历了两次改制后,“苏南模式”逐渐发展为“新苏南模式”。作为“新苏南模式”重要实现形式的民营企业,在近年国内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宏观背景下,由于宏观经济体制改革的“阵痛”以及民营企业自身经营不当等原因,民营企业融资难,市场准入障碍等因素使民营企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生存压力日益增加。

随着民企危机的日益凸显,国家层面对此予以了高度重视。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坚持新的发展理念,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变,我国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没有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成为创业就业的主要领域、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国际市场开拓发挥了重要作用。苏南民营企业在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之际,如何改革发展,变压力为动力,成为学界关注的重点。非公有制经济要健康发展,前提是非公有制经济的人才要健康成长。长期以来,广大民营企业家以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组织带领千百万劳动者奋发努力、艰苦创业、不断创新。民营企业家实际上承担了“大家长”的角色,民营企业的大多数决策几乎都出自企业家,企业家精神成为民营企业能否存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将从民营企业家身上,捕捉推动这些变化的思想火花,透视民营企业在新时代的发展走向。

二、苏南模式的经济学假设:模式观

“苏南模式”由费孝通先生于1983年在《小城镇,大问题》中正式提出,他将苏南模式解释为“以发展工业为主,集体经济为主,参与市场调节为主,由县、乡政府直接领导为主的农村经济发展道路”。改革开放初期,苏南主要通过农村工业化来实现经济的发展,以集体所有制为主的乡镇企业自然就站上了历史的舞台。随着市场经济的内涵与边界的不断拓展,“苏南模式”实际上已经成为一个动态的概念,简单地可以理解为苏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顾松年,2002)。具体来说,在每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苏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会有一个演变和发展的过程,而苏南模式就是这个演变和发展过程的集合和统一,这是一个延续性的、动态变化的概念。

三、苏南模式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以前,苏南地区是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苏南地区在近代率先开始了工业化进程。江苏的近代工业主要集中于苏州(吴县)、无锡、常州(武进)、镇江和南京。这里是全国棉纺织业、丝绸业、粮食加工业及机器制造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它集中江苏了全省工业投资额的75%,全省工业总产值的79%。新中国成立以前无锡的荣氏家族,海门的张謇,靖江的刘国钧等人都曾在苏南投资办厂,进行生产。此时的工业基础在后来苏南的农村工业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改革开放前,我国在农村地区实行人民公社集体经济制度。在“二元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苏南地区农村经济以农业为主。由于人口密集度极大,人多地少的问题在苏南地区尤为明显。富余的劳动力、难以维持温饱的现状使苏南地区的农村小规模地开始了手工作坊和以工业为主的社队企业。到1978年,苏南乡镇企业总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52.51%。这一阶段,在农业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农村工业初步出现;农村产业结构由农业为主慢慢转变为以工业为主;苏南地区的企业产权制度主要为人民公社集体所有制。

改革开放之后,苏南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工业基础,开始大规模政府主导的农村工业化进程。以集体所有制为基础的乡镇企业成为当时苏南最闪耀的名片。《1983年中央1号文件》《1984年中央1号文件》等明确提出要大规模发展农村商品经济。一方面,乡镇企业与内地进行物资协作,解决了原材料供应的问题;另一方面,上海及本地大中城市的技术下乡,在物质资料相对短缺的背景下迅速打开了国内市场。乡镇企业因而得到了快速发展,苏南地区的农民也开始了工业生产。1978—1987年,苏锡常三市乡镇工业总产值增长了9.42倍,年递增率达34%(董晓宇,2008)。这一阶段的苏南模式是以集体经济为主、以乡办和村办工业为主、以市场调节为主、以依托中心城市为主、以县乡干部为主要决策人、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一种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模式。

1984年的沿海开放战略和90年代初开始的浦东开发战略对苏南地区的乡镇企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乡镇企业依靠其区位优势,实现了对外贸易的大幅增长。对外贸易带来了更多的信息和先进的技术、成熟的管理体系,乡镇企业开始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乡镇企业以集体所有制为主的产权制度与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产生了巨大的矛盾。外部的市场趋于饱和,内部的结构日益僵化,使乡镇企业不得不做出改变。党的十五大过后,苏南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集体产权转让、拍卖形式的“改制”,以集体为主的乡镇企业过渡为股份制为主的民营企业。产权主体由乡政府、村集体转换为职工代表、私营企业主的产权所有者。苏南企业不再以乡镇企业为主要形式,不再单一地依靠劳动力红利获取利润。苏南企业开始依靠较为先进的技术、成熟的管理体系、健全的园区规模经济推动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同时,过去的乡镇企业转型为以股份制、有限责任公司为主的现代企业,多种所有制经济在苏南地区共同发展。

民营企业在21世纪由于其灵活的内部结构和极强的适应能力,逐渐成为苏南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力。他们有一部分是由乡镇企业“分家”而来,有一部分是受政策的鼓舞投入了创业的大潮。曾有许多学者对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进行对比,乡镇企业的集体所有制模式在这一时期,显然落后于私营企业为主的温州模式。但是基于上述的模式观和对苏南模式经济学内涵的理解,苏南模式发展至今,与温州模式的内核已经基本相同,这两种孕育在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也称得上是殊途同归了。

四、案例分析及结论

为了对民营企业发展历程中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发挥的巨大作用有更加直观、清晰的认知和分析,本文选取了江苏省无锡市不同行业的七家企业作为案例。通过对七位民营企业家的访谈,在大致了解各企业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企业发展中有巨大影响的企业家精神进行基本概括与分析。在研究对象的选取上,本文选取了无锡市滨湖区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七家企业,这些企业大多存续时间较长,具有较高的研究意义。

1.苏南民营企业的企业家继承了深厚的乡镇企业集体精神

在实地调研中发现,七位企业家中有五位有在乡镇企业/国企/政府机关工作的经历:YH的LZX过去是村长,也是乡镇企业的第一任厂长;QY的XJY曾在胡埭镇造船厂工作,学习了机械加工的技术;HL的XG曾经是校办乡镇企业的业务员,转制后自己单干创办了企业;SK更是从国营下属企业转为民营,ZJL曾在国营单位做会计;QM的MYM在胡埭镇政府做会计工作。这些企业家们在乡镇企业中学习了许多办好、办大企业的知识和能力,并建立起自己的销售渠道和人际网络。可以说,以这些企业家为代表的民营企业家们,带着昔日乡镇企业的辉煌和集体主义精神继续前进,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访谈过程中,许多人都提到了“养好工人”这个概念——给工人足够的工资是他们的责任。工人愿意跟随他们干活,将生活寄托于企业,这是他们办好企业的动力。KS的BRR自称是一位“保守”的企业家,他并不热衷于大规模的资金投入和规模扩张,而是在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丰富产品类别。YH的LZX在当时乡镇企业浪潮中坚守自我,没有像其他乡镇企业厂长一样中饱私囊,而是将乡镇企业的分红用以村中贫困家庭的资助,以及为企业工人聘请外来专家指导工作。到他私人贷款承包原乡镇企业时,员工们都认可他的行为和作风,企业人员结构未发生较大变化。企业家与员工的相处方式以及其内在的管理理念,都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乡镇企业时期集体主义的影响。员工们所受到的正向激励也使他们进一步提高了生产积极性,以此形成了正向循环。

2.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和企业家的守成心态

长久以来,企业界推行以销定产的经营模式,即根据现有的和预测的市场容量和销售状况,来决定企业的生产计划。而调研实践证明,虽然“以销定产”可以降低营销风险,减少库存,但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市场的开拓能力,不能及时满足新的需求,限制了企业发展。产品与技术开发是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如果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只是一味地根据需求被动地创新,在很大程度上会限制企业挖掘潜在的市场需求。

在实地调研过程中,被采访的七家企业有六家企业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这六家中有五家是小微企业,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未主动开拓市场,只着眼于手中的固定客户。以QY为例,在采访过程中XJY明确说道:“我们就是以销定产的,需要多少我们就生产多少”。在被问到有没有想过扩大再生产时,他说:“扩大太累了,目前我们的客户基本上是固定的”。通过企业家自己的描述能明显感受到他们过于依赖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和固定的客户,没有想过主动开拓市场,如果这些客户出现经营问题,会给企业带来致命打击。

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是一个企业的活力源泉,但很多小微企业都是被动地进行技术开发和产品创新,他们很少主动地发现市场的潜在需求并进行相应的改变。以HL为例,XG表示他们是根据上游企业的需要才去改进机器和进行产品创新,技术达不到的他们就作为中间商联系其他技术更好的企业,赚取部分差价,这其中存在着客户流失的巨大风险。与此相反的是那些主动进行创新的企业能很快成为该行业的领头羊,以KS为例,BRR提到他在和客户交流的过程中会主动去了解目前机械设备市场的需要,并根据需要进行自主创新。他说:“我不是说等着人家提出需求我才去改进……有的产品,需求量非常少,没有人要做,我们把它们汇集起来,这样这个市场几乎就被我们占领了”。由于其明确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他很快成为当地液压企业的领军人物。

事实上,“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反映出来的是企业家对于企业生产能力的信心不足以及企业家小富即安的守成心态。一方面,有如XJY一样,认为自己已经财富自由而不再需要开拓进取的企业家;另一方面,有如XG一样,努力培养自己儿子作为接班人,而后便撒手不管的企业家,只有在企业遇到较大经营困难的时候才会重新“出山”。若是企业的掌舵者没有了披荆斩棘的愿望,无论多大的“船”都很难再乘风破浪。

3.苏南民营经济存在各种人际关系网络构成的“亚市场”

“讲关系、重义气”是中国人在经商、交往合作中显著的特点之一。而在企业密集程度高、产品生产链条密切联系的江浙地区,苏南民营企业家在寻求销售市场、拓展销售业务时将这一特点体现得淋漓尽致。通过人际关系构建相对稳定的销售关系,从而使众多的企业通过这种关系联系起来,构成了苏南民营企业不同于传统市场的人际关系网络“亚市场”。

人际关系网络构成的“亚市场”有利于企业家在企业建立初期迅速找到与自己对接的上下游企业,融入相应的产业链中,这在企业建立初期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成本。交易双方也因熟识的缘故,能够节省交易成本,并且因此建立的交易关系一般较为稳定,从而构成稳固的销售链条,有利于企业的稳定发展。在被采访的七家企业中,大多数企业家的主要销售对象都是靠亲朋好友介绍来的。

然而,过于依赖这个“亚市场”、囿于固定的生产销售对象也会限制企业的发展,甚至会由于“熟人生意”导致企业对质量安全检测方面的忽视。对于想要跳出人际关系“亚市场”的企业家来说,与人际关系打交道是他们想要尽可能回避的问题。正如企业家BRR以及SX提到的“更倾向与外国企业打交道,更规范,签订协议交货打钱,就很简单”。企业之间由于熟识,拖欠交货期限以及货款的现象频频发生,甚至成为WQY(SX总经理)所说的“人之常情”,这对于在人际关系网络的“亚市场”中寻求发展出路的企业来说,这是限制他们发展壮大的桎梏。

更大的危机将出现在未来。由于企业家在企业管理尤其是销售渠道方面存在严重的路径依赖,导致他们的企业很难在竞争愈发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在过去,由于国内市场处于大有可为的空白状态,依靠人际关系的“亚市场”,企业家们很容易就为企业找到产品销售出路。而随着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各级政府也在逐步转变过去以基建推动GDP的片面观点。苏南民营企业若仍然依靠熟人网络打通供求两端,将在互联网时代落后于真正有成熟营销策略和销售模式的其他企业。

参考文献:

[1]徐元明.乡镇企业体制创新与苏南模式的演进[J].中国农村经济,2003(5):45-51.

[2]顾松年.“苏南模式”的争论和不同模式观-兼论农村模式研究向区域模式研究拓展延伸[J].中国农村经济,2002(8):36-38.

[3]顾松年.苏南模式的演进和新苏南模式的形成[J].江南论坛,2005(1):27-29.

[4]曹宝明,顾松年.“新苏南发展模式\"的演进历程与路径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6(2):63-68+80.

[5]董晓宇.“苏南模式”的理论和实践30年回顾[J].现代经济探讨,2008(8):19-24.

[6]解蕴慧,崔宏超.企业家精神如何推动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形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 124-133.

[7]孙秀峰,宋泉昆,冯浩天.家族企业企业家隐性知识的代际传承——基于跨代创业视角的多案例研究[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17(1):20-33.

猜你喜欢
企业家精神民营企业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华人时刊(2018年23期)2018-03-21 06:25:58
时代赋予企业家应有慈善情怀
基于企业家精神视角的农民创业教育问题研究
企业家精神和创始人关系文献综述
商(2016年25期)2016-07-29 21:11:45
论企业家精神与成本的关系
中国市场(2016年24期)2016-07-06 16:01:34
技术哲学语境下德鲁克制度创新思想及启示
人民论坛(2016年8期)2016-04-11 12:56:10
论企业家精神与经济增长关系
中国市场(2016年5期)2016-03-07 09:37:36
寻租、抽租与民营企业研发投入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上海企业(2014年9期)2014-09-22 20:44:06
民营企业组建关工委的探索
中国火炬(2012年6期)2012-07-25 09:4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