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间游戏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人们在长时间的社会实际中发明和继承下来的娱乐活动。这些游戏具有浓厚的地方特点和生活气息,形式多样、简单易玩,深受广大幼儿喜爱。在幼儿教育日益重视素质教育和文化传承的今天,传统民间游戏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教育价值,逐渐成为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资源。
一、传统民间游戏对于幼儿教育的意义
(一)提升幼儿身体机能。民间游戏大多是全身性的运动。大肌肉动作如跑、跳、踢等以及小肌肉动作如抓、握、捏等都能使身体得到有效训练,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身体协调性、灵活性、平衡能力和耐力,加强幼儿的身体素质,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根基。
(二)促进幼儿社会性成长。民间游戏大多需要集体合作,如老鹰捉小鸡、丢手绢等。幼儿在参与集体游戏的过程中,要与其他幼儿进行交流、协作、合作与分享,学会遵守游戏规则,尊重他人的意见和感受,理解自己在集体中的角色和责任,从而提高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促进幼儿社会性的良好发展。
(三)传承民族文化。传统民间游戏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历史、风俗、习惯和价值观。幼儿在玩传统民间游戏的过程中,能够接触到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元素,如民间游戏中的童谣、儿歌、传统手工艺等,从而增进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民族自豪感,使民族传统得以在幼小的心灵中继承和延续。
二、民间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具体实践
(一)在健康领域的应用
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身体成长水平,挑选合适的民间传统游戏并改编成体育教学活动。例如,对于小班幼儿,可以开展“丢手绢”游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练习追逐跑和快速反应能力;中班幼儿可进行“跳皮筋”游戏,教师先示范基本的跳法,然后鼓励幼儿创新跳法,锻炼幼儿的腿部力量和身体协调性;大班的幼儿可以尝试“滚铁环”游戏,提高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和身体控制力。同时,在游戏进程中,老师要注重引导幼儿遵守比赛规则,尊重对手,培养幼儿良好的体育道德精神。
(二)在语言领域的应用
许多传统民间游戏都有与之相关的故事背景,教师可以将这些故事讲述给幼儿听,然后组织幼儿进行故事表演。例如,“拔胡萝卜”游戏,教师先讲述爷爷、奶奶、小孙女等一起拔胡萝卜的故事,然后让幼儿分别去体验不同的角色,模仿故事中的情节进行表演。在表演过程中,幼儿需要用语言表现角色的情感和感觉,进而提升幼儿的文字表达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三)在社会领域的应用
教师创设各种传统民间游戏场景,如集市、茶馆、戏园子等,让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游戏。在“集市”游戏中,幼儿可以扮演摊主、顾客等角色,进行买卖交易活动,幼儿需要与同伴进行交流、协商价格、处理交易纠纷等,从而提高幼儿的社会交际能力、社会认知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在科学领域的应用
利用民间传统游戏融入数学教育。如“翻花绳”游戏,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在翻花绳的过程中,数一数花绳上的结有多少个,比较不同花样的花绳所用绳子的长短等,将数学的基础知识融会贯通进游戏中,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数学,提高幼儿的数学应用能力。通过这样的方式,激起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养成幼儿的科学探讨精神和观察能力。
(五)在艺术领域的应用
教师可以带领幼儿一起学习制作传统民间游戏所用的道具,如制作风筝、剪纸、捏面人等。在制作过程中,幼儿可以学习到各种手工制作技巧,如裁剪、粘贴、绘画、捏塑等,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艺术创造力。制作完成的游戏道具还可以用于幼儿的游戏活动,增强游戏的趣味性和真实性。
音乐舞蹈创编,传统民间游戏往往伴随着音乐和舞蹈,如“扭秧歌”“打腰鼓”等。教师可以先让幼儿欣赏这些民间音乐和舞蹈,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氛围。然后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对音乐舞蹈进行创编,加入自己喜欢的动作和元素,培养幼儿的艺术表现力和审美能力。
三、民间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方法
(一)筛选与改编游戏内容
教师要对众多的传统民间游戏进行合乎标准的挑选,要挑选合适幼儿年龄特征、教育目标和安全要求的游戏。对于一些过于复杂、难度较大或存在安全隐患的游戏,要进行适当的改编和创新。例如,将一些竞技性较强的游戏降低难度,减少竞争性;对游戏道具进行改良,使其更加安全、卫生、环保。
(二)创设适宜的游戏环境
幼儿园要为幼儿开展民间传统游戏活动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可以在户外设置专门的传统民间游戏活动场所,如投放跳绳、毽子、皮筋等游戏器材;在室内创设民间传统游戏主题教室,布置各种民间传统游戏的图片、道具、手工艺品等,营造浓厚的民间传统游戏氛围,激起幼儿的游戏兴趣。
民间传统游戏在幼儿初期教育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和重要的实际意义。它不仅能够促进幼儿身体、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等多方面的发展,而且能传承民族文化,培养幼儿的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幼儿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到传统民间游戏的魅力,积极探索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形式和策略,让传统民间游戏在幼儿园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创造更加丰富、有益的教育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