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20年我国取得全面脱贫攻坚战的伟大胜利,中国的农村摆脱绝对贫困的局面,开始向全面振兴的方向大步迈进。乡村要振兴,文化必先行。如何将数字化赋能边疆地区乡村文化振兴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时代具有重要意义。以乡村本土文化资源为依托,以信息化、科技化的手段为支撑,将乡村的传统文明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结合,弘扬中华文化,继承和发展边疆地区优秀文化,上下一致,以数字化全面推进边疆乡村文化建设,实现乡村文化振兴。
关键词:数字化;边疆地区:乡村振兴;文化振兴;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F49" " " 文献标志码:A" " " " " 文章编号:2096-9902(2024)15-0010-05
Abstract: In 2020, China won a great victory in the battle to get rid of poverty in an all-round way. China's rural areas got rid of the situation of absolute poverty, and China's rural areas began to make great strides towards comprehensive revitalization. In order to revitalize the rural areas, culture must be revitalized in the first place. How to revitalize the rural culture in the border areas with digitaliza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e era of rapid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relying on the local cultural resources in the rural areas, and supported by the means of informationization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e should combine the traditional civilization of the rural areas with the advanced socialist culture, carry forward the Chinese culture, inherit the finest culture in the border areas, and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culture in the border areas in an all-round way with digitalization, so as to realize the revitalization of rural culture.
Keywords: digitization; border areas; rural revitalization; cultural revitalization; cultural construction
“乡村振兴”自党的十九大提出以来,已成为指导全国“三农”工作的总纲领及全面脱贫后的重点建设内容。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边疆地区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及民族杂居的特点,形成了很多具有民族风味的优秀文化,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边疆地区优秀文化形态的继承与发展问题亟待解决。如何将乡村文化以创新形式进行挖掘与弘扬,最终建成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文章梳理出将数字化赋能边疆地区文化振兴的重要意义后,发现此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困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实践路径,以期全面推进边疆地区乡村文化建设,实现边疆地区乡村文化振兴。
1" 数字化赋能边疆地区乡村文化振兴的成功实践
乡村文化振兴能够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哺育和支撑。乡村文化振兴不仅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乡村文化“塑形”和“铸魂”工程。近年来,党和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关于乡村文化振兴的政策,着重强调了乡村优秀文化在乡村治理和乡村振兴中的重要地位。在边疆地区的乡村发展过程中,引入数字化技术,对于边疆地区的乡村文化振兴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通过数字化创新方式盘活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的优秀乡村文化,还能进一步促进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最终使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结合,弘扬中华文化,建设和美乡村,实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创新性发展。
1.1" 盘活并继承少数民族优秀乡村文化
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各个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都保留至今,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挖掘好并传播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肩负的文化使命。让数字化进乡村这本身就是一个创新举措,可以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和数字技术挖掘出隐藏的乡村文化,以此打开乡村文化的大门。一方面,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少数民族的文化是多元的,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少数民族由于其文化生长环境和独特的发展轨迹所产生的民族文化也是多元的。通过一定的技术和手段挖掘出各个民族在不同领域内的文化内容,就会使中华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另一方面,数字化技术助力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少数民族的音乐、舞蹈、传统技艺等一切的文化元素,可以通过数字化技术进行创造型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更能使各民族之间产生更浓厚的联系,形成各美自美,美美与共的和谐文化氛围。在技术不断升级的大背景下,人工智能、3D影像、VR等技术迅速发展,将这些数字化技术运用到乡村文化继承和传播上,拓宽了乡村文化的继承和传播的方式,进一步使边疆地区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继承,使各族人民之间实现和谐互动。
1.2" 创新并发展边疆地区乡村文化产业
2022年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自然资源部等六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得到有效激活,乡村文化业态丰富发展”。将数字化技术运用到边疆地区乡村文化产业创新发展之中是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以数字文化赋能乡村文化振兴,推动乡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发展。
1.2.1" 创作数字文化产品,带动乡村文化传播和展示
鼓励数字文化企业发挥平台和技术优势,创作传播展现乡村特色文化、民间技艺、乡土风貌、田园风光和生产生活等方面的数字文化产品。边疆地区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特色民族文化,创作出脍炙人口的文化产品,进一步使边疆地区的生活展现在大众视野之中。新疆根据当地的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作品《昆仑兄弟》《冰山上的来客》等,以及新疆地区各族民歌,通过优美动听的旋律、活泼鲜明的节奏、规整对称的结构和热烈欢快的情绪唱出了新疆人民的日常生活等,这些文化作品展现出了新疆地区乡村的多样性和独特性,让大众感受到了新疆的魅力,将这些独具地方特色的乡村文化产品通过数字化技术进行大量传播,向大众展示边疆地区优秀传统文化,带动乡村文化传播和展示。
1.2.2" 运用多种产业形态,打造独具当代特色的主题形象
充分运用动漫、游戏、数字艺术、知识服务、网络文学、网络表演和网络视频等产业形态,挖掘活化乡村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边疆地区的乡村更应该开发多种产业形态,将各民族独具特色的文化进行数字整合,打造独具当地特色的主题形象,向大众展示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提升各族人民的自信心和凝聚力。任何一个地方都不缺少能体现当代生活气息的热点事件和人物,缺少的是发现和传播。关键是要善于在身边发现热点事件和人物,再加以数字化传播。例如,内蒙古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打造数实结合的文化消费场景,让内蒙古歌舞、刺绣、服饰等具有影响力的文化活起来、火起来,不仅充实了内蒙古乡亲们的精神生活,也提升了他们的荣誉感、幸福感。
1.2.3" 利用数字新媒介开拓边疆地区乡村文化传播新渠道
由于边疆地区受到地域偏僻及交通运输闭塞的影响,具有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特色的乡村文化无法进行传播。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它与乡村各个领域的发展快速融合,拓宽了边疆地区乡村文化传播渠道。短视频现在已成为人们常态化的社交方式,如抖音、快手、微博等相关平台是乡村人民熟知的传播平台。因此可以依托这些短视频平台,将边疆地区的独特乡村文化广泛传播,各个直播平台不仅节省了乡村文化传播的成本,更是扩大了传播覆盖面。仅用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完成一场直播。由于其操作简单,且参与性强,吸引了大批乡村民众参与其中,自觉地开始传播自己家乡的美食、歌舞、音乐等文化,激发了乡村文化的活力,为乡村文化传播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1.3" 数字化赋能乡村文化,满足了边疆地区农民精神需求
不断成熟的数字技术为边疆地区广大农民拓展了学习渠道,满足了农民精神需求。例如,新疆的南疆地区,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很多少数民族农民对于国家通用语言的掌握还有待提升,将数字化技术融入到乡村之中,农民可以通过智能手机上的普通话教学APP进行自主学习,不断提升自己国家通用语言的流利度,除此之外在“互联网+文化”模式下,边疆地区农民参与到数字化乡村文化传播的行列之中,以农民淳朴的方式及独特的视觉进行文化传播,更能通过各个数字化平台获得自己想知道的知识,丰富了农民的精神文明需求,也进一步促进了各少数民族对于中华文化的认同,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 数字化赋能边疆地区乡村文化振兴的现实困境
当今社会,数字化越来越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然而在边疆地区由于数字监管机制欠缺、数字专业人才的匮乏及数字乡村建设缓慢,导致乡村文化发展无法跟上时代的脚步,这些因素影响着乡村文化振兴的步伐。
2.1" 数字基本建设滞后,乡村文化发展受困
随着信息时代的繁荣发展,要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必然离不开数字化,实现乡村文化振兴更是离不开互联网的支持。边疆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加之处于国家边陲地带,在各个方面基本都落后于其他省份,城市和农村的发展差距较大。也正是因为如此,实现乡村振兴成为边疆地区紧迫之事,然而要想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必然离不开数字信息服务基础设施、网络信息服务基础设施。第一,在信息网络升级更新迭代速度快的时代下,边疆地区大部分农村特别是偏远地区信息基础设施仍然十分薄弱,光纤网络、5G网络等信息基础设施还未实现全覆盖,无法满足云计算、物联网、VR技术、大数据和边缘计算等新技术对网络基础环境的需求。另外,当前大多数地方都未建立县乡级的数据中心,无法有效盘活边疆地区富有特色且优秀的乡村文化资源。第二,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居多,乡村文化富有鲜明的地域性、差异性,挖掘、整合并有效宣传优秀乡村文化这一过程需要大量资金,投融资渠道单一且存在高风险、高成本的缺陷,导致乡村存在投资规模较小、运营效率低下、区域分布不均匀等现实问题。第三,边疆地区由于基础设施的不足导致了资本与农村文化产业分离,资本的逐利性使其集中在附加值较高的行业,加之农村文化资源相较于其他生产要素流转的缺点和不足,使得边疆地区农村与城市之间有数字鸿沟,阻碍了乡村文化产业的转型。
2.2" 数字专业人才匮乏,乡村文化振兴受阻
在现今社会,边疆地区的城市和乡村之间存在巨大差距,比如,教育水平、收入水平、生活水平及公共服务水平等。拥有利益更高、生活条件更好的城市就会有更多的劳动力和资本流入,进一步导致人才集中在城市,教育资源也集中在城市。与此同时,更多的人力资本、更好的教育、更快的技术创新进一步推动了城市的发展进程,城乡之间人才分布不均、乡村人才供给短缺的问题日益严重。在中国乡村,尤其是边疆地区的乡村面临老年人居多,青年才俊离乡率高的问题。数字化乡村建设需要多层次、多领域的专业人才。人才需求十分紧迫,乡村数字人才队伍亟待壮大。数字专业人才的匮乏会对乡村文化振兴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乡村文化的传承、保护、振兴需要更多的数字专业人才来提供技术支持和创新思路。
数字专业人才在乡村文化振兴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对乡村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保护、传播。通过数字化手段,乡村文化可以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弘扬,同时也可以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和参与,推动乡村文化的振兴和发展。然而,目前数字专业人才在乡村地区的分布并不均衡,很多乡村地区缺乏具备数字化技能和经验的人才。这导致乡村文化在数字化方面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无法充分发挥数字化技术的优势和作用。
2.3" 数字乡村建设缓慢,乡村文化繁荣受限
数字乡村建设缓慢确实会限制乡村文化的繁荣。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数字化已经深入各个领域,对于乡村而言,数字化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还能为乡村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提供新的平台。然而,目前许多乡村地区的数字化建设还相对滞后,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乡村文化的繁荣。首先,数字乡村建设缓慢可能导致乡村地区的信息闭塞。在数字化时代,信息的流通和共享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乡村地区无法及时获取和分享各种信息,包括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信息,那么乡村文化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其次,数字化建设不足也会限制乡村文化的传播。在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支持下,文化可以通过各种新媒体平台进行广泛传播。然而,如果乡村地区的数字化基础设施不完善,那么乡村文化就难以通过这些平台传播出去,从而限制了乡村文化的影响力。此外,数字化建设还可以为乡村文化提供更多的创新和发展机会,但数字化建设的缓慢,使这些机会丧失了。
因此,为了推动乡村文化的繁荣,需要加强数字乡村建设。这包括完善乡村地区的数字化基础设施,提高乡村居民的数字素养,以及推动数字化技术在乡村文化保护和传承中的应用。只有这样,才能让乡村文化在数字化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3" 数字化赋能边疆地区乡村文化振兴的实践路径
3.1" 政策是数字乡村文化振兴的“指南针”
数字乡村建设旨在推进数字技术、数字经济与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数字乡村建设极大激发了乡村的创新活力。首先,政策为数字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通过制定具体的政策文件和规划,政府可以明确数字乡村文化振兴的目标、任务、重点领域和措施,为各地的实践提供明确的指导。
其次,政策可以调动和整合各种资源,为数字乡村文化振兴提供有力的支持。政府可以通过财政、税收、金融等手段,引导和鼓励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参与数字乡村文化振兴,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同时,政策还可以推动相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为数字乡村文化振兴提供技术支撑。
再次,政策还可以规范和引导数字乡村文化振兴的实践。通过制定相关的法规和标准,政府可以规范数字乡村文化振兴的行为和秩序,防止和纠正各种违法违规行为,保障数字乡村文化振兴的健康发展。
最后,政策还可以评估和反馈数字乡村文化振兴的效果。通过对数字乡村文化振兴的实践进行定期评估和反馈,政府可以了解数字乡村文化振兴的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及时调整和完善相关政策,推动数字乡村文化振兴不断深入发展。
3.2" 人才是数字乡村文化振兴的“定盘星”
人才是数字乡村文化振兴的“定盘星”。在数字化浪潮中,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为了把握这一历史性的机遇,必须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让人才成为推动数字乡村文化振兴的核心力量。
首先,要明确人才在数字乡村文化振兴中的重要作用。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乡村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但同时也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具备创新思维、技术能力、文化素养的复合型人才,才能有效整合乡村文化资源,推动乡村文化的数字化转型,进而实现乡村文化的创新发展。
其次,要加大对数字乡村文化人才的培养力度。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投入、校企合作等方式,鼓励和支持高校、研究机构、企业等各方力量共同参与数字乡村文化人才的培养。同时,还要建立健全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为优秀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工作环境,激发他们的创新潜力和工作热情。
最后,要注重人才的引进和交流。数字乡村文化的发展需要汇聚各方智慧和力量,因此要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的数字文化人才,加强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对接和合作。同时,还要加强乡村与城市之间的人才交流,推动城乡文化的互动与融合,为数字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总之,人才是数字乡村文化振兴的“定盘星”。只有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才能推动数字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3.3" 创新是数字乡村文化振兴的“金钥匙”
数字技术的发展,颠覆了边疆地区乡村文化发展的新业态。第一,在数字乡村建设背景下,利用数字技术采集、记录、处理和储存乡村文化资源,将优秀的乡村文化资源保护和传承下去,对于打造新型乡村文化业态是十分必要的。数字技术向文化领域的渗透使其具备了文化载体的功能,从而以更加逼真、立体、动态的数字化方式呈现给群众,彰显出乡村文化的独特魅力和精神力量。
第二,修复和盘活乡村优秀文化,设计制作出具有符合现代审美追求的优质文化产品,打造别具一格的乡村文化品牌,破除“千村一面”的发展困境。伴随着数据信息的大量涌现,其背后的价值也逐渐被大众所感知,文化数据信息已成为现代文化产品生产的关键所在。利用数字技术识别和采集数据信息,有利于精准捕捉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从而将文化产品生产与市场需求对接起来,提升文化产品的供给质量和效率。
数字化新媒体的迅速崛起,消解了传统媒体的分割边界,使得媒体行业呈现出全媒体融合发展的态势,信息传播速度和广度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借助全媒体融合在信息传播方面的优势,将传统乡村文化通过多个平台和多个渠道推广,有利于广泛而深刻地弘扬乡村文化,让乡村文化的精神根脉得以根植于更广阔的大地之上。短视频是新媒体时代的主流信息传播渠道,抖音和快手作为短视频两大头部平台存在着巨大的流量红利,整合这两大平台的流量资源,打造有影响力的乡村文化IP,有利于提高乡村文化的知名度,进而为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增能蓄力。强势的文化传播赢得了潜在消费群体的追捧,若将之转化为现实购买力还需不断修炼内功,深度挖掘文化消费需求,融入更多的文化创意,提升文化产品的附加价值,锻造更加完善的乡村文化产业链条,推动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其向其他产业领域不断延伸,加快推动其他产业联动发展。旅游观光业、农业、教育业、手工艺制品业和物流业等行业,与乡村文化产业联系紧密,通过“文化+”的融合发展模式,有利于更大范围地撷取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果实,壮大乡村的产业体系,以巩固产业基础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激活乡村经济的发展潜力。
4" 结束语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要振兴,文化须先行。以数字化、智能化创新边疆地区的文化振兴是现在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为了推动边疆地区的文化振兴,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共同参与到边疆地区乡村文化振兴的建设当中去,积极投入到技术研发和市场推广中,为当地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社会各界更可以积极参与文化活动和文化旅游,促进文化交流和传播。总之,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是推动边疆地区文化振兴的重要手段,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实现文化的传承、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求是,2022(21):4-35.
[2] 宋小霞,王婷婷.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与“魂”: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性分析及现状和对策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9(4):176-181.
[3] 陈新贵.少数民族文化的创新与传承[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4):87-90.
[4] 操菊华,康存辉.全民阅读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策略研究[J].出版发行研究,2021(8):17-20.
[5] 李晓华.数字经济新特征与数字经济新动能的形成机制[J].改革,2019(11):40-51.
[6] 殷浩栋,霍鹏,汪三贵.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现实表征、影响机理与推进策略[J].改革,2020(12):48-56.
[7] 龚维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的基层治理[J].行政管理改革,2022(3):4-12.
[8] 汪三贵,冯紫曦.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逻辑关系、内涵与重点内容[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8-14.
[9] 徐朝卫.新时代乡村治理与乡村产业发展的逻辑关系研究[J].理论学刊,2020(3):85-92.
[10] 彭超.数字乡村战略推进的逻辑[J].人民论坛,2019(33):72-73.
[11] 王胜,余娜,付锐.数字乡村建设:作用机理、现实挑战与实施策略[J].改革,2021(4):45-59.
[12] 王成利,王红娜.城市长期居留流动人口的落户意愿及影响因素——基于差别化落户政策[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20(5):64-72.
[13] 王玉玲,施琪.破解乡村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困境[J].人民论坛,2022(4):82-84.
作者简介:陕小玲(1997-),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