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高产早熟中籼稻新品种汇楚丝苗的选育

2024-12-31 00:00:00胡鹏金卫兵孙小琼钟余平刘国宏聂亚林邓俊陈海英徐得泽殷得所吴波
中国种业 2024年10期
关键词:早熟选育高产

摘要:汇楚丝苗是湖北汇楚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汇晶占为母本、茉莉丝苗为父本,经过系统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早熟常规稻新品种,于2024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鄂审稻20244006)。该品种株叶形态好、生育期短;米质优、长粒型;抗稻瘟病、抗倒性好,适宜在湖北省鄂西南山区以外地区作早熟中稻种植。对汇楚丝苗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介绍,旨在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优质;高产;早熟;水稻;汇楚丝苗;选育

Breeding of a New Early Maturing Medium Indica Variety

Huichusimiao with High Quality and High Yield

HU Peng1,JIN Weibing1,2,SUN Xiaoqiong2,ZHONG Yuping2,LIU Guohong2,NIE Yalin2,

DENG Jun2,CHEN Haiying3,XU Deze1,YIN Desuo1,WU Bo1,2

(1Institute of Food Crops,Hu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Hubei Key Laboratory of Food Crop Germplasm and Genetic Improvement,Wuhan 430064;2Hubei Huichuzhi Bio-Tech Co.,Ltd.,Wuhan 430064;3 Tuanfeng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monstration Center,Tuanfeng 438800,Hubei)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消费量占我国居民日常粮食消费总量的60%以上[1]。自水稻绿色革命以来,我国的水稻总产量得到极显著的提升,居民对优质稻米的需求也逐年增加,导致了市场上优质稻米供不应求的局面[2]。随着国家水稻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以及国内稻米消费市场的改变,优质稻米品种改良及选育逐渐成为水稻育种的重点方向[3]。因此,选育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不仅能够丰富水稻品种资源,也能够满足市场需求,促进水稻产业良性发展。研究表明,水稻粒长与稻米外观品质、加工品质密切相关,是影响稻米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4]。湖北是我国水稻主产区之一,在长期的产业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优质、长粒籼稻为特征的稻米产业特色,培育了鄂中5号、鄂中6号、虾稻1号、华夏香丝、润香玉等一大批优质长粒籼稻品种[5]。长粒籼稻品种的选育已成为湖北省水稻品种创新的主要方向。

汇楚丝苗是湖北汇楚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前期选育的优质籼稻品种汇晶占为母本,与优质籼稻茉莉丝苗[6]杂交及回交,并经过多代选择育成的优质、早熟、高产水稻新品种。其继承了母本汇晶占优质、抗逆等特点,同时较母本生育期明显缩短,单株有效穗数及籽粒长宽比显著增加,具有良好的外观品质、更高的推广价值及潜在经济效益。

1 亲本来源及选育过程

1.1 亲本来源 母本汇晶占(国审稻20220133)为湖北汇楚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四川嘉禾种子有限公司共同选育的高产、优质常规籼稻品种,全生育期133.0d,千粒重25.4g,籽粒长宽比3.3,米质达到NY/T 593—2013《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二级;但存在感稻瘟病的缺点。父本茉莉丝苗(粤审稻2005011)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在核心种质丰丝占的基础上选育的常规优质中籼稻品种,全生育期130.0d,千粒重22.8g,籽粒长宽比3.4,高抗稻瘟病。

1.2 选育过程 2017年春在海南陵水用汇晶占与茉莉丝苗杂交,收获杂交种,同年夏将杂交种种植于湖北鄂州试验基地,挑选真杂种并与汇晶占回交;2018年春将BC1F1种子种植于海南陵水,混收所有株系,同年夏在湖北鄂州种植1000株F2分离群体,从中选择株型较好、结实好、籽粒细长的20个单株;2019年春在海南陵水种植20个F3株系,后期挑选农艺性状与转色好的5个单株,同年夏对入选的5个F4单株进一步加代筛选,选择长势旺、生育期较短、熟相好的单株收种,经室内考察稻米外观品质,最终挑选出1个典型株系;2020年春种植F5株系,挑选12个后期株型紧凑、转色好、综合农艺性状优良及稻米外观品质较好的单株,同年夏进一步从入选的12个株系中挑选3个表型优异的单株;随后对这3个单株进行筛选、小区试验和大面积试种,并综合产量、米质等检测分析结果,筛选出熟期早、丰产性好、米质优的E21HC142株系,定名为汇楚丝苗;2022-2023年参加湖北省科企创新测试联合体高档优质稻组区域试验,2023年进行湖北省范围内的生产试验,在区域试验与生产试验中均表现出了较强的适应性和丰产性。2024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鄂审稻20244006。

2 品种特征特性

2.1 农艺性状 汇楚丝苗平均株高109.7cm,株型适中,分蘖力强,长势繁茂,茎秆粗壮、抗倒性较强;剑叶中长,叶片斜举、挺直,叶绿色;后期转色好,青秆黄熟、不早衰。籽粒稃尖无色、无芒、长粒型;亩有效穗数22.2万穗,穗长24.2cm,每穗总粒数156.2粒,实粒数125.7粒,结实率80.5%,千粒重21.8g,全生育期116.5d。

2.2 抗性鉴定 稻瘟病抗性由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研究所与宜昌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共同鉴定分析;稻曲病与纹枯病抗性由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研究所鉴定分析;白叶枯病抗性由宜昌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鉴定分析。鉴定结果表明,汇楚丝苗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3.5,最高损失率3级,中抗稻瘟病;纹枯病抗性为9级,高感纹枯病;白叶枯病抗性为7级,感白叶枯病;稻曲病抗性为5级,中感稻曲病。耐热性综合抗性鉴定3级;耐冷性鉴定5级,为中间型。

2.3 品质分析 经农业农村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检测分析,汇楚丝苗出糙率77.6%,精米率69.2%,整精米率66.5%,垩白粒率9%,垩白度1.8%,直链淀粉含量16.6%,胶稠度60mm,粒长7.1mm,长宽比3.7,透明度2级,碱消值6.3级。达到NY/T 593—2021《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二级。

2.4 与亲本表型的差异 汇楚丝苗稻米粒长及长宽比显著高于双亲,具有更好的外观品质,并且米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在优质的基础上,还提高了有效穗数,生育期明显缩短,具有优良的抗倒、抗逆特性(表1)。总体来说,汇楚丝苗具有更好的市场推广价值与市场效益。

3 产量表现

2022-2023年参加湖北省科企创新测试联合体高档优质稻组区域试验。其中,2022年汇楚丝苗每667m2平均产量576.2kg,比对照黄华占增产8.8%,增产达到极显著,9个试点全部增产,增产点率100%,全生育期115.0d,比对照黄华占早0.6d;2023年续试,平均产量583.7kg,比对照黄华占增产1.0%,9个试点中,有6个试点增产,增产点率67%,全生育期118.0d,比对照黄华占长0.6d;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580.0kg,比对照黄华占增产4.9%,增产达到显著水平,2年18个试点中,15个点增产,增产点率83%。2023年在湖北省范围进行生产试验,9个试验点全部增产,增产点率100%,每667m2平均产量607.1kg,比对照黄华占增产4.3%,其中最高产量为633.4kg;9个试验点均未发生倒伏(表2)。

4 栽培技术要点

4.1 适时播种 汇楚丝苗适合作优质早熟中稻种植,可在5月中旬至6月初播种,秧田每667m2播种用量为10.0~15.0kg,大田用种量2.5~3.0kg,播前适当晒种并用咪鲜胺浸种。在秧苗2叶1心期及移栽前5~7d每667m2施尿素5kg,以培育多蘖壮秧。

4.2 适时移栽,保证基本苗 移栽秧龄控制在25d左右,移栽最优株行距为16.7cm×26.7cm,每穴插谷苗2~3株,保证每667m2基本苗在8万左右。

4.3 科学肥水管理 施肥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氮磷钾肥配合使用。依据稻田具体情况确定施肥总量,底肥尽量多施有机肥。一般每667m2施纯氮12.5kg,氮磷钾比例为1∶0.5∶0.8。移栽后保持浅水层促返青,返青后勤灌浅水促分蘖,在分蘖数达到30万左右后及时晒田,以控制无效分蘖,孕穗期至抽穗扬花期待水自然落干后再灌浅水层,灌浆成熟期保持干湿交替,直至黄熟。

4.4 病虫害综合防治 苗期防治稻田稻蓟马,大田注意防治白叶枯病、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以及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7]。

4.5 及时收割,严防机械混杂 成熟后及时抢晴好天气收割、脱粒、晾晒,同时注意防止混杂。

汇楚丝苗在汇晶占的基础上提高了稻米粒长及长宽比,达到NY/T 593—2021《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二级;同时兼具高产、生育期短、适应性强的特点,是进行高档优质稻米生产的理想品种,具有很好的推广前景及市场消费潜力。在后续的改良中,将进一步对该品种稻米的香味进行定向改良,以进一步提高其产业价值。

参考文献

[1]徐春春,纪龙,陈中督,方福平.中国水稻生产、市场与进出口贸易的回顾与展望.中国稻米,2021,27(4):17-21

[2]徐华山,徐得泽,夏明元,刘凯,陈志军,杨国才,李培德,游艾青.湖北省长粒型优质籼稻育种策略及新种质创制.湖北农业科学,2019,58(24):23-26

[3]陈宏法,胡时开,唐绍清,胡培松.稻米品质遗传改良现状及展望.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20(5):110-123

[4]韩义胜,徐靖,熊怀阳.籼稻粒长与稻米品质的相关性及其育种应用.广东农业科学,2016,43(11):1-6

[5]万丙良,杜雪树,徐华山,陈少愚,游艾青.湖北优质长粒籼稻品种创新与品牌打造.中国稻米,2023,29(6):73-78

[6]黄道强,周少川,李宏,卢德城,缪若维.核心种质育种理论应用实例-优质稻新品种茉莉丝苗的选育.中国稻米,2005(4):7-8

[7]刘功朋,刘明章,曾翔.国审优质水稻品种中香黄占的选育.中国种业,2024(4):129-131

(收稿日期:2024-07-29)

猜你喜欢
早熟选育高产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河北农机(2020年10期)2020-12-14 03:13:30
秋茬蔬菜高产有妙招
今日农业(2019年15期)2019-01-03 12:11:33
寒地西瓜早熟高效栽培技术
吉林省黄秋葵新品种选育
“早熟”少年欧豪:喜欢极端角色,表演起来很high!
浅析玉米杂交育种的选育及应用技术
遗传算法的改进与参数特性研究
超级杂交稻广两优1128高产栽培技术
作物研究(2014年6期)2014-03-01 03:39:10
无公害大葱高产栽培技术
河南科技(2014年14期)2014-02-27 14: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