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网络审美优势激活学生创新灵感

2025-01-03 00:00:00冯慧芳
小学科学 2025年2期

〔摘 要〕 以“城市梦工厂”为主题的美术、作文整合专题学习网站,其作用是启发学生观察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城市建设,通过思考表达对城市发展的构想。学生运用美术技能发现美、欣赏美、感悟美、表现美,完成理想中城市的构图。本文对“发挥网络审美优势,激活学生创新灵感”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网络;审美;优势;创新灵感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317 (2025) 02 139-141

以“城市梦工厂”为主题的美术、作文整合专题学习网站,其作用是启发学生观察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城市建设,通过思考表达对城市发展的构想。

一、教学案例

(一)在今昔对比中发现美——了解时代变迁

“5月初,南京主办了一个关于城市的国际性大活动。同学们,你们知道吗?”

“举世瞩目的世界名城会,让更多人关注我们城市的发展。这些都离不开几代人的努力,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城市的过去。”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带动城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现在的学生对过去的城市状况知之甚少。为了让学生了解城市过去的面貌,教师上美术课时可教会学生浏览网站“老城旧影”的栏目,学生通过一张老城的图片可以了解到旧城的风景,它们记载着繁华城市的过去。在这种时代变迁中,学生敏锐地发现了当今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在对比中加深对美的认识,例如:道路变宽了、楼房变高了、住宅实现了小区化……

为了将现在的城市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眼前,网站中的“城市新貌”图片,被巧妙地设计成了360度旋转的三维动画效果,让学生犹如置身高楼的顶层旋宫,将城市美景一览无遗。这个设计,意在刺激学生将视线聚焦在新城市的显著变化上,把印象中的新城市的美,变为网络资源所提供的直观的美的形象,从而使学生对美的发现更全面、更丰富。

(二)在假想游览中欣赏美——感受城市风采

学生点开“城市博览”栏目,看到的是一张眼花缭乱的地图。实际上,它是按图索骥的工具,只要用鼠标点击具体省份的板块,它就能带领你进入各个省份中了解那里的概况,总共有300多个城市。这样的搜索方式,形象而直观,极易调动小学生的操作积极性。

大量的图片和文字,再现了各个城市风格迥异的美:海滨小城、繁华都市、文化古邑……每一个城市都自成一种城市气质,让学生意识到城市不是空荡荡的建筑框架,而是一大群活生生的、有思想的人的聚居地,是活的城市。城市的美可能是高楼林立,可能是小桥流水……在浏览了各个城市的简介和图片后,学生意识中的美不可能是单一的、绝对的,而是博采众家之长的一种丰富的美的印象。

网站设置了BBS留言区。学生在这里除了可发表城市观后感,还能上传有关城市的图片,无形中与网络资源形成了互动与循环。这是学生在欣赏美的同时传递美的自觉行为,也是表现美的行为准备。

(三)在互动交流中感悟美——体会构图精妙

“城市手工坊”是交互性极强的栏目,学生可以在“城市一角”“城市色彩”等子栏目中,利用鼠标的拖拽、移动等方式,轻松地实现自己对城市布局或色调的建设性构想。由于网件Flash设计巧妙,学生甚至可以任意调整“城市零件”的大小、位置、前后遮罩的特殊关系。网络平台操作的简易性、效果的直观性,让学生一旦使用,就爱不释手。

美,具有直觉感悟的特点。例如:学生发现并欣赏海滨小城的宁静美,他们就会试着在设计城市一角时,有意空出荡漾的水面;他们发现并欣赏热闹都市的繁华美时,就会尝试在设计中多一些高楼大厦;他们发现并欣赏森林边城的葱郁美时,就会尝试在设计中规划大片大片的绿地……同样,这种对美的感悟,也会影响到城市色彩,他们会想象到绿色像森林、蓝色像海洋……学生在自行设计理想中的城市时,可以浏览网站的各个栏目,获得灵感和启发,例如,“未来城市”栏目被划分为“规划十年”“世纪中叶”“展望百年”三个子栏目,极具时代感。以有序的时间渐进为阶梯,在现代发达国家的经验之上,寻找我们可以吸取的经验,调整我们理想中城市的发展状态。这对学生感悟美的过程,起着一定的引导作用。

(四)在绘图写作中表现美——抒发内心情感

学生的美术作品“理想中的城市”,可谓百花齐放,学生通过互相浏览欣赏后,一场激情演讲开始了……

“既然是理想中的城市,肯定有非常特别的地方。大到一座会随季节变化颜色的楼房,小到一个会说话的垃圾桶……你有更精彩的想法吗?”这是教师适时点拨的关键问题,它让讨论越来越超越美术作品的直观效果。

“真是不说不知道,大家理想中的城市一角不仅环境优美,而且功能齐全,但这并不能在画面中全部反映出来。我们可以用文字使画面更丰满,使理想中的城市更具有生命力。”这样的引导性语言,顺理成章地悄悄“让”学生换位到了文字逻辑表达的角度。

画面并不一定能完全再现学生理想中的城市,到底什么才是学生心目中理想的城市呢?这需要学生用优美的文字来表述。结合学生的美术作品加上文字的描述,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学生心目中理想的城市,这样的美术作品确实是两全其美。根据学生作品表现形式的不同,网站合理地派生成“城市童言”(文字)和“城市童画”(图画)两大部分。学生的图画作品被制作成三维动画的翻页效果,增加了更多的趣味性,这种图文并茂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乐在其中。

需要说明的是,美术和作文学科间没有清晰的界限,其目的是以美术作品为衬托,启发学生准确地用文字表现美。

(五)在思考研究中创造美——激活创新灵感

课堂时间有限,而学习是无限的,网络环境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自由支配的空间。“城市梦工厂”网站链接了google,鼓励学生课后有目的地进行搜索,丰富自己对城市的理解;还链接了“小学生网上作文”,自行“发表”作文;网站自设的“城市问答”栏目,是学生互相交流对城市建设的观点或感受的互动空间,起到了学生间互相点拨的重要作用,这有利于他们在不断思考研究中,激活创新灵感。

二、教学反思

在“城市梦工厂”专题学习网站中,渗透着小学作文、美术学科整合的思想,体现了发现美、欣赏美、感悟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审美教学主线。

(一)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城市梦工厂”旨在引导学生观察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城市建设,通过思考提出对城市发展的建议,充分体现并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启发学生将美术学科的审美能力与语文学科的表达能力相结合,进行自主探究型学习。通过美术作品的形式引领学生初步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再以“作文”的形式丰富画面的美,用文字的创造力进一步充实、提升画面的内容。

(二)直观与抽象的统一

直观毕竟不是教学的目的,教学如果停留在直观水平,就会影响学生思维想象力的发展,会使美术作品显得呆板而缺乏生机。“城市梦工厂”注意引导学生的能力从直观上升到抽象,从抽象上升到直观,它们是相互适应和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具体来说,就是利用作文与美术学科的优势,因势利导,启发学生在美术直观认知和表现的基础上,继续用抽象的文字表达美、创造美。直观的体会,降低了抽象表达的难度,而形象思维的扩散、兴趣的递增,提高了抽象表达的质量。

(三)直觉和逻辑的统一

图片的直觉是美术作品创造活动中的关键一环;直觉又不能完全脱离逻辑的轨道。“城市梦工厂”中“城市手工坊”的环节最能体现学生直觉的作用。他们运用Flash制作的城市模拟建设操作环节,快速、自动地完成“城市零件”的拖拽、放大或缩小,尝试城市布局等。学生的直觉与最佳教学时机的把握之间,存在着微妙的契机。严格来说,直觉是逻辑过程的简化。因此,作文的逻辑表达成了对美术直觉或然性的必要补充和验证。因此,在美术课程中利用“城市梦工厂”网站,重点是渗透发现美、欣赏美、感悟美的过程,而作文的目的是表现美。

(四)和谐和个性的统一

课程的和谐,是指学科各方面的配合和协调,是多样化中的特殊的统一。课程的个性,与课程的和谐相对,是学科间某些不一致的变化。作文与美术学科间发现美、欣赏美、感悟美、表现美、创造美的环节,形成了相辅相成的和谐;学生在作文中表现美、创造美好,对美的把握远远超过了教师的预想。例如:美术画面中普通的路面,被学生在作文中描写为“实际是可以行船的河面,只是在未来被特殊工艺处理为与道路无异的模样”;美术画面中默默无闻的一切,在作文中成了“这里是音乐之城,一切会随着你的心情演奏成或忧郁或轻快的乐曲”……

(五)应用和推广的思考

网络的无边无际,让教师在筛选和整合资源时,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更需要网络资源可以为多科教学所共享。以“城市梦工厂”网站为例,它的资源除了可供美术、作文分科或整合使用,也可供社会学科选择城市相关内容进行教学,使资源利用的效益增大了。吉尔伯特·海特说过:“教学的最大乐趣之一,是来自你所说的都被听取了的时候,而这些听众不是一个个惹人生烦的恭维者,却是那些由你激活了的,又反过来启发着你的人。”

三、结语

通过对以“城市梦工厂”为主题的美术、作文整合专题学习网站的学习,网络环境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绘画资源,让教师用灵动而多样的形式,启迪着学生创造性地汲取“养分”,并自觉地发现美、欣赏美、感悟美、表现美、创造美。学生在课程探究的过程中,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得到的是快乐的、满满的收获!

参考文献

[1]杨慧玲.小学美术和谐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革新,2016(12).

[2]孙建明.小学美术课堂中德育探索[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7(9).

[3]许瑞娟.小学美术课堂创新教育初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