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音乐教学有效性探讨

2024-12-31 00:00:00耿荔
教育界·A 2024年35期

【摘要】音乐作为小学阶段重要的课程之一,对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音乐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政策调整教学策略,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发展学生音乐赏析能力。文章阐述基于核心素养开展小学音乐教学的价值,探讨基于核心素养开展小学音乐教学的措施。小学音乐教师应通过构建趣味课堂环境、欣赏名家音乐作品、鼓励音乐情感表达等方式,将核心素养融入音乐教学中,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关键词】小学音乐;核心素养;有效性

作者简介:耿荔(1984—),女,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实验小学。

小学音乐课程是一门具有艺术性的学科,主要以发展学生的音乐素养为目的,帮助学生建立起与音乐之间的共鸣,从而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情感体验需求。为了彰显小学音乐教学的育人价值,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教师需要针对性地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丰富学生的音乐学习体验,切实提高音乐学习质量。

一、基于核心素养开展小学音乐教学的价值

(一)有助于培养音乐审美情趣

审美情趣是指学生在艺术作品、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对美的发现、感受和赏析能力。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分辨各种音乐类型,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还能够让学生在欣赏和聆听音乐时,明确自己的音乐喜好,从而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有效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二)有助于掌握艺术表现技能

艺术表现能力是指学生在艺术活动中进行艺术美感表达、艺术形象塑造等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能够帮助学生逐步掌握艺术表达技能,使他们在教师的引导和自身的感悟中主动将生活实际与音乐知识联系起来,从而有效增强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促使其形成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良好品质。

(三)有助于激发音乐创作灵感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课堂中,部分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时依赖于教师的讲解和指导,难以对音乐内容产生独特的看法。这不利于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音乐课堂能够有效改善这一状况,学生能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不断激发创造灵感,产生个性化的音乐创作想法,进而不断提升创造能力和艺术实践能力。

(四)有助于理解音乐文化内涵

音乐是表达创作者内心情感、反映文化生活的重要媒介。因此,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够帮助学生多角度分析艺术对人文、生活及思维方面的影响,让学生领会音乐与文化之间的相互联系;也能够让学生在查阅资料、分析史实中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文化观念,促使学生尊重文化多样性,有效增强文化体验。

二、基于核心素养开展小学音乐教学的措施

(一)构建趣味课堂环境,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

相较于其他学科的课堂氛围而言,音乐教学课堂具有更加轻松的课堂氛围。然而,小学生的思维尚处于发展阶段,注意力和自制力有待提高,部分学生在音乐课堂中会出现专注度不足、积极性不高等情况[1]。基于此,教师要重视学生在音乐课堂中的快乐体验,为学生构建趣味性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热情,使学生领会音乐学习的乐趣。同时,学生能够在教师所创设的趣味情境中主动学习和探究,以此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切实彰显音乐教学环境对学生的价值。

以苏少版音乐三年级上册《顽皮的小杜鹃》的教学为例。首先,教师可从班级环境入手,在班级的空白墙壁中张贴小杜鹃各种形象的图片,旨在营造生动、活跃的氛围,为学生接下来深入学习音乐知识打下基础。接着,教师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杜鹃鸟的叫声,并引导学生进行猜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使学生初步了解本首歌曲,教师可为学生播放音乐视频,逐渐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主动表达,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与小鸟发生的故事。有一名学生说:“放学回家的时候,我看见了很多小麻雀,小小的、圆圆的,很可爱。它们胆子很小,即使我缓缓走近,它们也会飞走。”该学生的分享能够引起其他学生的共鸣,从而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使学生能够积极与教师、同伴分享自己与小鸟的故事。最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演唱,并带领学生分析本首歌曲的音乐节奏,从而使学生了解本首歌曲要通过欢快、愉悦的情感进行演唱。

构建趣味课堂环境能够丰富小学音乐的教学形式,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引领他们主动探索音乐知识。这样的方式有利于提高音乐课堂的质量,并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学习效率,彰显音乐教学的育人价值。

(二)引入名家音乐作品,丰富学生音乐审美体验

音乐蕴含丰富的情感和内涵,学生在欣赏不同的音乐类型时会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小学音乐应注重发挥音乐对学生的引导作用,为学生提供多种名家音乐作品,让学生在赏析音乐时在脑海中勾勒生动形象的音乐画面,以此不断丰富学生的音乐审美体验,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2]。

以苏少版音乐四年级下册《花之圆舞曲》的教学为例。《花之圆舞曲》是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为芭蕾舞剧《胡桃夹子》所创作的插曲。为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教师在本节课程中要以“聆听”为主,让学生通过感官,感受本首乐曲中圆号、小提琴等乐器之间的密切配合。首先,教师可为学生播放音乐,引导学生仔细聆听,使学生深入领会乐曲的情感和气氛。接着,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讲述自己的感受,并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进行举例,逐步引导学生理解音乐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同时,教师还可为学生播放作曲家柴可夫斯基所创作的其他音乐,如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交响幻想序曲《里米尼的弗兰切斯卡》等,使学生深入理解音乐中的浪漫元素。然后,教师可为学生播放《胡桃夹子》中《花之圆舞曲》的视频片段,并为学生介绍此音乐剧的故事背景和主要情节,让学生在分析和欣赏中感受乐曲情感和节奏旋律的变化,从而理解本首乐曲的艺术价值。最后,教师组织学生深度赏析,让学生聆听乐曲的三个部分,感受不同乐段的情感,并融合自己的感受和理解,使学生了解音乐旋律的多样性,以此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教师通过组织学生欣赏名家作品,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知能力,让学生深入体会音乐的情感和美感,还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

(三)引领音乐情感表达,提高学生艺术表现能力

音乐核心素养中的艺术表现能力强调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帮助学生借助多媒体、语言以及媒介等手段,交流音乐思想情感,以此有效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3]。为了增强学生的艺术表现力,教师可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开放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立足于生活角度,选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内心情感,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内容的理解能力和感知力。

以苏少版音乐三年级下册《金孔雀轻轻跳》的教学为例。《金孔雀轻轻跳》是一首具有西南少数民族风格的音乐,在F调的烘托和三、五度音程的配合下,展现曲调优美、旋律清新的傣族小姑娘与小孔雀翩翩起舞的画面。同时,本首歌曲生动形象地展示xx xx|x-|的节奏旋律,能够让学生完整体会傣族音乐的风格。为使学生深入了解本首歌曲,细致体会音乐的价值,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现傣族女孩与孔雀跳舞的画面,结合歌词内容和节奏旋律对学生进行深入讲解,并鼓励学生主动演唱歌曲。在学生对歌曲内容有一定了解后,教师可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现歌曲意境,如用肢体律动展现歌词中孔雀悠闲、轻松的姿态以及傣家小朋友无忧无虑的心情;创编音乐剧,使歌曲更具情节性;运用傣族舞蹈展现歌曲中愉悦的氛围,深入感受乐曲欢快情感;朗诵歌词内容,感受作词者的创作底蕴等。在以不同角度、不同情绪展现歌曲不同层面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深入了解音乐的情感,增强自身的音乐艺术表现力,从而大胆表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获得音乐学习的信心与满足感。

教师通过鼓励学生积极表达音乐情感、提高学生艺术表现能力的方式,能够有效增强音乐教学课堂的趣味性和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散思维,从多个角度阐述自己对歌曲的看法,以此有效提高音乐教学质量,促进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发展。

(四)开展合作表演活动,提高学生自主实践能力

音乐需要以学生的实践和创作作为支撑。在基于核心素养开展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表演的机会,使学生在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中激发内在潜能和创造力,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

以苏少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翅膀》的教学为例。首先,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组,为小组学生布置探究任务:通过查阅资料、合作讨论等方式,分析本首歌曲的创作意图,并说一说你聆听歌曲的感受。教师借助驱动型任务,引导学生主动与同伴交流、积极参与,为接下来的合作表演打下基础。然后,在学生商议出讨论结果后,教师鼓励每组学生上台讲述本组看法,并遵循“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本首歌曲设计表演活动,以此促进学生个性化思维的发展。最后,教师为学生提供表演场地,满足学生的表演需求,并组织其他班级的学生观看表演,以此增强学生的满足感和自信心。

在合作表演活动的驱动下,学生能够充分调动自身想象力和创造力,形成更具创新性的思维,从而认真完成表演任务,有效提升自身的自主实践能力[4]。

(五)补充音乐历史背景,提高学生文化理解能力

不同的音乐所展现的风格、地域以及创作背景各不相同。作为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锻炼学生的实践和欣赏能力,还要带领学生了解音乐历史背景,感受音乐人文内涵,切实提升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从而发展其音乐核心素养[5]。

以苏少版音乐四年级上册《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的教学为例。为了使学生有效理解本首歌曲的人文内涵和育人价值,教师可带领学生查阅资料,搜集与歌曲相关的历史信息,使学生通过创作背景、词曲作者、歌词内涵等多个方面统筹了解歌曲内涵,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关于本首歌曲,教师可从歌曲的创作背景出发,让学生了解本首歌曲是1956年电影《铁道游击队》的插曲,主要展现游击队员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作曲方面,歌曲采用山东民歌中富有典型意义的调式落音、音调,生动形象地展示身穿便衣、一身正气的游击队员形象。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播放《铁道游击队》的影视片段,让学生深刻领会本首歌曲的意境,并能够主动与创作背景相结合,以此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切实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教师带领学生了解历史背景,让学生充分理解音乐的内涵和深意,能够使学生领会音乐中的丰富情感,从而增强学生在深入探究音乐内涵时的文化感知力和认同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发展观,不断提升其文化理解能力,促进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帮助学生不断提高道德素养和音乐鉴赏能力,从而使其成为可持续发展型人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丰富学生的知识和经验,锻炼他们的音乐赏析能力,从而使其领会音乐对人的重要意义,彰显小学音乐课堂的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王丽军.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音乐教学有效性探讨[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3(8):8-10.

[2]徐静,孙晓军.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探讨[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2(24):6-7.

[3]虞金玲.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音乐教学有效性探究[J].北方音乐,2020(20):106-108.

[4]严琪.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讨[J].北方音乐,2020(15):195-196.

[5]陈玉兰.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音乐的有效性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20(9):22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