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廷的风俗想象:宋明货郎图中的禽鸟货郎

2024-12-31 00:00:00战飞宇
文学艺术周刊 2024年10期
关键词:禽鸟货郎宫廷

以自然经济为主体的中国封建社会在两 宋时期迎来了变革,大城市的兴盛带动了草市 的繁盛与经济型市镇的涌现。各种街边小贩从 城中街道摆摊到乡间小道,中国绘画中货郎题 材的作品日益增多。中国封建王朝发展到明 代,经济总量与发达的商品经济超越了既往的 任何一个时代,甚至在商业模式、文化领域等 诸多方面呈现出早期现代化的特征,货郎题材 的绘画在元明之际也体现出了新的变革。本文 在廓清宋明时期社会经济生活与文化图景的基 础上,以宋代以来兴盛的货郎题材绘画为切入 点,总结前人研究经验,以“笼中鸟”题材这 一新视角切入,运用博物学和图像学等跨学科 研究方法回应“卖货郎”与“笼中鸟”题材触 及的诸多问题。

一、商贾的经济生活:工商业发达背景下的草 市经济

在北宋,政治体制的改革、城市空间的改 组以及商业模式的治理促进了草市的发展。宏 观上,傅宗文在《宋代草市镇研究》中讲“宋 代城市中的各类期日市场,是乡村关系渗进城 市的范例”。宋代的草市已经发展成为各类小 商品市场的概念,主要指州县近郊出现的非官 方市场,即城郭草市。用现代城市语言讲,草市就是一种位于城乡接合部的以小商品经济为 主的非官方市场。

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作为最“出 圈”的风俗绘画,其三段式场景构图为我们提 供了很多思路:河道是市场的主要聚集地;沿 河分布的市场空间形态带动了草市的发展;草 市作为城乡接合部的经济集市,还具有发展为 城市新市区的潜能。苏轼在其《乞罢宿州修城 状》中便讲道: “城小人多,散在城外,谓之 草市者甚众。”可见在宋代,草市已变成了分 担城区人口集聚压力的第二城市街道了。

通过对多组货郎题材绘画的总结分析,关 于卖货郎的活动范围,除了北宋苏汉臣将《货 郎图》的场景放置于喧哗的街市之中(关于街 市的判断,源于画中明显装潢的店面建筑以及 拥挤的人群),其余卖货郎都是出现在无背景 或者自然空旷背景的画面中。由此,联系上文 我们对草市的分析和定位,卖货郎应该就是草 市中的主要角色,但他们也是流动的,游走于 城市中心与农村市场之间,成为沟通城乡经济 的信使。

二、鸟语伴花香:格法精神下的花鸟风尚

范景中在为《花语:前拉斐尔派的花卉象 征》作的序中回顾了中国传统的花卉艺术,他总结指出从《诗经》和《楚辞》便能发觉中国 爱花的源流,言至宋代讲“宋代是爱花成癖的 时代”“宋人爱花的精神和趣味,不仅保留在 大量的诗词、绘画和笔记中,也保留在他们关 于花卉著作的遗产中”。对于中国花卉文化, 范景中总结出三大传统,“《诗经》由比兴引 发的格物传统,《楚辞》中比譬香草美人的人 格传统,以及主要由宋人发动的品鉴传统”, 还包括“由佛教传入后的象征传统”。由宋人 发扬的格物传统,不仅仅停留在对花草的比兴 与赋意中,还有对珍禽异兽的关注与怜爱—— 这也是中国花鸟画在宋代达到巅峰,并成为中 国绘画最常见的题材之一的原因。

宋代以来,花鸟画尤为兴盛,这不仅仅 得益于宋代流行的理学精神与格物致知的方法 论,还在于宋代宫廷建立起了专门的绘画机构 “翰林图画院”。稳定的行政机构和薪酬养活 了一大批绘画人才,巩固了花鸟画的数量产 出。花鸟画发展到北宋后期,小品式的绘画构 图开始流行。对祥瑞事物和小视角的关注是宋 代宫廷绘画的主流。由此,到自然中去,画从 自然来,成为画家的追求。郑振铎在《宋人画 册 ·序》中曾讲:“宋代画家们所绘写的题材 是多方面的,差不多是无所不包,从大自然的 瑰丽的景色到细小的野草闲花、蜻蜓、甲虫, 无不被捉入画幅,而运以精心,出以妙笔,遂 蔚然成为大观。对于都市生活和农家社会的描 写,人物的肖像,以及讽刺的哲理的作品,尤 能杰出于画史,给予千百年后的人以模范和启 发。所以论述中国绘画史的,必当以宋这个光 荣的时代为中心。”

但是在一种题材中,鸟不再与自然亲近, 而成为被物化的商品,被放置在笼子里,成为 身处于市场流通中的“笼中鸟”形象。可以说 中国画中“笼中鸟”形象并不多见,只是在货 郎题材绘画中多有描绘,且在宋代也不多见, 到元代及明代才流行开来。此处,笔者粗略整理了从五代到明代的货郎题材绘画,可以为我 们初步勾勒卖货郎的商业市场流变与货物贩卖 情况。可以说,货郎图的绘画历史就是一部小 本生意的发展史,更从侧面反映了时代更迭下 工商业的发展史与审美风尚的变迁史。

三、器物与婴戏:货郎绘画学术研究的两大焦 点

在对“笼中鸟”进行深入研究前,笔者先 就货郎题材绘画的主要研究方向进行梳理。毕 竟,货郎图的相关研究不是一个新鲜话题,作 为宋代以来风俗绘画的代表性母题,为学界广 泛关注。其中,主要探讨路径可分为两种:器 物与婴戏。

一方面,货郎题材的工笔绘画,细致入微 地向我们展现了宋代以后繁盛的手工作品,为 我们了解宋代以后中国的手工业发展和器物交 流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另一方面,货郎题材 绘画有一个一定会出现的角色——儿童。各种 风俗画家不约而同地描画着儿童嬉戏打闹的生 活图景。

卖货郎在古代的角色就像现代社会中的街 边小商铺。作为市贩经济的代表,卖货郎的产 品绝对不是先锋时尚的代表,但一定反映了广 大群众的劳动智慧和审美趣味。正是商品小、 广、杂的特性, 成就了货郎图纷繁的画面呈现, 这一点可以在北宋苏汉臣的两幅货郎图中得到 极好的印证。实用性和装饰性的物品都包罗在 卖货郎的小推车里,诸多学者从这个侧面认为 这种小人物“推”出大市场的绘画语言和热闹 纷繁的买卖场景,意在表现宋代繁华的经济盛 世、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百姓的安居乐业,当然 其中不乏粉饰太平的嫌疑。总的来说,器物角 度的学术讨论是从小和大两方面立意的,小到 每一类器物的时代发展史,大到市场营销和时 代风尚的回顾与复原,也有学者将其上升到政治营造的高度,认为这是特定节日地点的绘画 选择。

关于儿童形象的讨论更是异彩纷呈。婴戏 和货郎是两类交叉的题材,详细分析货郎图中 商贩的目标客户,可以发现货郎的商品主要是 迎合儿童的喜好。关于宋代婴戏的探讨,以黄 小峰为主要代表,他并不认为婴戏题材的各类 绘画只是单纯天真的状写,站在统治者层面, 这一类的绘画有意与战争与政治等发生联系, 这一视角为我们理解更多的宋明绘画提供了思 路,至少针对一个封建帝制和意识教化逐步固 化的王朝,这种文化趋势的探讨是不无道理 的。其他领域的关注,则主要针对儿童服饰等 围绕儿童的器物考以及同生育和人口相联系的 性别考。

综上,货郎题材绘画的研究鲜有人将其与 “笼中鸟”相联系,主要原因可能在于鸟类并 不会在宋代货郎图中占据主要地位,只会出现 在画面的边角位置。但需要关注的是,到了元 明,在相同题材的绘画中,鸟类已经成为被买 卖的唯一主体,这种转变,值得思考与探讨。

四、“卖货郎”与“笼中鸟”:新视野下的禽 鸟货郎

( 一 )何以转向:寻究“笼养鸟专卖摊”的出 现

明代流行起专卖各种鸟雀的货郎担,担 子上还会留有一个小舞台做驯鸟之用,所用道 具或桶或圈或旗帜或鬼脸。这就是驯鸟戏的表 现。关于鸟的驯养,主要是让它们学习说人 言,而这些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鹦鹉。唐代的 《明皇杂录》中记载:唐玄宗与杨贵妃曾经驯 养过一只白鹦鹉,唐玄宗曾教它古诗,只读了 数遍,便可以诵读,这个事情还被传为了当时 的佳话。

可为何这种禽鸟货郎会在明代货郎图中流行呢?薄松年教授引用明代刘若愚《酌中志》 中的记载“御用监武英殿画师所画锦盆堆,则 名花杂果;或货郎担,则百物杂陈;或将三月 韶光、富春山子陵居等词曲,选整套者分编题 目,画成围屏,按节令安设”,指出明代宫廷 画家《货郎图》可以归为“宫廷节令画”。以 计盛《春景货郎图》为例,作为文华殿画士, 他在画中塑造的货郎老人穿着精致,云披在肩, 尤其陈列禽鸟的货架更是巧夺天工。宫廷风格 不仅表现在其院体绘画技巧上,更反映在其画 面中特定的纹样安排与融合建筑形式的货架展 陈上:其中下层货架是突出的长方形鸟笼展柜, 展柜两侧分别刻画两种折枝花卉图,貌似杜若 与山茶一类,展柜下方挡板上是以祥龙瑞兽为 中心搭配缠枝花卉与几何如意纹的团状图纹; 两侧伸出的平台由镂刻祥龙配卷草纹的三角斜 撑和近似须弥台的主体平台两大部分构成,须 弥台的台基与台面装饰为方形几何纹,束腰部 位为融合卷云纹的一斗三升拱形结构。如此精 细的刻画符合宫廷的审美趣味,可以说明代宫 廷货郎图是一种市民阶层与商品经济影响下的 民间想象。禽鸟作为商品概与元宵节令有关, 并与贵族的宠物喜好相联系。从图像学的角度, 明代禽鸟货郎的表现是对前代货郎图系统的融 合与创新,既存在符合节日想象的市民风景, 又有呼应宫廷审美旨趣的祥瑞珍禽与花草。

(二)博物考略:“笼养鸟专卖摊”的品种

施锜所著的《宋元画史中的博物学文化》 中讲道: “中国古代画史作为文史整体领域的 组成部分,由于兼具政治性、宗教、民俗和审 美的特质,是各类文化因子融合最为密切的范 畴之一,也正是博物学文化渗透最为广泛的领 域。画中的物象、人以及世界的互动关系,反 过来可以成为对文史领域博物学研究的有效注 解。”“目前传世的宋元古画,大多出自宫廷 画院和画史名家(或模仿者)之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当时主流的思想和文化,但也渗 透着为数颇丰的日常生活观念。”

以此为基础,配合博物学的理论知识,初 步区分元明货郎题材的鸟类品种,可以让我们 从更为实在的自然存在中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 历程。运用鸟类相关的自然博物志,笔者简要 区分了货郎题材绘画中的十一种鸟类,包括白 鹇、乌鸫、红嘴蓝鹊、麻雀、蜡嘴雀、鹰隼、 白燕鸥、鹦鹉、红嘴相思鸟、白鹅、鹊鸲。

(三)鹦鹉与白鹅:宫廷之风与农桑之趣

鹦鹉因其羽毛鲜艳、善学人言的特点, "自古以来便为人所喜爱。中国中原地区豢养鹦 "鹉的历史也有两千多年了,《礼记》与《山海 "经》中都有对鹦鹉的记载,并且都突出了其 "“能言”的特点。比如: “鹦鹉能言,不离飞 "鸟。”(《礼记 · 曲礼上》) “黄山有鸟焉, "其状如鹗,青羽赤喙,人舌能言,名曰鹦鹉。” (《山海经》)根据诗文与《旧唐书》《资治 "通鉴》记载,唐代的鹦鹉主要来自陇右地区 "(即今陕西和甘肃交界的陇山之中) 、岭南和 "交趾,唐代文人白居易就有诗言“陇西鹦鹉到 "江东,养得经年嘴渐红”。同时,南天竺国、 "诃陵国、吐火罗国、林邑国也经常进献五色鹦 "鹉或白鹦鹉。诃陵国大约位于今印度尼西亚爪 "哇岛或苏门答腊岛,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 "点,唐代的吐火罗国大约位于今阿富汗北部, "可见鹦鹉通过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进 "入中原地区,这也是文化交流的象征。

据考古发现,中国人关于白鹅的驯化历 史可以追溯到七千多年前的河姆渡时期。可以 说,鹅一直以来都是庄稼人和自耕农的忠实伙 伴。唐人关于鹅的描写极为丰富,其中流传最 广的便是骆宾王的《鹅》, 此处不做赘述。事实上,由唐以来,鹅和农桑节气的联系是最常 被描述的。比如: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 栖对掩扉。”(唐代王驾《社日》) “鹅鸭不 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桃花。”(宋代晁冲之 《春日》) “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宋 代范成大《蝶恋花 ·春涨一篙添水面》)

我们可以看到,宫廷中常见的鹦鹉和百姓 家常见的鹅都出现在了卖货郎的车子上,这是 宫廷画士画民间形象造成的混搭。此类禽鸟货 郎图首先是一幅出自宫廷士人之手的院体绘画, 所采用的原始素材与政治目的迫使其实质上无 法真实反映民间生活的原始面貌;再者,作为 一种具有时间属性的节令风俗绘画,笔者认为 历代画士企图营造的是一种物类俱全、应有尽 有的繁盛画面,无论是对物品的表现还是禽鸟 "的陈列,品种齐全,方为上品;最后,禽鸟种 类的堆叠本质上也是一种意象符号的在场,在 一幅画中既有绶带、画眉、鹦鹉这种宫廷珍禽, "也有白鹅、鸡、鸭这种农桑家畜,合力打造一 幅家国同心、官民一体的盛世之容,这也符合 元宵节令的团圆之意。

通过对货郎题材绘画的代际梳理,笔者发 觉“笼中鸟”形象的被忽视以及禽鸟货郎形象 出现频次的朝代差别,主要表现为从宋到明的 增多和占据。笔者在着力梳理经济与文化两条 时代路径的基础上,认为此类禽鸟货郎图是一 种出自宫廷士人之手的院体绘画,是具有时间 属性的节令风俗绘画。画中的一应俱全旨在符 合元宵节令的“团圆”命题,擘画一幅家国同 心、官民一体的盛世之容。

[ 作者简介 ] 战飞宇,男,汉族,山东微山人,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中国 佛教美术史、中国古代美术史。

猜你喜欢
禽鸟货郎宫廷
白描画禽鸟(十六)
老年教育(2021年12期)2022-01-06 09:43:48
航天货郎智能柜:便利生活,开门即得
白描画禽鸟(四)
老年教育(2020年12期)2020-12-11 02:06:34
自古就爱买买买 两幅《货郎图》里的民生百态
艺术品鉴(2020年1期)2020-01-19 06:01:06
古人的购物节——《货郎图》
夕为“皇室宫廷饮” 今入寻常百姓家
贵茶(2018年6期)2018-05-30 09:53:50
俄藏黑水城出土《禽鸟花卉》解读
西夏学(2018年1期)2018-04-29 09:07:56
浪漫宫廷
风采童装(2017年2期)2017-06-01 11:29:33
宫廷古法白米饭
热闹的宫廷
小布老虎(2016年2期)2016-12-01 05:4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