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科学微项目化学习背景下的有效情境创设策略

2024-12-31 00:00:00陆婷
教育界·A 2024年35期

【摘要】文章分析在小学科学微项目化学习中情境创设策略的具体运用,旨在通过创设真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科学学习的主动性与能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文章介绍了情境创设的具体策略—基于真实问题创设真实情境、基于虚拟故事创设故事情境、基于模型建构创设实验情境。实践证明,多样化的学习情境创设策略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展开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科学;微项目化学习;真实情境;故事情境;实验情境;创设策略

作者简介:陆婷(1990—),女,江苏省昆山市培本实验小学。

一、微项目化学习模式和情境创设法的重要性

小学科学课程改革与《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程”)为小学科学教育指明了新方向。新课程指出,义务教育科学课程应立足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依据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学段特征,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定总目标和学段目标。新课标针对两大核心问题提供了清晰而又明确的指引方向。第一,培养什么样的人?学生在学习科学课程的过程中,应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第二,怎么样去培养人?可以利用项目式学习模式培养学生。

项目化学习是一种建构性的教与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整体认知和构建科学课程的13个核心概念[1]。如果将一个单元视为一个项目,那么每一课时可以视为一个微项目。教师可将学生的学习任务进行项目化处理,指导学生基于真实情境分析问题,并利用相关知识与资料展开探究学习和实践操作,最终解决问题并展示和分享项目成果。

如何在微项目化学习模式中帮助学生更高效地学习科学课程,成了教师必须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教师可有效运用情境创设法促进学生学习。情境创设法是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抓手,有助于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活跃学生的科学思维,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学习,从而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创设课堂情境有助于营造愉快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内在动机,促使学生在特定的学习环境中更好地了解和探索自然、获得科学知识、解决科学问题,形成科学探究能力、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应科学合理地运用情境创设法,切实发挥情境创设法的最大价值和意义[2]。

那么,如何在小学科学微项目化学习背景下有效运用情境创设法呢?下面,笔者将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谈谈如何有效运用情境创设法助推学生开展小学科学微项目化学习。

二、小学科学微项目化学习背景下的情境创设策略

(一)基于真实问题创设真实情境

问题对科学学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决定了思维的方向,同时是思维的动因[3]。教师可基于真实生活问题创设真实情境,推动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自主发现问题,通过观察、实验、测量、推理等方法探索和了解自然,从而解决科学问题,获得科学知识。对此,教师可将情境的创设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机结合,从学生身边的事物中挖掘素材或教学资源,并利用这些素材和资源创设情境。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将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思维等迁移到真实生活中,成为一种技能;学生也会对科学学习有一种亲近感和需求感。

以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解决垃圾问题”的教学为例。笔者创设了这样的情境:让学生收集自己从早到晚一天的垃圾,混合在一起,第二天带到课堂上。笔者提问:“我们今天要解决的问题是,这一袋垃圾怎么处理?”面对这个问题,学生不以为意,认为简单地进行分类后丢到班级垃圾桶即可。接下来,笔者提高问题难度:“如果换成一个班级、一个学校、一个城市的垃圾,你该怎么解决?解决的策略是什么?”由此,学生需要带着微项目化学习任务展开深入探究。

经过一系列的探究实践,学生了解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三种解决垃圾问题的方法,学会正确地进行垃圾分类。在真实情境的驱动下,学生在实践探究的过程中会面临新的问题。比如,学生不确定一些垃圾该如何分类。对此,笔者教学生使用一种便捷的工具—垃圾分类手机软件,通过拍照或输入文字的方式快速判断垃圾的类型,从而正确地进行分类。学生掌握了新的技能后,可以迁移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成为一项生活技能。

学生掌握垃圾分类的方法后,自然而然生成的下一个问题就是:分类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要分类,分类的好处是什么?通过学习探究,学生了解到,可回收的垃圾,比如废纸,可以重新回到造纸厂再利用;厨余垃圾可以用来堆肥。堆肥也是一种技能,可以迁移运用到真实生活中。学生认识到垃圾处理的意义与作用后,能够树立保护环境、减少浪费的意识,塑造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将科学的思维模式、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及健康生活的理念赓续到真实的生活中去。

纵观整个教学案例,“解决垃圾问题”这一微项目化课题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且对学生的生活具有直接影响,所以教师可将科学教学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基于真实问题创设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情境,驱动学生展开科学探究,获得科学知识。

(二)基于虚拟故事创设故事情境

科学教师可基于虚拟故事创设故事情境,将其作为一条主线,贯穿整个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学生的参与度。任务是项目的重要载体,项目一般可以分解为“设计—制作—展示”3个主要任务串。教师可利用学生对故事的好奇心,在学生已有的科学认知基础上,把项目细化为一个个闯关游戏或任务挑战。随着微项目化学习任务的不断深入,学生对相应概念的理解也会逐渐加深,科学核心素养也会层层递进,呈螺旋式上升,最终顺利达成科学项目化学习的总目标[4]。

以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电路中的开关”的教学为例。在基于本节课程的微项目化学习活动中,笔者创设虚拟人物泡泡、炮萝,以“荒岛逃生”为故事主线,创设了制作控制灯光的小开关,帮助主人主发送灯光求救信号的虚拟情境。笔者以讲故事的形式进行课程导入,以极具感染力的语言营造浓厚的氛围感,让学生产生沉浸式体验,并在情境中设置了明确的任务:荒岛没有开关,学生需要帮助故事中的主角们设计并制作开关。

以下是笔者设置的进阶式项目分层任务与目标。第一个项目分层任务:根据故事情境的设置,荒岛上只有一些材料,没有小开关,学生需要利用这些材料,根据图纸制作小开关。目标:让学生了解制作小开关需要的基本材料,学会自行制作开关。第二个项目分层任务:将制作好的开关装进简单电路中,发送SOS求救信号。目标:让学生学会将电器小元件串联进电路中,感受小开关的作用,了解开关是如何控制电路的通和断的。第三个项目分层任务:虽然已经发送了SOS求救信号,但主人公并未获救,原因是信号灯的颜色区分度不够,学生需要改进信号灯。面对这个问题,学生想出的办法是用不同颜色的灯光组成信号灯,如“S”可以用黄灯,“O”可以用红灯。学生通过改进小开关,发送不同颜色的SOS求救信号,最终使泡泡和炮萝获救。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开关是如何控制电路的通和断的,提升探究实践能力。

教师利用虚拟故事创设故事情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究兴趣,让科学课堂变得活跃起来。同时,通过设置进阶式的分层任务,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能得到有效培养和发展。

(三)基于模型建构创设实验情境

教师可以将一些自然现象、科学现象作为切入点,建构模型,创设模拟情境。模型建构是科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同时也是提升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有效手段。

以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地球的公转和四季变化”的教学为例。笔者播放了一个呈现大自然四季变化的短片。待学生看完短片后,笔者提问:“大家对四季变化的直接感受是什么?”有学生回答:“最真实的感受是温度的变化。夏天温度高,冬天温度低。”这时,笔者追问:“为什么夏天温度高,冬天温度低?”有学生回答:“因为夏天太阳离我们近,冬天太阳离我们远。”笔者纠正了学生这一概念上的错误认知,指出:“我们感觉有时候离太阳远,有时候离太阳近,说明地球在运动。大家都知道地球在自转,地球自转产生的是昼夜交替现象。而太阳还有一种运动,就是公转。那么,四季变化是否与公转有关呢?”这就是这节课的微项目学习主题。要想知道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是否有关,必须要用建构模型的方式展开深入探究。

了解公转特点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地球的公转特点建构模型,用小球模拟地球,大球模拟太阳,圆盘模拟公转轨道。学生在建构模型的过程中发现地球的转动不规则,不符合真实情况。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学生想到的解决办法是用竹签将圆盘固定,再进行模型改进。改进之后,地轴指向正确的方向,地球围绕地轴自西向东公转。学生需一边移动地球仪,一边观察不同季节里“太阳”直射“地球”位置的变化。

通过实验,学生最终得出结论:地球公转一周是一年,在一个公转周期中会发生四季变化,四季交替与地球公转有关。当地球离太阳比较近时,太阳直射的光线更强,这就是夏季;而当地球离太阳较远时,太阳直射的光线较弱,这就是冬季。学生也在实验过程中意识到,科学探究的过程是艰难的、曲折的,需要摆事实、讲依据,从而初步养成敢于质疑、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结语

综上所述,真实情境创设策略、故事情境创设策略和实验情境创设策略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富有意义[5]。同时,这些策略在小学科学微项目化学习中的运用,可以使学生初步发展科学观念、科学思维能力和探究实践能力等,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程娇娇.新课改下小学科学课堂情境创设策略分析[J].学苑教育,2023(25):31-33.

[3]徐家斌.小学科学教学情境创设的有效途径[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7):78.

[4]龚凯健.浅谈小学科学项目化学习中的学习进阶:基于《2017中国STEM教育白皮书》的思考[J].内蒙古教育,2019(24):80-81.

[5]徐国华.STEAM教育视域下小学科学项目式活动设计与实践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