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武侠作品里,有一种神奇的治疗方法——以毒攻毒,就是用毒药来治疗因毒而起的疾病。
以毒攻毒真的存在吗?不会毒上加毒甚至丢掉小命吗?
什么是以毒攻毒
在我国传统医学中,一直存在以毒攻毒的说法。比如在元末明初陶宗仪所著的《辍耕录》中写道:“骨咄犀,蛇角也,其性至毒,而能解毒,盖以毒攻毒也。”意思就是有一种叫骨咄犀的物品,有剧毒,却又能解毒,原理就是以毒攻毒。后来,“以毒攻毒”这个词引申为利用恶人来制恶人,或者利用不良事物本身的矛盾来抵御不良事物。
以毒攻毒听起来很玄乎,但其实很多毒药里确实存在能够治病的成分,医学工作者已经从毒药中发现了不少神药。
你可能不知道
全世界约有150万种动物,含有毒液的约有22万种,有毒动物占全部动物总数的15%。
知识贴士
毒从哪里来
自然界中存在不少有毒物质,它们引起中毒的原因主要包括——
局部腐蚀和刺激:比如强酸、强碱可以吸收水分,并与蛋白质或脂肪结合,使细胞变性、坏死。
缺氧:比如一氧化碳、硫化氢、氰化物等可以阻碍氧的吸收和利用,使机体组织和器官缺氧。
麻醉:比如大脑组织中脂类含量高,而有些物质具有较强的亲脂性,能进入脑内抑制脑功能。
干扰细胞生理功能:比如三氯甲烷自由基可以与肝细胞膜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发生反应,造成肝细胞坏死。
受体竞争:比如阿托品等物质可以竞争性地抢走细胞内的正常受体,从而产生毒性。
有毒:蝮蛇 攻毒:高血压
蝮蛇的毒性极强,人被咬后,会出现疼痛、肢体溃烂等症状,还会引起血压急剧下降,进而晕厥,严重的会死亡。
1933年,有人被巴西蝮蛇咬伤,医生用了几乎所有升压药,都无法将患者的血压升上去,最终患者不治而亡。这件事启发了英国医生席尔瓦,他想,患者的血压下降是因为蛇毒中的某种物质吗?这种物质是否可以治疗高血压?
席尔瓦进行了长达15年的研究,从蛇毒中提取出一种可使血管扩张的物质,命名为缓激肽。但缓激肽几分钟后就降解失效了,没有实用价值。后来,科学家继续研究,终于从蛇毒中找到了能阻止缓激肽降解的物质,两种物质共同服用就能达到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的效果。
这就是世界上第一种口服降血压药物——卡托普利,也是第一个来自毒液的药物。直到今天,卡托普利仍然是应用十分广泛的降血压药。
有毒:锥蜗牛 攻毒:疼痛
有一种叫作锥蜗牛的动物,它的外壳色彩艳丽,形似鸡心,看起来非常美丽,然而,它是一种剧毒动物。锥蜗牛捕食猎物时,会用牙齿咬住猎物并把毒液注射进去,毒液会使猎物胀痛、麻痹,直至死亡。
科学家研究发现,锥蜗牛的毒素分两种,其中一种毒素可以干扰神经传导,阻断细胞间的信息传递,让猎物感觉不到疼痛,这样猎物就不会意识到自己被咬,也不会逃跑。
2014年,生物学家从锥蜗牛的毒素中分离出一种多肽,并以此为基础研制出了一种止痛药,它甚至对严重的慢性神经痛也有效。而且,这种止痛药长期使用也不会成瘾,副作用也很小,是一种前途光明的止痛药。
有毒:吉拉毒蜥 攻毒:糖尿病
吉拉毒蜥身披鲜艳的橙黑色“外衣”,这种鲜艳的体色叫作警戒色,在自然界意味着“身藏剧毒”。一旦被吉拉毒蜥咬一口,会感到极度疼痛,就像被火烧一样。不过,科学家从吉拉毒蜥的唾液中找到了一种物质——艾塞那肽。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Ⅰ型糖尿病是由于人体丧失产生胰岛素的功能,需要注射补充胰岛素进行治疗;Ⅱ型糖尿病是由于患者体内缺少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这种物质可以促进胰岛素分泌。
然而,当科学家将GLP-1合成出来后,却发现它的作用很有限,因为它很容易被人体的酶降解,几分钟就会完全解体失去效果。而艾塞那肽的结构与GLP-1极其相似,科学家自然地联想到,既然结构如此相似,两者是否也有相似的功能?
确实如此。更让人高兴的是,艾塞那肽不仅也能促进胰岛素分泌,而且由于部分结构与GLP-1不同,所以不容易被酶切断,可以长时间发挥降糖效果。
2005年,主要有效成分为艾塞那肽的降糖药诞生了。如今,糖尿病人常用的利拉鲁肽、利司那肽、贝那鲁肽等降糖药,都是在艾塞那肽的基础上研发出来的。
有毒:蚂蟥 攻毒:脑血栓
蚂蟥、牛虻都是吸血动物,它们会叮在动物的皮肤上贪婪吸血。为了防止一旦受伤止不住血,动物血液中含有血小板,能够促进血液凝固,但是蚂蟥等吸血动物在吸血时,会分泌大量的活性多肽,阻止动物血液凝固,从而延长它们的吸血时间。
既然这些活性多肽能够阻止血液凝固,能不能用来研发治疗脑血栓的药物呢?
已经有科学家从吸血动物的唾液腺里提取了多种活性多肽,包括抗血小板多肽、抗凝血因子多肽,可以用来研发治疗脑血栓、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让我们期待这些药物早日面世吧。
有毒:蜘蛛 攻毒:中风
澳大利亚有一种悉尼漏斗网蜘蛛,具有很强的毒性。这种蜘蛛有5厘米—8厘米长,体表覆盖着一层闪亮、坚硬的甲壳,头上长有一对毒牙。假如被这种蜘蛛叮咬,很快就会发生痉挛、抽搐、瘫痪、呼吸不畅,之后陷入昏迷状态,严重的会因为窒息而死。好在人们研制出了解药,被叮咬后及时注射即可救命。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科学家还发现,悉尼漏斗网蜘蛛的毒液中有种叫阿特拉科的毒素能用来治疗中风(即脑卒中)。
中风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据统计,仅中国就有2800万中风患者,每28秒就有1人因为中风离世。如果能研制出治疗中风的药物,就能挽救一大批人的生命。
阿特拉科是一种神经毒素,能抑制中风后发生的酸中毒。科学家正在继续努力研究,争取早日能研制出临床可用的治疗中风的救命药。
有毒:金环蛇 攻毒:超级细菌
金环蛇是一种剧毒蛇,它们在攻击的时候,会反复咬合和松开,造成撕裂性的伤口。金环蛇的毒以神经毒为主,也就是会破坏动物的神经系统。
然而,从这种凶猛的毒蛇体内,科学家发现了自然、安全、稳定且不易耐药的抗生素替代物——BF30多肽。你也许听说过超级细菌,这种细菌对于抗生素具有很强的耐药性,能从人类药物的灭杀中逃脱,据统计,超级细菌每年会让全球100多万人因无药可治而亡。而BF30多肽具有很强的抗菌活性,能够杀死多种细菌。现在,科学家正在进行相关的临床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