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题亮相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条河流曲折向前,不只是为了抵达大海,也是为了流经更多的土地。
这句意蕴丰富的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妙文品评
向前为达大海,曲折为经土地
◎深圳一考生
河流曲折向前,不只是为抵达大海,也为了流经更多的土地。河流涌动之道也揭示了青年成长成才之奥义:向前为达目标,曲折为拓展自己生命的广度并“灌溉”他人与社会。(开篇迅速厘清材料要义,引出并阐明观点,审题清晰敏锐,显现出作者思维的缜密和深刻。)
“大海”是我们需要不断拼搏向前才能实现的追求。汉密尔顿立志证明自己的价值并带领美国人民打退侵略者获得独立,尽管出身低微,但他始终向上奋进,最终成为美国开国元勋之一。朝鲜云山之役中涌现的“神炮将军”文击,深耕肝学科的吴孟院士,俯首稻田大半生的袁隆平院士,他们的传奇人生都书写了“追逐大海”的重要性,激励我们勇攀生命的高峰。(阐述抵达大海的内涵——实现自我的追求,并列举鲜活的实例证明“追逐大海”的重要性。)
“曲折流经土地”可以丰盈我们的生命。莫言曾言:“人活不是一个点,人活起伏。”我们的人生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一马平川,我们总会遭遇起伏沉落,但这些也是财富,共同拼成我们独一无二的人生拼图。徐梦桃由于腿伤曾多次无缘滑雪冠亚军,但她从中获得了坚韧的力量,于北京冬奥会再战,一举夺冠;狄更斯在初写作时很少有报社接稿,但他因此丰富了“冷遇”的经历,更明白经济大萧条下人们的困境,终成振聋发聩的《双城记》,这都是曲折丰盈生命的体现。
“曲折流经土地”也可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与人民。“盲人电影解说员”杜诚诚尽管双腿残疾,无法继续原来的人生航道,但她通过给盲人解说电影重获价值感的同时也给予黑暗里的人一束光亮,引领他们探索新的世界。鲁迅弃医从文,只为以笔为刃,唤醒当时麻木沉沦的国民。雷锋同志曾说过:“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我们深受祖国大地滋养,因此要把自身融入集体、融入社会,真诚地服务于社会与人民,才能实现人生的真正价值。(两段共同阐述曲折流经土地的内涵——丰盈我们的生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与人民,文脉由个人到社会,笔触更加深入细致,积极有力量。)
曾国藩言:“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自入局,挺膺负责,乃有成事之可冀!”吾侪青年应心怀追逐大海的理想,曲折流经更多土地,丰盈自我,造福社会与人民!以青年之杲杲耀灵,托举新时代之光风霁月。(作文多处引用名言加强佐证的力量,结尾更是引用曾国藩的话语铿锵有力地呼吁吾侪青年挺膺负责,托举全新时代。)
技法提纯
这是一篇严谨大气的考场作文,其成功之处有三:
1.观点鲜明深刻
作者在作文开头开门见山亮出自己的观点:“河流涌动之道也揭示了青年成长成才之奥义:向前为达目标,曲折为拓展自己生命的广度并‘灌溉’他人与社会。”可见,作者对材料关键词句的把握敏锐准确,且明白作文要具有现实指导意义,要引导青年学生审视人生,思考价值。
2.结构严谨有序
作文整体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开头亮出中心论点,正文分层阐述两个“为了”,结尾用青年应“丰盈自我,造福社会与人民”整合全文,首尾圆和,结构井然。论证分论点时,也讲究结构顺序,首先明确地提出分论点,让读者第一眼就能捕捉到有用信息,然后再开始论证,最后作出总结,强化分论点。
3.语言厚重大气
莫言、曾国藩等名人名言信手拈来,显示出作者的课外积淀,同时增添作文语言的厚重。“神炮将军”文击、深耕肝学科的吴孟超院士、俯首稻田大半生的袁隆平院士、徐梦桃、狄更斯、“盲人电影解说员”杜诚诚等大量古今中外鲜活实例轮番上阵,不仅增添了论证的力度,更让作文的语言显现出大气风貌。
课后练兵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生,是一个没有发展的学生;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一个平庸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校,是一个乏味的应试的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
——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
材料二: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
——欧阳修《归田录》
材料三: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王国维《人间词话》
“世界读书日”这一天,班级打算举办一个以“不负韶光,阅品书香”为主题的讨论会,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发言稿,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路导引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题目要求根据提供的材料进行写作,因此我们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材料紧紧围绕“读书”这个话题,援引了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欧阳修、王国维三位名人的名言,谈到了读书的意义、做法、境界。我们在写作时可以结合这几方面展开论述,探讨读书如何提高个人的素质和推动社会的发展、如何提高阅读的品质、如何通过阅读引发深入的思考等。
题目还设置了任务情境:“‘世界读书日’这一天,班级打算举办一个以“不负韶光,阅品书香”为主题的讨论会”。我们可以从中挖掘出:借助“世界读书日”这一背景,引导青年学生继承和发扬优良的阅读传统,营造浓浓的书香氛围,利国利民,意义深远;“不负韶光,阅品书香”这句话提醒青年学生,要珍惜时光,充实自己,通过阅读优秀的书籍,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我们也可以围绕这个观点展开论述。
总之,我们在写作时,应充分挖掘材料中的信息,站在不同角度进行立意,联系生活实际进行阐述,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在写作时,我们可以先引用三位名人的名言,说明阅读的重要性。然后,可以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具体阐述在阅读中的所思所感,以及阅读对于自己成长的影响。在论述过程中,可以举例说明阅读对于个人素质提升的重要性,也可以引用相关数据和研究报告来支持自己的观点。最后,发出号召,鼓励青年学子形成阅读的良好习惯,营造书香校园、书香社会。
【董新明/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