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现实主义风格表现西部风景油画是大 多数国内画家的选择,这主要是因为用现实主 义风格能够突出西部风景真实的荒凉感和沧桑 感。而超现实主义的风格本身带有幻想与夸 张,用奇妙幻觉和梦境虚空的油画语言形式去 表现西北人文环境和贺兰山独有的地质特征, 是具有独特意义的,也丰富了油画的研究领 域。将西北大地题材与超现实主义风格结合, 是一个全新的尝试,在学术上也是很重要的一 个突破。
超现实主义绘画有着独特的画面语言和表 达方式,这种表现特征有的是空间关系错位, 有的是非现实性的观念,有的则是视觉感受的 非逻辑性。超现实主义者们的首要目的就是为 了让一个人从逻辑性的思维拘束中解脱出来, 可以更好地让他们的精神本身所具备的能力获 得恢复。也正是为了更好地达到这一目标,他 们更加深入地、多层次地探讨了关于自我梦境 和潜意识等各种心理现象的存在和活动规律, 并由此研究发展出了一种无意识的自由写作, 而这种自由写作方法被这些人命名为超现实主 义。
《梦想与自由》(见图 1)是笔者对宁夏 特殊的地域环境的研究。这里是笔者从小生长的地方,笔者对这片土地有着特殊的情感。这 幅作品的寄托来自笔者梦境中对现代文明建筑 与自然风景贺兰山脉的思索。以往的中国本土 油画家在创作西部风景油画时,主要选择写实 具象,或者写意抽象的表现形式,突出技法与 肌理,突出写意的笔触和色彩的表达,而笔者 的这幅作品通过超现实主义的时空错位,在现 代建筑与构成观念间窥视贺兰山脉,这样的画 面是具有当代性的。画面里的一条路,通往贺 兰山下,未燃烧殆尽的烟火,天空中自由飞翔 的鸟儿,一切都是梦境中的理想家园,也是笔 者对生活美好的向往和对现实的表达。
宁夏位于大西北,是一个独特的地方,这 里曾经存在西夏党项文明,经过历史的变迁, 成为今天独特的城市文化的一部分。独特的城 市需要独特语言的表达,这是笔者对西北风景 油画的认识。笔者认为超现实主义不仅仅是一 种艺术的流派,而是一种超前的艺术表达形式, 古典画家们在绘画技法上墨守成规,尤其是巴 洛克时期的绘画,虽然场面宏大,但是仅有单 一的逻辑。《梦想与自由》承载着笔者对宁夏 贺兰山下独特的地域特征的思考,在记录自己 内心情感的同时,试图用一种梦幻般的绘画语 言完成一幅致敬西北大地的画作,以表达笔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这幅画就像一部电影或者 一本未完成的书籍,是笔者对当下的思考,也 是对油画语言的艺术思考。
《梦想与自由》这幅作品中,笔者受到荷 兰画家霍贝玛的影响,运用透视的线条,透过 一条路去观察外面精彩的世界。贺兰山下的春 光就好比笔者自己的内心世界,让观者能够感 受到那一束光,仿佛看见这曙光便可以豁然开 朗,联想到梦境中儿时快乐的时光。这里仿佛 时空交错,又感觉到另类的人间烟火和一种说 不出的风景,或悲伤或孤独,又仿佛是梦境中 有过的场景。
作品的题材选择在西北风景油画创作中是
十分重要的,到底选择个性张扬的笔触还是情 感细腻的笔触,是画家所要思考的,超现实主 义这种风格的构思方式会直接影响到创作的思 想和绘画的理念。在开始研究与创作《自由与 梦想》油画之前,笔者主要学习了超现实主义 的绘画构图和语言表达。以往西北风景油画题 材大都是展现肌理和丰富色彩,受俄罗斯的灰 色调影响较大,更注重颜色的关系,可是超现 实主义却更注重艺术家的精神世界的表达,所 以需要更多地研究一些超现实主义油画家们的 艺术构图。超现实主义的绘画突破了传统画家 们的一些思路,这是油画语言的一大进步,不 再仅仅表达眼睛看到的东西,而是更加关注内心和梦境中的艺术表现形式。
笔者在创作中受到了荷兰画家霍贝玛的 《林间小路》这幅作品的启发,本身这幅作品 并不是超现实主义的,但是合理的透视和情感 的表达,符合笔者当时创作的内心需求。在油 画中,笔者最喜爱的是俄罗斯的油画家库茵芝 和法国巴比松画家柯罗的风景画,他们充满诗 意与热爱自然的情怀,与超现实主义画家玛 格丽特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同样是油画语言表 达,超现实主义画家玛格丽特却又多了一份精 神内核。所以在创作《梦想与自由》这幅作品 时,笔者思考良久,不想单一地去表达现实主 义画作,又脱离不了现实主义的笔触,只有超 现实主义符合创作时的语境,这也是笔者追求 的“看见自然万物神奇”的表达。
一条通往信仰与自由的路,让每一个人在 看到外界各种事物的同时,也感受到自己的内 心世界。超现实主义的构图大胆又不受约束, 它们可以时空错乱,可以用烟火点燃雪山,可 以让春夏秋冬四季交替呈现在一幅画面之中, 可以让人物与天空融合在一起,可以让鸟儿无 限放大……正是这样夸张的手法深深吸引着笔 者。在这幅作品中,笔者采用了时空交错的表 达式,让雄鹰在现代建筑之间一飞而过,留下 了羽毛,熊熊大火仿佛刚刚燃烧完,烟火似乎 随着雄鹰飞往贺兰山下,远处空旷的土地上, 春天的草木正在发芽,又像冬天的寒流刚刚 开始。《梦想与自由》这幅作品多次使用肌理 法,多使用在水泥墙面上,这是新工业时代的 标志性建筑,但是笔者想表达一种破旧感,那 么肌理的语言形式就显得尤为重要。肌理法可 以让墙面更加有质感,反复地刮涂可以让墙面 有种岁月的厚重感和陈旧感。
有时候笔者在思考,如何将西北大地通 过不一样的艺术语言传达给观众,徐冰的天书 系列,谷文达的中西结合的装置艺术,刘小东 的纪实性语言,似乎都成功了,而且很有当代性,西北风景油画却走入了一个困境,如何避 免走前人的老路、如何避免画面的重复、如何 避免画面单一的表达,笔者想,超现实主义似 乎是一个新的突破口,将西北风景油画与超现 实主义相结合,将梦境与大西北广阔天空相结 合,将幻想与儿时的记忆相结合,将当下社会 反思与油画语言相结合,这些都是笔者创作这 幅画的灵感来源。
作品《梦想与自由》中,窗外描绘的是黄 土高原下的贺兰山,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和谐, 鸟儿自由地飞翔,远处的贺兰山无比威严,正 是因为这条山脉,让宁夏这个地方变成了塞上 江南。贺兰山如此美妙, 霍贝玛的《林间小路》 给了笔者透视的思路,达利的梦境与幻想给了 笔者创作的源泉,玛格丽特的超现实主义给了 笔者对具象写实油画语言表达的思考。如何突 破时空,突破传统的表达,是笔者一直追求的 画面效果。一堆烟火想要表达什么,燃烧的是 什么?把这个思考留给观众,他们认为是什么 就是什么,如果以前的绘画是服务于宗教,服 务于权贵,或者是艺术家自己内心的表达,那 么当代艺术,尤其是超现实主义则把解释权留 给观众,让观众去思考,这也是一种全新的尝 试。基弗将装置与综合材料运用得非常成功, 他的画面宏伟而又厚重,也给了笔者许多启发, 笔者在思考如何能够像基弗那样,去控制大场 面,去表达思想,去将自己的思想融入西北风 景油画,这也是笔者想要借鉴超现实主义表达 的初衷。超现实主义可以用细腻的笔触,也可 以用浑厚的肌理去制造画面效果,更能够使用 综合材料去自由表达。
《梦想与自由》这幅作品也可以被认为是 一个人在直面痛苦的过程。一条望不到头的路, 像极了人的一生,有挫折有幸福,有痛苦有悲 伤,仿佛年少时的我们,压抑了很久的情绪, 想要摆脱束缚,像鸟儿一样自由地翱翔。我们 是谁,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西北大地给了我们无限遐想,同时西北大地给予了我们 广阔的空间。超现实主义对痛苦有着非常深刻 的解释,就像弗洛伊德心理学说的那样,去勇 敢直面内心的疼痛。画面中的鸟儿似乎就是我 们,穿梭在工业建筑中,我们去寻找什么,将 来能够翱翔到哪里,一切都是未解之谜,或许 人生的奇妙之处也在于此吧。
绘画可以由画面的构图、手法、颜色等 方式来表达和呈现思想,超现实主义可以打破 人们的认知,打破传统的构图方式与思路,但 这也是笔者《梦想与自由》的不足之处。墨守 成规似乎是绕不开的话题,有时候太想表达梦 境的虚幻,又很迷茫,矛盾中似乎又想给观众 一种真实感,这种感受很难去调整,这也是 笔者要努力的方向,让观众能够感受到真实与 不真实之间的玄妙。构图有很多种形式,动静 的结合,疏处可走马,密处不透风也是一种画 面的表达,而笔者选择了最简单的直面主题的 方式。画家蒙德里安的艺术抽象画用最简单的 元素去说明画面,他的线的构成对笔者有所启 发,所以在《梦想与自由》这幅画中可以看到 许许多多的直线,这些直线不仅让画面构成更 加结实,还丰富了画面效果,起到了支撑画面 的作用。
色彩选择上笔者运用了明度和冷暖作为主 要的表达方式。画面中正午的阳光给人温暖的 感觉,也代表对生活的热爱与这片西北地区的 热情,这也能够直观地体现宁夏大地的广阔空 间。凡 ·高的画总给人一种生命的热情,维米 尔的画作透露出温润细腻的表达,伦勃朗的画 色彩浑厚而庄严,从色彩心理学上讲,一幅画 的主色调是什么,就是作者要表达的语境,这 也正是笔者自己创作的初衷,通过颜色的对比来表现内心感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有时 候不一定要用变形和画面的薄厚来营造一种氛 围,笔者通过最简单的冷暖对比做出回应,工 业建筑的冷色和贺兰山下自然风光的暖色,代 表年轻人对自然的追求,对未知世界的探索。
色彩的对比关系其实是创造颜色与反映形 体之间的一种辩证互补的关系,色彩空间需要 通过颜色冷暖的对比来体现,《梦想与自由》 的对比就是现代文明与古老自然的对比、束缚 与自由的对比、人间烟火与梦境的对比。在现 代人的视觉体验中,冷色与暖色似乎永远都是 和谐与统一的,然而和谐统一之中又必然存在 对立。对于《梦想与自由》这幅作品而言,这 也是笔者取这个创作题目的原因,就像世界上 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人总会经 历光明与黑暗、快乐与苦难,对于错误的认知 和破坏自然规律的行为,应及时改正,用一颗 博爱和宽容的心去面对这个世界,无论是西北 地域也好,还是地球的某个角落,我们都应该 平等对待自然,热爱生命,热爱属于我们自己 的精神世界。
通过对大西北风景、大西北特殊的地域特 征进行资料收集,结合超现实主义的绘画特点, 笔者创作出了《梦想与自由》这幅作品,当西 北题材风景油画遇见超现实主义,对笔者来说 是一个挑战也是一次大胆的突破和创新,笔者 的绘画作品比较注重细节,希望在今后的创作 中能够弥补画面的不足之处。
[ 作者简介 ] 史祥,男,汉族,宁夏人,宁夏大 学新华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油画。李 挚旻,女,满族,宁夏人,银川科技学院讲师, 硕士,研究方向为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