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两系再生稻品种锦两优228是中垦锦绣华农武汉科技有限公司与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联合选育,配组母本为EK2S、父本为中恢2284。该品种具有株叶形态好、产量稳定、生育期适宜等特点,适宜在湖北省种植双季稻温光不足、种植单季稻温光有余的稻区种植,再生稻种植效益高于单季稻和双季稻。对锦两优228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稻米品质、制种及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了研究,以期为该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利用奠定基础。
关键词:再生稻;锦两优228;选育;农艺性状;品质;制种技术;栽培技术
Research on the Breeding and Agronomic Traits of the
New Ratooning Rice Variety Jinliangyou 228
XU Heng1,MEI Jun1,DU Guanqing2,CHEN Qian1,
LIU Kemin1,CHANG Huamin1,CHEN Haiying3
(1Zhongken Jinxiu Huanong Wuh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td.,Wuhan 430072;2Xiantao Comprehensive Agricultural Law Enforcement Detachment,Xiantao 430012,Hubei;3Hubei Jinlong Seed Industry Co.,Ltd.,Huanggang 438800,Hubei)
再生稻是在头季水稻收割后,利用稻桩上的休眠侧芽在适宜的温度、光照和水养条件下重新发苗、长穗,从而实现“种植一季、收获两次”的水稻种植模式[1-4],该种植方式具有省时、省工、省种等优势,与种植一季水稻相比不仅能获得更高的效益,而且能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5-6]。据统计,2022年再生稻已在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福建、浙江、江苏、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个省市均有种植,全国再生稻种植面积已经突破120多万hm2[7]。目前,再生稻已经发展为我国水稻生产成效显著的种植模式之一[8-10]。
再生稻栽培能高效利用土地资源,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上具有重要作用[11-12]。湖北省大部分区域温光资源适宜种植再生稻,是我国再生稻种植的优势区域之一,全年种植再生稻面积约为20万hm2。
目前,随着湖北省再生稻种植研究的深入,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推广面积,但再生稻专用品种仍十分匮乏,大多数地区以单季稻进行再生种植。因此,中垦锦绣华农武汉科技有限公司与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生育期适宜、米质优良为选育目标选育出适宜再生种植的专用水稻品种锦两优228,通过品种比较试验、区域试验中农艺性状的综合评价,旨在为湖北省再生稻种植提供选育经验和优质品种,进一步提高该品种的推广面积。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材料为锦两优228的母本EK2S、父本中恢2284。其中EK2S是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E农1S、EK1S进行杂交配组,再结合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最终选育而成的优质不育系,2021年通过湖北省审定(审定编号:鄂审稻20210095)。中恢2284是中国水稻研究所利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引进的新9311品系和华南农业大学选育的金航软占进行杂交,经过多代连续选择,2015年育成的优质恢复系。
1.2 选育过程 2017年中垦锦绣华农武汉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在海南以EK2S为母本、中恢2284为父本进行配组,收获后杂交种在中垦锦绣华农武汉科技有限公司仙桃彭场生物育种基地进行性状观察;2018年在该生物育种基地开展品种比较试验,当年同步在该基地进行制种;2019-2021年锦两优228在湖北省武汉市、黄冈市、仙桃市等多地开展品种比较试验且表现良好;2022-2023年锦两优228连续2年参加并通过湖北省再生稻联合体区域试验;2023年参加湖北再生稻科企创新测试联合体生产试验;2024年锦两优228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鄂审稻20244007。
1.3 试验设计 2022年区域试验参试品种7个,含对照品种天两优616,2023年区域试验参试品种11个,含对照品种天两优616,2年区域试验试验点相同,包括武汉、黄冈、荆州、仙桃、沙洋、孝感、蕲春、湖北荃银、武穴、咸宁10个地点,其中2023年荆州、咸宁、孝感、沙洋缺少有效数据,不纳入统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2次重复,小区长方形,面积20.0m2,株行距30.0cm×13.3cm。每行10穴,每小区插50行,共插500穴。田间管理措施同常规大田。对参试品种测定其生育期、株高、有效穗数、穗总粒数、实粒数、结实率、穗长,收获后考种,测定千粒重,全小区测产后计算折合每667m2产量。稻米品质测定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长宽比、综合等级。
2023年生产试验对照品种天两优616,试验点包含孝感、随州、沙洋、蕲春、武汉、仙桃、天门、荆州,不设重复,小区面积333.35m2,株行距16.7cm×26.6cm或按当地种植习惯进行,3月20-29日播种,性状测定参照湖北省水稻品种试验观察记载项目、方法和标准进行。数据采用Excel软件进行处理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品种特征特性 2022-2023年区域试验中锦两优228全生育期199.5d,比对照天两优616短5.6d(表1)。株高113.5cm,穗长23.6cm,有效穗数
19.8万穗/667m2,较对照高1.9万穗/667m2,每穗总粒数为166.3粒,结实率78.6%,千粒重24.18g。锦两优228的基本性状在年际间差异较小,性状表达稳定,其较高的有效穗数为高产能力的创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结实率和千粒重略低,因此利用农技措施增加每穗实粒数和粒重是高产攻关的主要方向。
2.2 产量表现 2022-2023年2年区域试验锦两优228两季每667m2平均产量843.10kg,其中头季平均产量584.78kg,再生季平均产量258.32kg,两季加权平均产量为388.90kg,比对照天两优616增产2.43%(表2)。2022年两季每667m2平均产量790.44kg,其中头季平均产量540.12kg,再生季平均产量250.32kg,两季加权平均产量366.24kg,比天两优616减产2.84%,增产点率40.00%;2023年两季平均产量895.75kg,其中头季平均产量629.43kg,再生季平均产量266.32kg,两季加权平均产量411.56kg,比天两优616增产7.69%,增产点率83.33%。2023年生产试验两季每667m2平均产量981.67kg,其中头季平均产量648.58kg,再生季平均产量333.09kg,两季加权平均产量459.28kg,比对照天两优616增产3.02%,增产点率87.50%。
2.3 稻米品质 2022年、2023年锦两优228参加区域试验,稻米品质见表3。长宽比3.2,整精米率63.8%,出糙率78.6%,精米率71.4%,垩白度3.8%,垩白粒率21%,直链淀粉含量16.3%,透明度为2级,胶稠度为64mm。根据NY/T 593—2021《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锦两优228米质达优质三等。
2.4 抗病性 锦两优228抗病性表现为:中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感纹枯病;中感稻曲病,抗病性表现一般,田间注意做好病虫害防治(表4)。
2.5 制种及栽培技术
2.5.1 亲本制种技术 父本中恢2284恢复系选种田应选择具有良好天然屏障的田块。选择典型单株中恢2284共计30个与EK2S原种测交,做好父本套袋工作。初选的恢复系单株以株行圃种植,其相应的测交种子进入优势区进行鉴定,依据优势区及株行圃的鉴定结果,最终选定恢复系。对最终选定的恢复系株系,适宜混系隔离,并以原种圃繁殖。母本EK2S南繁在11月中上旬开始,秧田每667m2用种为12.5kg,繁殖田一般为1.5~2.0kg。移栽株行距16.8cm×16.8cm,每667m2基本苗5万~6万,每穴2~3株谷苗。秧苗田和大田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严格做好田间隔离,及时去除杂株,适时收获,保障收获种子质量。
2.5.2 锦两优228制种技术 该不育系制种要求敏感期(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到减数分裂期)最佳日均温度在24.0℃以上,此时制种较为安全。秧田每667m2播种量30~35kg,大田母本用种量2.0kg,大田父本分2期播种,第1期和第2期父本用种量均为0.5kg。2期父本均与母本同一时期移栽,1期父本和母本秧龄为26d,2期父本秧龄比1期父本短6d,父母本行比为18∶2。2期父本株行距13.3×30.0cm,各插1行或相间种植均可;母本株行距为10.0cm×13.3cm,父本与母本行间距为20cm,父本每667m2栽插0.35万穴左右,每穴4~5株,母本栽插4万穴,每穴3~4株,母本基本苗12万~15万穴。选择具有空间隔离的田块作制种田或者做好时间隔离。每667m2施纯氮12kg左右,底肥约10kg,配合使用磷肥及钾肥,返青肥施用氯化钾10kg,田间做好病虫害及水肥管理,人工辅助赶粉提高异交结实率。
2.5.3 锦两优228栽培技术 适时播种,培育壮苗 湖北省内适宜种植再生稻的区域建议在3月15日左右播种,每667m2用种量为8~10kg,大田用种量为1kg,建议用药剂浸种。适时移栽,保障基本苗 移栽秧龄需结合秧苗生长情况,株行距建议为16.6cm×26.7cm,每穴栽插2株谷苗为宜,保证每667m2插足基本苗在8万以上。科学水肥管理 用足底肥,苗肥要早,穗肥要巧,粒肥实施增补,后期控肥防倒伏。一般每667m2施氮磷钾肥比例为10∶5∶7,纯氮肥11~12kg。田间水分管理 浅水插秧,寸水促返青,薄水促分蘖,够苗及时晒田。孕穗至抽穗期浅水灌溉,灌浆期保持干湿交替,收割前7d及时断水。病虫害防治 田间注意防治各种病虫害。适时收割 成熟期适时收割,严防机械混杂。
3 小结
锦两优228是中垦锦绣华农武汉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育的两系杂交再生稻新品种,该品种可实现一种双收,更好利用温光资源,在湖北省内适宜种植区域广阔。为促进该品种的推广应用,后期将进一步在湖北省内不同区域开展该品种的栽培试验,挖掘其产量潜力,以期实现良种良法配套推广,为湖北省乃至全国粮食安全增添力量。
参考文献
[1]叶云.无为市再生稻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基层农技推广,2023,11(8):131-134
[2]郑普兵,张汉清,王攀,曹艳红.洪湖市再生稻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湖北植保,2022(4):6-7,10
[3]汤喜良.再生稻低碾压高留茬机械化收割技术.湖南农业,2023(9):33
[4]陶益宝,韩逸青.芜湖市湾沚区机插再生稻品种筛选研究.中国种业,2024(5):107-112
[5]习敏,涂德宝,周永进,李忠,胡润,程太平,孙雪原,许有尊,吴文革.早熟籼稻低留桩机收再生丰产优质增效栽培技术.中国稻米,2023,29(5):93-95
[6]彭少兵.对转型时期水稻生产的战略思考.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14,44(8):845-850
[7]林文雄,翁佩莹,林文芳,邵彩虹,郭春林,李忠,陈鸿飞,陈婷.中国机收再生稻研究现状与展望.应用生态学报,2024,35(3):
827-836
[8] Peng S B,Zheng C,Yu X.Progress and challenges of rice ratooning technology in China.Crop and Environment,2023,2:5-11
[9] Li X,Liu Z B,Wang P,Lin X Y,Wang G W,Li Q B,Zhang W X,Liu G G,Shao C H.Progress and challenges of rice ratooning technology in Jiangxi province,China.Crop and Environment,2023,2:87-91
[10] Xi M,Xu Y Z,Li Z,Hu R,Cheng T P,Zhou Y,Tu D,Ji Y,Xu X J,Sun X Y,Wu W G.Progress and challenges of rice ratooning technology in Anhui province,China.Crop and Environment,2023,2:81-86
[11]段秀建,张巫军,姚雄,唐永群,文明,李经勇.收割时间和留桩高度对渝香203再生稻再生力及产量的影响.华北农学报,2020,35(S1):118-125
[12]粟绍军,王素华,吴立群,谈发俊,陈广明,乔傲远,毛远利.湖南再生稻研究.中国种业,2023(6):20-24
(收稿日期:2024-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