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音乐课堂体验式教学策略

2024-12-31 00:00:00惠歆誉
天津教育·上 2024年12期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音乐教育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体验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学习中来,通过亲身体验,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音乐知识,从而提高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一、体验式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提升主动参与度

小学音乐课堂上,体验式教学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等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小学生正处在一个好奇而又向往探索世界的时期,更多的是在真实的经历与活动中学习,而体验式教学注重学生亲身参与、亲身体验,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方式高度一致。体验式教学给了学生一个契机,使其在音乐课堂上切身感受到音乐的魅力,而不再是单纯地被动接受知识灌输。例如,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可能主要通过讲解和示范来传授音乐知识和技能,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但是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演唱歌曲、演奏乐器以及舞蹈等来带领学生亲自参与音乐活动,使其在实践中体会音乐的律动、旋律以及情绪。这种亲身参与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学习。

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场景,使学生在各种场景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创设教学情境可以从利用多媒体资源、角色扮演和故事讲述等途径进行,比如,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资源播放有关音乐作品的录像、照片或者动画,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视听环境,使其了解音乐作品的来龙去脉。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使学生在具体场景中体会音乐抒发的感情,加强对音乐的认知与感悟。这些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积极地投入音乐学习。此外,体验式教学还注重学生的情感表达,这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之一。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艺术,它能够触动人们的心灵,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欣赏音乐作品、演唱歌曲、演奏乐器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让学生在音乐中找到情感的寄托和表达的出口。

(二)有利于加深对音乐的理解,提高感知能力

小学音乐课堂体验式教学对加深学生的音乐理解、强化学生的感知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音乐属于抽象的艺术形式之一,通过音的结合与变化表现情感、思想与意境。对小学生而言,了解音乐的含义常常存在一定的困难,而体验式教学促使学生亲自参与音乐活动,有利于学生更直观地感受音乐的节奏、旋律以及和声元素,进而加深对音乐的认识。

首先,体验式教学有利于学生在演唱歌曲、演奏乐器时切身体会到乐曲的韵律。节奏与旋律作为音乐中最基本的元素,决定着音乐风格与情感表达。通过唱歌及演奏乐器等方式,学生能够更直观地体会到节奏的强与弱、快与慢以及旋律的高与低、起与落,进而对音乐节奏及旋律特点形成更深刻的认识。比如,学一首歌曲时,教师可以先要求学生多听几遍,体会其节奏和旋律的特点,再要求学生随着乐曲演唱或弹奏乐器,在练习中进一步体会歌曲的节奏与旋律。这一亲身参与的方式有利于学生对音乐节奏与旋律形成更深刻的认识,提高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其次,体验式教学有利于学生在鉴赏音乐作品和分析音乐结构中加深对音乐的认识。鉴赏音乐作品在音乐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能够使学生接触不同风格、不同时期的作品,开阔音乐视野。教师在引导学生鉴赏音乐作品时,可以指导他们对音乐作品的结构、和声、旋律等元素进行分析,从而使其理解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及情感表达。

最后,体验式教学有利于学生在参与音乐创作和改编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音乐的认识与感知。音乐创作与改编在音乐学习中处于高级阶段,能够促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以自己的方式来抒发对音乐的情感。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从某一题材或某一感情出发写一首歌,也可以要求学生对现有的歌曲进行改编,并融入自己的思想。音乐创作与改编活动有利于学生对音乐创作过程与表达手法有更深刻的了解,从而提高音乐创作与感知能力。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音乐课堂体验式教学策略

(一)借助多媒体资源营造情境

在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音乐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资源进行情境创设是十分有效的体验式教学策略之一。多媒体资源以其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授《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先播放北海公园的一个视频片段,让学生欣赏湖光山色的美景,以及孩子们在湖面上欢快划船的场景。视频画面与歌曲内容密切相关,能够使学生从视觉上对歌曲刻画的场景有一个直观感知。然后,教师可以播放歌曲音频,让学生在听的同时进一步想象自己泛舟湖面,体会清风轻拂、阳光洒下的舒适。借助多媒体资源来营造情境,有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歌曲中所蕴含的意义,进而唱好歌曲。另外,教师可以借助图片、动画等多媒体资源进行辅助教学。例如,在对音乐符号进行解释时,通过呈现生动有趣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各种符号所表达的意思;引入乐器时,播放乐器演奏录像,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各类乐器的音色及特征。这些多媒体资源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为学生营造了多彩的音乐学习氛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进行角色扮演活动

在小学音乐课堂上,角色扮演活动是富有情趣、别出心裁的体验式教学策略之一,学生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更深刻地理解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意义,同时锻炼表演能力与创造力。

例如,在教授《小红帽》这首歌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一部分学生扮演小红帽,一部分学生扮演大灰狼,还有一部分学生扮演外婆和猎人等角色。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学生依据歌曲剧情及节奏展开对话、表演动作以及演唱,从而更深刻地体会这首歌曲的内涵,学习小红帽的勇敢善良。同时,在演出过程中,学生能够锻炼语言表达能力、肢体协调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教师还可以针对不同音乐作品设计不同的角色扮演活动。例如,在学习《龟兔赛跑》这首乐曲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分别扮演乌龟和兔子,通过表演来展示乐曲所描述的龟兔赛跑情节;在学习《快乐的小木匠》这首歌曲的时候,学生可以模仿小木匠的角色,进行木工活动展示,从而体验小木匠的快乐与勤勉。这些角色扮演活动既可以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音乐知识,又可以锻炼其综合素质。

(三)小组合作参与音乐活动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参与音乐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是有效的体验式教学策略。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让学生共同完成音乐作品的唱、弹、创工作,能够提高其音乐实践能力与合作能力。

例如,在教授一首歌曲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演唱一个声部。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相互聆听、相互合作完成一首歌曲的演唱。这类活动有利于学生在提高演唱水平的同时学会与他人一起工作,形成团队意识。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音乐创作,例如,给出一个题目或一段旋律,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来完成。在音乐创作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各司其职,有的专注于旋律的编写,有的专注于歌词的创作,还有的负责乐器的表演。通过这类活动,学生能够在学习与人合作完成一首音乐作品的过程中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此外,教师可以开展音乐表演活动,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一首歌或一首乐曲进行演奏,按照自己的思想进行舞蹈、戏剧以及其他形式的表演。通过这类活动,学生能够提升自身的表演能力与综合素养,同时在配合中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四)鼓励个人展示与分享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音乐课堂鼓励个体展示与分享,是体验式教学的重要策略之一,该策略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其表达能力及审美能力,使其获得音乐学习的成就感。在获得表现音乐才能和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后,学生能够感受到努力获得了肯定,进而增强学习动力。另外,个体展示与分享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通过观看同学的展示,学生能够学习到不一样的音乐表现手法,从而开阔音乐视野。

例如,在教授《小星星》这首经典的儿歌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学习歌曲,包括旋律、节奏和歌词的掌握。当学生对于这首歌曲有所认识后,教师就要鼓励学生基于自身的认知与情感来个性化地改编或创作。有的学生为了让歌曲更富有动感,选择使用不同的节奏来演唱;有的学生会在歌中加入新词来抒发情感。接下来,教师组织个体展示环节,让学生轮流上台展示自己的改编或创作成果。在这一过程中,每位学生都有站上舞台的机会,成为全班瞩目的对象。这样的个体展示既锻炼了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又能让学生学会在人前自信表现自己。当某学生用特有的韵律、愉快的声调唱着改编的《小星星》时,全班为他别出心裁的演出而报以阵阵掌声。演出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其他学生进行评价,说一说该学生值得表扬的地方,并提出改进意见。这样的分享与反馈机制有利于学生在互相学习的过程中相互借鉴、共同促进。

(五)音乐创作活动

音乐创作活动是小学音乐课堂中一种富有创意和挑战性的体验式教学策略。通过音乐创作,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想,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创作过程中,学生需要思考如何运用音乐元素来表达音乐主题,这需要学生不断地尝试与探索。同时,音乐创作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现力。在创作过程中,学生需要对节奏、旋律、和声等元素形成更深刻的理解,从而更好地运用这些元素来表达自己的音乐想法。

例如,教师给出“春天”这样的题目,要求学生在音乐创作中以小组为单位,先探讨春天的特征,再针对这些特征选择恰当的音乐元素来进行创作,之后利用打击乐器来模拟春雨的旋律,通过旋律来展现花朵的盛开,并通过和声来营造春季的氛围。学生需要相互合作来解决创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创作结束时,各组分别将作品呈现出来,交流创作过程及感想。另外,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创作歌词,让学生从生活经验与情感体验出发,自己谱写歌曲。创作歌词时,学生需要运用简练且具有感染力的语言来表达情感,有利于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六)音乐作品自由演绎

自由演绎音乐作品也是一种体验式教学策略,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表现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依据自身对音乐的认知,以不同的形式来进行音乐作品的表演。音乐作品的自由表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与创新精神。学生对音乐的认知与情感具有独特性,在自由演绎的过程中,能够彰显各自的风格。同时,自由演绎还能锻炼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与审美能力。在音乐演绎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利用不同的音乐表达方式,如节奏、旋律、和声、音色等,以表达自身对音乐的深刻理解,这有助于提升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

例如,在学习古典音乐作品《蓝色多瑙河》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组为单位,自由地进行表演。有的学生选择使用小提琴奏响旋律,悦耳动听的琴音就像奔流不息的河水,灵动而有活力。小提琴手以精致的运弓、精确的音准将《蓝色多瑙河》美妙的旋律表现得淋漓尽致,学生可以在某些段落适当地融入滑音和装饰音,以增强音乐的听觉美感。有的学生在和声部分使用钢琴伴奏,给旋律以丰富的和声支持。钢琴音色圆润,演奏时,可以通过各种节奏和力度变化来模拟河水波光粼粼、人们欢舞江边等景象。还有的学生以舞蹈来表达音乐情感,舞者穿着华美的舞裙伴着乐曲的律动起舞。在这欢快的旋律里,学生以轻快的脚步和优雅的舞姿展示了人们在多瑙河边的快乐与幸福。舞蹈动作可以与乐曲的旋律起伏及节奏变化相结合,如强拍时做跳、转动作,弱拍时做伸展、优雅的动作。

三、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音乐课堂体验式教学策略为学生开启了一扇通向音乐的奇妙世界之门,让学生在切身感受中领略音乐的神奇,音乐感知力、表现力以及创造力得到培养。体验式教学在丰富小学音乐课堂的同时,有助于学生全面成长,使其伴随着音乐蓬勃发展。随着教育领域的持续创新,体验式教学方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会起到更关键的作用,为培育新时代具有高音乐修养的青少年打下坚实的基础。

(宋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