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质生产力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理论的重大创新发展,为新时代新征程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随着全民健身战略的深入实施,体育场馆作为群众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场所,其高质量发展对于提升公共体育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深入分析新质生产力与智慧体育场馆高质量发展的价值意蕴和困境桎梏,提出新质生产力助力下高质量发展的改进策略,以期为体育公园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 智慧体育场馆" 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02-(2025)-01-097-3-TBB
前言
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发展阶段,体育产业在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体育场馆作为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高质量发展不仅关乎体育产业的整体提升,更是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新时代背景下,智慧体育场馆需要满足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亟待先进理论指导并引领实践。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强调,“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2024年3月,新质生产力被纳入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驱动力,正以其独特的引领作用,为智慧体育场馆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全新阶段,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石,提供了导向,开辟了更符合时代发展的理论视野与实践路径。
目前,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关于体育产业的研究主要围绕着体育产业发展的理论逻辑、内在关联、实现路径、作用机制等展开研究。研究中指出,新质生产力是推动体育产业优化升级的有力抓手,是促进要素提质增效的有效举措。通过新质劳动者、新质劳动资料和新质劳动对象为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筑牢创新根基、提供动力源泉和奠定物质基础,以实现体育在新质生产力的驱动下优化资源配置、实现高质量发展。智慧体育场馆作为体育产业中的新型设施,在数字化经济的时代,其在服务全民健身战略与体育强国建设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有助于健康中国的推进、满足人们多元化需求、健全体育场馆管理机制等现实价值。鉴于此,本文通过探究新质生产力在智慧体育场馆高质量发展中的价值意蕴,并且分析其发展桎梏与路径,从而为新时代背景下智慧体育场馆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实践理论借鉴。
1、新质生产力赋能下智慧体育场馆高质量发展价值意蕴
马克思认为:“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新质生产力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进一步丰富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内涵。新质生产力中,“新”是创新驱动的关键,“质”是高质量发展的锚点。根据生产要素分析,新质生产力中的“新包”括新质劳动力、新质劳动对象、新质劳动资料。
1.1、新质劳动者为智慧体育场馆高质量发展提供知识驱动
在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劳动者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单一技术型,而是跨学科融合与数字化社会相适应,为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活力。在智慧体育场馆的高质量发展中,新质生产劳动者兼具创新性、数字化及多学科融合的特质,是能够运用现代数字化技术、进行体育场馆的管理运营和体育赛事运作的新型复合型人才。新质劳动者中不仅包括具备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商业运营能力,能够结合市场需求和体育公园的特色推动体育产业的融合发展,提升智慧体育场馆的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研发人员的团队,也包括具有前瞻性、能把握体育公园未来发展的投资者。其共同推动智慧体育场馆的发展。
1.2、新质劳动资料为智慧体育场馆高质量发展提供创新科技
新质生产力由新技术所引发,这些新技术是创造新价值的技术,是新产业承载的技术,是重塑新动能的技术。新技术包含了新能源、新材料、绿色环保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是新质劳动资料中重要的一部分。在新质劳动资料中融入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数字技术能助力智慧体育场馆的发展;通过使用绿色低碳材料及技术助力,智慧体育场馆实现绿色低碳转型;通过高端健身设施和智能监控设备丰富运动体验,提高管理效率。新质劳动资料为智慧体育场馆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创新科技的支持,不断提升场馆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绿色的运动休闲空间。
1.3、新质劳动对象为智慧体育场馆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源
新质劳动对象,指的是在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背景下,出现的具有创新性、高技术含量或特殊价值的劳动对象,它们往往超越了传统劳动对象的范畴,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成都体育公园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如智能运动设备、数字化管理平台、个性化运动服务等,通过提升运动体验、优化资源配置、增强用户黏性等方式,为体育场馆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源。这些新质劳动对象不仅满足了市民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体育需求,还推动了体育产业的创新升级,为智慧体育场馆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新质生产力背景下成都体育公园高质量发展的困境桎梏
2.1、跨学科人才供给不足,制约创新发展
创新生产要素是经济发展的催化剂,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引擎。随着新质生产力与体育的不断融合,出现“人工智能+体育产业”“互联网+体育产业”等为代表的新兴业态和模式,但是目前复合型人才的缺口以及创新设备的不足制约智慧体育场馆的创新发展。
大部分新质劳动者是推动智慧体育场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通过其创新性和创造性思维,嫁接最新的技术成果。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和智能化已经成为体育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智慧体育场馆在提升服务质量、优化管理流程等方面也需要借助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手段。这类人才的缺失限制了智慧体育场馆在数字化和智能化方面的发展。同时,智慧体育场馆作为一个综合性的体育设施,其日常运营和管理需要专业的人才来支撑。然而,目前市场上缺乏既懂体育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这类人才需要具备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市场洞察力和创新思维,能够有效地推动智慧体育场馆的运营和发展。
2.2、低碳智能场馆供需缺乏,无法满足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尽管部分大型体育场馆采用了地源热泵系统等低碳技术,但这些技术的应用范围和深度仍有待扩大。此外,采用低碳技术的成本较高,许多低碳技术仍处于研发和试验阶段,尚未形成成熟的应用体系,导致部分场馆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难以全面应用。
另外,近年来智慧体育场馆在增加创新设备方面有所努力,但相比市民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高品质健身需求仍显不足。在城市中大型综合场地设施和智能化体育场馆较少面对群体大众开放,如成都市的凤凰山和东安湖体育场馆,而是聚焦于高端赛事的运营。较少的场地面免费或低价向公众开放,且缺乏智能穿戴设备、运动数据的实时分析等现代科技的接入,在功能和智能方面难以满足儿童、老人和残疾人等不同群体高端化、智能化、个性化的健身需求。
2.3、数智化潜能挖掘不充分,难以契合所需
随着中国城镇化发展进度的加快,城市居民对公共体育设施的服务和需求进一步多元化;另外,数字化技术的迭代发展,居民获取信息资源的方式更快、渠道更广,对于数智化的依赖程度加强。现阶段智慧体育场馆数据要素利用水平难以契合智慧体育场馆高质量发展。
一是部分智慧体育场馆内缺乏智慧化服务,线上预约、扫码使用、数据反馈等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也不够完善,影响了市民使用设备的便捷性和效率。较少的场馆提供线上查看场地环境、大小以及价格的智慧平台的服务,降低了社会参与度。二是数据整理与分析能力不足,在场馆数智化建设过程中,虽然安装了各类传感器和监控设备,但数据收集的范围和深度有限,未能全面覆盖场馆运营的各个环节。数据整合能力不足,导致不同系统间的数据孤岛问题严重,无法形成统一的数据视图,进而影响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和效率。
3、新质生产力赋能成都体育公园高质量发展路径
3.1、扩充人才引进,筑牢发展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在新质生产力赋能智慧体育场馆高质量发展建设中,具有专业技能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居于核心地位,是推动高质量发展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力量。
一方面,加强与高校的合作。鼓励高校与政府合作,不仅可以为智慧体育场馆的创新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科技动力和新的思维,同时在与高校合作中能共同培养出专业知识牢固、实践技能突出的新质人才。如2021年清华大学无锡应用技术研究院与北京中体联合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数字体育研究中心,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带给高校学生更多的实践经历,助力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可在政府招聘中提供更多的就业发展机会,鼓励体育与人工智能、互联网等跨学科人才竞选相关岗位,并出台财政支持、创新奖励等机制,吸纳更多的高端技术人才,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突破智能创新瓶颈。
3.2、加强科技创新,促进低碳发展
加大科技创新的融入对于智慧体育场馆健康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在新质生产力赋能下,积极运用新材料、新环保、新能源以推动体育公园高质量发展。
第一,在建设综合性大型智慧体育场馆的同时注重体育场馆的升级。对于居民而言,社区小型智慧体育场馆是选择最多的体育场所,更需要智能化设备以及多样化场地设施的投入,以满足不同群体多元化、高品质的健身需求。同时,引入更多实时检测设备提升体育场馆智能管理水平以及健康消费,如智能健身器材、智能跑道、智能球场等,提升运动体验和数据监测能力。第二,新质生产力凸显绿色化发展。要以高性能体育材料、低碳化新型体育器材、智能环保体育用品等先进技术,减少能源消耗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助推智慧体育场馆低碳发展,推动体育场馆乃至全社会低碳化的进程。
3.3、深化数智应用,推动群众参与
在新质生产力赋能下,智慧体育场馆需要深化数智融合,使其具有高效能、高质量、高科技的特征,符合现代新质生产力理念的先进生产力智态。
首先,搭建城市智慧体育场馆综合信息平台。通过综合信息平台的搭建,将城市中各体育场馆进行串联,实现整体联动。例如,成都市搭建的“运动成都”中,将成都市内所有大大小小的运动场所在“运动成都”的地图上进行了标注并进行了分类。居民可通过自身需求以及地理位置查找体育场馆,实现了场馆搜索的便利化和精准化。另外,深化城市智能体育场馆数智化应用的路径在于全面提升其智能化水平,以数据为驱动优化管理与服务。可结合天长市全民健身中心的案例,通过引入BIM运维管理平台,对场馆内部进行精细化建模与渲染,集成所有监控系统和传感器测点,实现运维、运营、赛事保障的智能化管理,不仅提升了场馆的运维管理水平,还通过数据分析为优化资源配置和服务质量提供了有力支持。
4、结语
充分发挥新质生产力对智慧体育场馆高质量发展的赋能作用,是新时代赋予体育场馆发展的新使命。通过对智慧体育场馆的发展桎梏进行深度分析,探索在新时代背景下智慧体育场馆的发展路径,强化新质生产力赋能。深刻认识新质生产力对智慧体育场馆带来的低碳化、共享化、科技化、数智化的作用机制,从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数智化深入运用等方面持续发力,最终为推动智慧体育场馆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新动力。期待在未来将会有更多关于新质生产力在体育领域应用的研究成果涌现出来,为构建健康中国、促进全民健身事业蓬勃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张俊杰,李卓嘉,李世宏.新质生产力赋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内在机理、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24,42(06).
[2]田可佳,张景.新质生产力赋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机遇、现实困境与发展路径[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4,32(10).
[3]黎镇鹏,欧阳井凤,任波.新质生产力助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内在机理、重点领域与实践方略[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24,41(04).
[4]刘家韵,王宏.新质生产力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阐释、价值审视与优化策略[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4,43(03).
[5]袁雷,李思颖.新质生产力赋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驱动逻辑[J].体育与科学,2024,45(04).
[6]朱宏锐,高扬,杨懿.智慧体育场馆数据生产要素确权困境与对策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22,48(05).
[7]杜绍辉.全民健身视域下智慧化体育场馆建设困境与优化路径[J].体育文化导刊,2022(03).
[8]李刚,黄海燕.体育场馆智慧化转型域外经验与启示[J].体育文化导刊,2022(05).
[9]姚乐乐.习近平关于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的生成机理和实践要求[J].中共乌鲁木齐市委党校学报,2024(03).
[10]肖巍.从马克思主义视野看发展新质生产力[J].思想理论教育,2024(04).
[11]王帅,陈洪.新质生产力赋能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4,43(04).
[12]新华网.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EB/OL].(2024-02-01)[2024-05-01].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9665198906980661amp;wfr=spidertamp;for=pc.
[13]人民网.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EB/OL].(2024-02-21)[2024-06-02].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24/0709/c40531-40273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