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寄予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丽水来说尤为如此”重要嘱托和在遂昌调研时作出的“要把党支部作用发挥好,把山林保护起来,让村民生活好起来”重要指示,牢牢把握全省传统林业大县这个最大实际和优势,全力以赴推进林业振兴和产业共富。近年来,特别是2023年以来,遂昌县以“林长制”为抓手,以全省推进林业共同富裕试点县为契机,通过深化体制机制、加强人才储备、强化激励举措,持续建强林业人才队伍,为山区共同富裕蓄力赋能。截至目前,全县拥有林业专业技术职称人才191名,其中正高级工程师3人、高级工程师46人。2023年,林业生产总值达61.94亿元、同比增长5.63%,2024年一季度,林业生产总值达10.67亿元、同比增长12%。
创活机制 形成林业人才“强磁心”
重塑林业体制机制。聚焦“林业职能重叠、弱化”问题,立足发展所需、改革所向,在体制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将原来划归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林业职能、人员整建制划归生态林业发展中心管理,建立行政职能委托管理、林业职能相对独立运行的“遂昌模式”。制订《遂昌县生态林业发展中心内部控制工作手册(试行)》《遂昌县生态林业发展中心2024年度内设科室及下属单位考核办法(试行)》等制度,不断完善制度建设,规范化管理,逐步迸发新活力,打开干事新局面。2023年遂昌县生态林业发展中心获批全省林业重点工作表现突出单位。
健全人才评价机制。编制出台《遂昌县生态林业发展中心职称评审和岗位聘用管理办法(试行)》,优化职称评审流程,将职称评聘向基层站、场和中层干部倾斜,引导人才深耕专业扎根基层,2023年新聘高级工程师1名、工程师2名,均为基层林业站人员。另外,针对近五年内人员退休、队伍老化、新老断层等问题,通过招考、选调、定向培育、人才引进等方式,推动队伍进一步调优调活调强。2023年,共招引青年干部17人,将干部队伍平均年龄从55岁降至49岁。
创新林长服务机制。深入推进“服务林农、服务基层、服务企业”理念,制订《遂昌县技术林长工作方案》,组建以1个林业高级工程师带1个团队服务1个乡镇的“1+1+1”服务团队,形成覆盖基层的技术林长支撑服务体系,全力服务全县林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支撑林业共富生产实践。目前,全县共有24个技术林长服务队,116名成员为全县20个乡镇(街道)和4个国有林场提供技术服务。2023年获评全省“林长制”考核优秀县。
创优队伍 搭建林业人才“储能站”
抓好会创新的“领头雁”。与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科院等建立县校、县院合作,加强林业科技人才培育力度,鼓励干部职工开展林业产业新技术、新方法的研发与应用,激发队伍创新活力。截至目前,累计有60余人获得省级科技兴林奖。
带好懂技术的“林秀才”。立足林业系统“老干部”队伍庞大的现状特点,通过搭建平台、选树典型,鼓励引导在油茶保供、松材线虫病防控、林业产业发展、重点工程、技术攻关中“当主角”“挑大梁”,形成“二线”干部奔赴一线、“临退”干部建功一线的浓厚氛围。出台《遂昌县生态林业发展中心新老人员结对“传帮带”活动方案》,邀请老党员、老干部、高级工程师解政策、讲理论、培技能,开展青年干部理论测试等方式,形成“以老带新”“以师带徒”“以会带训”“以训促学”等多种培养模式,让青年干部针对性加强自身建设,充实在职在岗技能,不断营造“比学赶超帮”良好氛围,为林业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储备。2023年以来,28对“老带新”组合完成结对,28名青年干部干事激情、业务水平显著提升。
育好有经验的“土专家”。实施林业乡土人才培养提升计划,开展人才培育和技能提升行动,积极引导林农学技术、用技术、研技术,建立林业专业技术人员人才信息库,大力开展林业产业人才培育,鼓励林业乡土人才继续学习提升,提升知识储备和技能。通过乡土专家培养,大力推广优质林业科技成果,帮助林农排忧解难,持续壮大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林农共富的林业乡土专家队伍。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国家级林业乡土专家4人,省级林业乡土专家13人;无人机研发工程师3名,无人机教练员1名,培育无人机持证飞手58名,售后维修工程师3名;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程师2名。
创新导向 激发创业干事“新动能”
激活干部队伍“大胆干”。大力培养选树林业系统有影响力的先进典型,以先进典型的力量激发林业系统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的动力,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汇聚争先动能,破解“软弱涣散”难题,推动林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目前,遂昌县林业系统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人,全国绿化先进工作者1人,“全国最美森林医生”称号1人,9人在林权改革、自然地保护等方面获得县级以上先进个人称号。2023年,遂昌县生态林业发展中心获评全国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攻坚行动先进单位、省级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绩突出集体。
激发技术林长“用力帮”。深入开展技术林长团队“走村入户,进企驻基地”定点帮扶活动,为林业产业发展提供人才科技支撑。推动出台市级地方标准《箬叶加工技术规范》,进一步夯实林业产业共富基础。2023年以来,技术林长共开展各类帮扶指导80余次,成功培育省级林业重点龙头企业1家,全县林下中药材实现年产值1.3亿元,累计带动1.5万余名林农实现人均增收3万元;箬叶全产业链产值超2亿元,“小箬叶撑起山区共富大产业”入选浙江省第二批林业共富十大典型案例。
激励科技人才“努力研”。积极探索“地方政府主导、高校技术支撑、省直部门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四方共建的林下中药材种植技术研究与推广模式,建立“林事服务+机械化”林业社会化服务共富机制。目前,已制定出台《三叶青栽培技术规范》等3项地方规范,其中《三叶青栽培技术规范》成功上升为浙江省地方标准,为全省林下中药材仿野生栽培提供技术支撑。三叶青主要品种金葫芦1号、2号通过浙江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良种审定;成功培育省级林业机械装备创新试验基地1家,通过毛竹机械化采运毛竹采伐可为林农每亩节约成本240—5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