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群众文化蓬勃发展,成为艺 术传承、运用与创新的土壤,为艺术的繁荣提 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在群众文化发展繁荣的 背景下,艺术的传承不再是孤立的坚守,而是 与大众的生活紧密相连,在传承中融入现代元 素,焕发出新的活力。
一、群众文化与艺术传承的深度融合
( 一 )群众文化为艺术传承营造良好氛围
民间歌舞无疑是群众文化领域的璀璨明珠。 不同地域的歌舞风格迥异,各具魅力。贵州粗 "犷豪迈、刚劲有力的彝族铃铛舞,展现出彝族 人民的热情奔放;优美典雅的蒙古族安代舞, 舞者手臂舒展,步伐轻盈,传递着蒙古族人民 "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敬畏。这些歌舞表 "演不仅是欢乐的娱乐活动,更是艺术传承的生 "动课堂,让群众能够亲身感受并学习传统舞蹈 "的技巧、韵律以及背后所承载的文化内涵。
传统技艺展示也是群众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精美的剪纸艺术,艺人手中的剪刀灵活 穿梭,一张张普通的纸张瞬间化作寓意丰富的 精美图案,像喜庆的“福”字、生动的生肖形 象,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还有巧夺 天工的木雕,在浙江东阳,木雕艺人凭借精湛 的技艺,将木材雕琢成栩栩如生的人物、花 鸟,作品不仅在当地的集市和庙会中备受瞩 目,还远销国外,吸引众多爱好者学习和传承 这门技艺。群众文化活动的多样性和普及性, 为艺术传承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使艺术能够在 民间深深扎根、薪火相传。
(二)艺术传承提升群众文化的品质与内涵
艺术传承对于提升群众文化的品质发挥着 不可小觑的作用,它为群众文化注入了深厚的 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传统艺术所蕴含的价值观,如尊老爱幼、 勤劳勇敢等,通过艺术作品得以传承和弘扬, 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群众的思想和行为。就拿京 剧来说,经典剧目《穆桂英挂帅》展现了巾帼 英雄的爱国情怀和勇敢担当,观众在欣赏精彩 表演的同时,也会不由自主地被主人公的精神 所感染,进而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些优秀的品 质。
传统艺术的审美观念极大地丰富了群众文 化的内涵。如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意境之美,讲 究留白,给人以无尽的想象空间。像南宋马远 的《寒江独钓图》,画面中大片的空白让人感 受到浩渺江水的孤寂氛围。书法艺术中的线条 之美,刚柔并济,展现出独特的韵味。东晋王 羲之的《兰亭集序》,其笔画流畅自然,笔势 委婉含蓄,让人们感受到书法艺术的魅力。审 美观念提升了群众对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艺 术传承使群众文化摆脱了表面的热闹,拥有了 更加深邃的精神内涵,滋养人们的心灵,让群 众文化在品质上实现了显著提升。
二、艺术传承在群众文化中的运用与展现
( 一 )通过群众文艺作品生动呈现
在丰富多元的群众文艺作品中,艺术传承 犹如璀璨的明珠,散发着迷人的光芒。
戏剧,作为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之 一,常常以经典的民间故事为题材进行创作。 这些民间故事承载着先辈的智慧和情感,经过 剧作家的巧妙改编和演员们的精彩演绎,在舞 台上焕发出新的生机。例如,浙江小百花越剧 团排演的以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传说为蓝本 的戏剧,通过优美的唱腔、细腻的表演,展 现了爱情的坚贞不渝,让观众沉浸在这动人的 故事中,同时也传承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和追求。小说,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也 在传承艺术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许多作家 从民间传说、神话故事中汲取灵感,将传统艺 术元素融入作品。比如,莫言的小说常常描绘 农村的风土人情,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民间艺术 元素,如剪纸、年画等,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 中仿佛走进了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乡村世界, 感受到传统艺术的魅力。绘画更是直观地展现 了艺术传承的魅力。以传统艺术风格绘制的绘 画作品,无论是工笔细描还是水墨写意,都蕴 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画家运用传统的绘画技 法和色彩搭配,描绘出山水、人物、花鸟等主 题,传递出古人对自然、人生的感悟。例如, 张大千的泼墨山水画,借鉴了传统山水画的构 图和笔墨技巧,又融入了自己的创新,使作品 既有传统的韵味,又有现代的气息,让观众在 欣赏画作的同时,领略到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 博大精深。
这些群众文艺作品不仅传承了艺术,还能 让群众更深入地了解和感受艺术的魅力。它们 以生动的形式、丰富的内涵,打破了时间和空 间的限制,让传统艺术在现代社会中得以延续 和发展。通过欣赏这些作品,群众能够更加直 观地感受艺术的魅力,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 从而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巧妙融入群众文化活动场景
在节日庆典和民俗活动等群众文化活动场景中,艺术传承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 "一,舞龙舞狮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表演形 "式。比如广东佛山的舞龙舞狮表演,舞龙者身 "着鲜艳的服装,手持长龙道具,随着激昂的鼓 "点上下翻腾,犹如一条巨龙在空中翱翔,展现 "出中华民族的豪迈气概和团结精神。舞狮者则 "通过灵活的动作和精彩的技艺,将狮子的威猛 "和灵动表现得淋漓尽致,为节日增添了欢乐祥 "和的气氛。这些表演不仅传承了古老的艺术形 "式,更传递了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福和期盼。 "端午节的赛龙舟同样是一项具有深厚文化内涵 的活动。如湖南汨罗的龙舟竞渡,鼓声雷动, "选手们齐心协力,奋勇向前。龙舟的造型精美, "船身则绘有各种吉祥图案。赛龙舟不仅体现了 "团队合作的精神,也是对爱国诗人屈原的纪念, 传承了中华民族的爱国情怀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贵州、云南的彝族火把节包含了珍贵的彝族民 "俗内容,不但丰富了彝族人民的群众文化生活, 而且对研究彝族礼俗观念、天文历法等具有重 "要价值,成为推动民族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 "群众活动载体。
在日常生活中,艺术传承同样融入群众文 化的各个方面。传统建筑风格在生活环境中的 体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许多古老的城镇和 村落保留着传统的建筑风貌,如四合院、徽派 建筑、土楼等。这些建筑不仅具有实用价值, 更是艺术的杰作。它们的布局、结构、装饰都 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古人的审美观 念和建筑智慧。走在这些古老的街道上,人们 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到历史的沉淀和艺术的传 承。此外,民间手工艺品也是艺术传承在群众 文化中的重要体现。如苏州的刺绣、云南的编 织、景德镇的陶瓷等,这些手工艺品不仅具有 实用功能,更是精美的艺术品。它们通过精湛 的工艺和独特的设计,展现了民间艺人的创造 力和艺术才华。在一些地方,人们还会举办手
工艺品展览和交流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 赏这些传统艺术。
三、群众文化背景下艺术的创新发展路径
( 一 )科技为翼,助力艺术形式革新
在当今群众文化发展繁荣的大背景下,现 代科技已成为艺术创新的强大羽翼,为艺术形 式的变革提供了有力支撑。科技的迅猛发展为 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工具和技术。
以 VR(虚 拟 现 实) 技术 为例,teamLab (一个日本数字艺术团队)的数字艺术展让观 众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般的数字花园。通过 VR 设备,观众可以与虚拟的花朵、动物互动, 感受艺术与科技融合带来的奇妙体验。3D 打印 技术也为艺术创作开辟了新的天地,艺术家约 书亚 · 哈克(Joshua Harker)利用 3D 打印创作 出复杂而精美的雕塑作品,突破了传统工艺的 限制。数字绘画方面,以 Adobe Photoshop(一 款图像处理软件)为代表的软件让艺术家可以 更自由地创作,如昵称为 Beeple 的美国艺术家 迈克 ·温克尔曼(Mike Winkelmann) 的数字绘 画作品在拍卖会上拍出高价。
(二)文化交融,激发艺术创意火花
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犹如星星之火, 点燃了艺术创新的璀璨烟火,为艺术创作注入 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与灵感。
在全球化时代,艺术家积极汲取不同文化 的精髓,并与自身特色相结合,创造出令人惊 叹的作品。中国艺术家徐冰将汉字与西方艺术 观念融合,他创作的《天书》展现了独特的艺 术魅力。音乐方面,周杰伦的《本草纲目》将 中国传统音乐元素与现代流行音乐巧妙结合, 成为广为传唱的经典。舞蹈领域,杨丽萍的《雀之灵》融合了傣族舞蹈风格与现代舞蹈的 表现手法,展现出灵动的艺术形象。电影《功 夫熊猫》则将中国功夫与当代动画制作技术相 融合,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巨大成功。
(三)群策群力,推动艺术创新发展
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是艺术创新的无尽源 泉,广泛发动群众参与,能够为艺术发展开辟 新的道路,实现新的突破。
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为群众参与艺术创新搭 建了广阔的平台。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 "上,众多用户通过创作和分享短视频展示了独 "特的艺术创意,如李子柒通过展示田园生活中 "的传统手工艺和美食制作,吸引了大量粉丝。 "各类艺术竞赛和活动也激发了群众的创新热情, 以《中国好声音》为代表的各类音乐综艺节目 "挖掘了众多有才华的音乐人。同时,艺术教育 的普及提高了群众的艺术素养,例如社区举办 的绘画培训班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和学习艺术。
四、结语
发动群众的力量,艺术才能更加贴近生 活,反映大众的心声,不断推动自身的创新和 进步。同时,群众的广泛参与也促使艺术市场 更加多元化,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喜好的观众 需求,进一步促进艺术的传播与发展。总之, 在群众文化发展繁荣的大环境下,借助科技手 段、促进文化融合以及发动群众力量,艺术创 新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未来。
[ 作者简介 ] 陶恒,男,汉族,贵州毕节人,就 职于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文化馆,本科,研究 方向为群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