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总是伴随着大自然的芬芳:油菜花开时的淡香,桂花飘落时的馥郁,秋收时的稻香,橙果的甜香等。这些源自土地的馈赠,不仅是乡村的宝贵财富,更蕴含着创造美好生活的无限可能。在和美乡村建设中,如何让这些天然芳香资源走进寻常农家,成为村民联结家人情感、促进邻里和谐的纽带,是值得深入探索的课题。本课程立足乡土资源,以芳香疗法为媒介,致力于促进幸福自然的健康生活方式、营造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共建芬芳怡人的和美乡村。笔者以课程中“芳香头疗,乡融相联”这一主题,从整体设计、教学实施、教学成效和反思启示四部分展开介绍。
一、整体设计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和美乡村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和”包含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人和睦相处。通过和美乡村建设让农民群众在乡村有更多的归属感和幸福感,以此凝聚人心,安居乐业。通过研究发现,幸福感来源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以及人与人之间温暖和谐的关系。基于此,开发了“和美乡村家庭芳香保健”课程,旨在改善村民的身心健康状况、促进和谐的人际关系。以易操作易推广为原则,设置了芳香保健六大主题,其中芳香头疗是重点主题之一,主要教授学员们运用农产品芳香植物萃取精华油,作用于头部经络,进行芳香疏通和按摩。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乡村所有居民,优先女性。女性在家庭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如妻子、母亲、女儿。由于农村男性外出务工较多,女性往往被困于家庭事务,缺乏沟通交流,承担更多的身心压力,其心理健康问题需要更多关注和支持。她们具有较强的学习成长意愿、服务意识和操作能力,但因精力分散较多,不易投入学习。
基于学情特点,制定了“有阶梯”“易达成”“有温度”的教学目标。芳香头疗的操作技能是教学重点,而掌握芳香植物精油功效则是教学难点。针对学员不易投入学习的特点,依据心理学理论,创新采用心流学习法。通过以农民学员为主体,以植物香气为媒介,引导学员沉浸参与体验,达到全身心投入最大化吸收教学内容的效果,增强学员与教学内容的融合感。为了帮助学员达到心流学习状态,辅以布置五感环绕的教学场景,让学员在轻柔的音乐和植物的香气中放松身心,更容易投入沉浸课堂。
二、教学实施
1.课前准备。包含人员配备、材料准备和场地选择三个方面。人员除了讲师、助教,部分课堂会邀约摄影师进行短视频拍摄,用于教学平台传播;材料包含农产品植物头疗油及原材料芳香植物等;场地选择以室内为主,温度适宜时也可选择田野户外。
2.课中实施。基于心流学习法,课程分为“感”“知”“验”“享”四个阶段,从第一阶段的融入开始,主动探索,宛若一场逐步深入的自然旅行。
第一阶段,“感”——感知唤醒。教师引导学员嗅吸植物精油,学员伴随教师的引导词进行呼吸冥想,将香气吸入身体的每个角落,芳香启动,为接下来吸收教学内容做好“热身”。
第二阶段,“知”——认知学习。通过引经据典讲解头疗的原理,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启发学员归纳头疗的益处;芳香的知识难点则是结合生活实物导入,激发学习兴趣;对精油功效设问思考,进行关键词归纳,便于理解与记忆。在此过程中,结合案例展示大自然的馈赠,植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政元素,引导学员热爱土地、保护自然环境。
第三阶段,“验”——实践体验。此阶段是我们的教学重点,采用教师分步骤实操示范、学员互相实践的方式展开。教师巡视指导并答疑,提醒学员在操作过程中保持安静,用心感受除了头部吸收植物的精华,平衡身心,预防疾病,还可以在静谧的香气中体会人与人之间的支持与联结。
第四阶段,“享”——共享感悟。组织交流分享环节,引导学员交流分享彼此的真实体验,实现知识实践内化,达到互相启发、共同成长的效果。看见别人、也照见了自己。
3.课后评价。采用多元评价方式检验教学效果。针对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学员的体验感受和操作实践等评价内容,采用的评价手段有讲师和助教的课后复盘、学员参与教学满意度调查;同时建立班级群,布置给家人实践芳香头疗的课后作业,分享照片和感受打卡,根据学员完成情况给予等级评价。
三、教学成效
1.促进和谐家庭关系,提升村民身心健康状况。通过对100位有效学员样本的问卷调查分析,家庭关系呈现和谐、轻松、联结等积极变化;学员的情绪压力得到缓解,睡眠质量和幸福指数均有显著提升;更多学员家庭获得了“最美家庭”荣誉称号。
2.培育乡村芳香保健人才,促进推广。从课程到讲师培训,影响女性逾万人次,培养了一批乡村家庭芳香保健师。
3.帮助乡村女性“轻创业”,助力乡村产业振兴。部分乡村女性利用习得技能开展“轻创业”,收获了经济保障和社会价值。
四、反思启示
特色创新方面,一是根据学员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创新采用的心流学习法和五感场景营造帮助学员更容易投入专注体验和学习,使课堂成为一场身心疗愈之旅。二是布置课后对家人实操作业,作为为课后延展,将学习融入日常生活。
反思课程发现乡村女性潜能有待进一步开发,后续将持续升级课程内容,以期支持更多的乡村女性及乡村儿童的身心成长,赋予课程更多的社会价值。通过传播幸福自然的健康生活方式,促进和谐安宁的乡村文明风尚,构建一户乐、家家乐、其乐融融的田园生活场景,推动和美乡村建设,实现乡融相联。
(作者单位: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