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指导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实践

2024-12-31 00:00:00黄玉霞
天津教育·上 2024年12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首次提出了“过程性评价应有助于教与学的及时改进”这一理念,为教学理念的调整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新导向。在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背景下,优化评价方式作为重要任务,在教学实践中备受重视,对教学成果发挥着不容忽视的关键作用。教学评一体化模式的出现与应用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趋势,体现出教学评价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意义,有助于解决教学过程中目标定位不准确、评价方式单一、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有待提升等诸多问题,是构建高效课堂、达成全面育人目标的关键抓手。因此,在新课程标准的导向下,作为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者,我们要深入理解并切实把握教学评一体化的本质与内涵,以教材为基础,发挥学情的引领作用与评价的导向作用,强化学习目标、教学设计与评价任务三者之间的整体性与一致性,实现小学语文教学效率与效果的显著提升。基于此,本文立足于新课标视域,详细论述了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原则与具体路径,以期赋能核心素养新课堂。

一、新课标指导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原则

(一)生本性原则

在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过程中,生本性原则是其得以实现的最基本原则,教师要始终秉持“学生本位,情理并重”的教育观念,保障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人翁”,让教学目标与学生当前的能力水平相契合,并回应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学习规律。由此可见,只有教师深度落实生本性原则,教学评一体化才能在小学语文的教学活动中取得理想的成果。

(二)创新性原则

传统单一化、低效率的教学方法是阻碍教学效率与成果提高的因素,也导致教学评在实践中的长期分离。为了解决这一教学困境,教师需要树立创新性原则,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思路与方法,不断探索出丰富性、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与学生展开高效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不断优化教学方法,让教学设计更加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

二、新课标指导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路径

(一)基于多维角度展开综合分析,确定教学目标

在教师的备课工作中,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发挥着关键性的导向作用。在教学评一体化的视域下,教学目标所发挥的统领作用更是不容小觑,既指向教学想要实现的最终成果,又预示了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有效回应了“教(学)什么”“怎么教(学)”以及“教(学)得怎么样”三个核心问题,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开展评价活动的重要依据。因此,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中,教师需要开阔自身的教育视野,从多个角度出发,针对教学任务以及学生的具体学情确定综合性与全面化的教学目标,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奠定基础。而要想满足这一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需要着眼于课程标准、文本内容以及具体学习情况三个维度。下文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开满鲜花的小路》为例,展开详细分析。

首先,从新课程标准的角度出发,我们能够深切地认识到教学目标的设计需要始终联系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因此学生应该明确知道自身通过学习活动应当取得的预期成果。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教学目标存在多个维度,如语言信息目标、认知策略目标、情感领域目标等,但无论哪一个维度的目标都要基于新课程标准而展开,因此在设计《开满鲜花的小路》的教学目标时,教师也需要立足于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去评估教学目标。

其次,从文本分析的角度出发,教学目标的设计需要有针对性与指向性,因此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计工作中就要关注教学内容的特点、要求、重点与难点,既要从宏观角度把握教学内容,又要从微观角度分解学习目标,真正做到基于文本展开规划,基于规划设计阅读行为。在这一角度,教师通过分析活动所建立的教学目标要有助于学生明确自己在阅读活动后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策略与思想体悟,正因如此,目标的设计不能生搬硬套,也不能一成不变。《开满鲜花的小路》所属单元的人文主题为“春天”,该故事以春天为背景,充满了春天的气息,语言美、人物美、结构美、画面美,传达了美好的情感,因此教师在设计学习目标时,也要结合这一童话故事的特点与故事背景,展开针对性的设计与指导。

再次,从具体学情分析的角度出发,在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凸显,因此教学目标也需要对标学生的具体学情展开合理设计,立足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能够“跳一跳摘到桃子”,既保障教学目标的可实现性,又保障教学目标的可评估性,为后续教与学的设计提供有效保障。《开满鲜花的小路》属于二年级下册的课文,该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及预习能力,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童话故事能够调动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他们对“春天”并不陌生,在此前的学习活动中已经积累了很多好词好句,这些都是本次教学的有力抓手。但是学生在遣词造句、重点词句的理解方面还有待提升,需要教师的指导。

最后,通过对以上三个维度内容的分析与探究,我们可以确定以下教学目标(如表1所示),对后续的教学设计起到引领与统筹的作用。

基于新课程标准、具体学习情况以及文本三个维度的分析,所确定的教学目标具有引领性,是可以操作与检测的,保障了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成果。

(二)针对教学目标,贯穿教学始终,设计评价活动

教学目标是否能够通过教学活动得到有效落实,是评价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在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思维历程与思维质量,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可以被评价。因此,教师可以基于“以终为开”的评价理念,通过落实嵌入型评价、设计评价量规等方式,保障教学评在实践过程中的一致性。

首先,嵌入型评价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针对教学环节、学生具体情况等多种因素,让不同的评价方式贯穿于教学评价始终,使评价成为教学活动的指向标与测评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树立嵌入型评价的意识,在重视终结性评价的同时,强调过程性评价,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详细记录。在此基础上,教师要进一步基于适合学生的评价标准进行分级描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反馈与针对性的指导。同时,教师要尽可能地保障评价主体多元化,从多个角度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例如,在《开满鲜花的小路》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通过课堂提问与反馈及时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与课堂表现,同时在完成教学活动后以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以及学生互评等多种方式展开综合性评价。

其次,学生的学习与表现是综合能力的体现,因此教师的教学评价也不能“随心所欲”,而应更加强调合理性与公正性,给出既定的判断标准,设计评价量规就显得尤为重要。评价量规通常包括评价要素、等级标准以及具体指标三个维度,教学要素需要指向教学目标,等级标准与具体指标既可以是教学评价的标准,也可以是学生自我评价与互评的关键依据。在《开满鲜花的小路》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设计以下评价量规(如表2所示)。

(三)落实以评导教,指向教学评价,规划教学活动

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教师需要结合教学评价推动以评导教,设计出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让“教学评一体化”真正落实于实践活动中。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中,教师要以教学目标为基准,结合新课程标准的具体需求,在教学活动中充分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首先,通过对教学目标与教学评价的分析可以发现,《开满鲜花的小路》一课的童话之美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但是关于规范书写、自主识字等知识技能评价维度则有可能成为学生的学习障碍,导致学生学习的流畅性受阻。因此,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中,教师可以利用影音视频、故事插图等资源进行导学,充分强化学生的阅读期待。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事先设计“预学单”,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学习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重难点,同时掌握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有的放矢,针对性地展开教学设计,真正做到“以学定教”。在本课的“预学单”中我们发现,“快递员、邮局、包裹单”等词汇对学生而言存在一定的难度,教师在后续教学规划中应该更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难点。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导学的方法,让学生先从文本中出现的小动物出发,再认读词串,梳理关系,保障学生思维的渐进性与学习活动的流畅性。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链:

问题1:邮递员黄狗在哪里工作?

问题2:邮递员黄狗的工作内容是什么?

问题3:鼹鼠先生高兴地打开包裹,包裹里面有什么?

问题4:这些小颗粒是什么?

问题5: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叙述一下文章讲了什么故事?

问题6:课文中“美好的礼物”指什么?

问题7:你的生活中还有什么也属于“美好的礼物?”

(四)细化学习过程,推进以评导学,优化教学环节

在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贯彻始终的“评”是密不可分的,只有保证三者之间的联系性与一致性,才能确保这一教学模式真正达到理想效果。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不断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双重发展,让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人翁”,而教师则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路人”,使教与学的效果互为标准,评的方式调控其间,以高效的“教”推进更高效自主的“学”,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

在《开满鲜花的小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具有趣味性与生动性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自助互助学习、相互配合完成学习活动等方式,实现文本之间的多层次、多维度交流,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发展智慧。在学习本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角色互换等方式,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学习活动。同时,学生可以在组内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故事,并让其他小组成员指出存在的问题。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结合“‘美好的礼物’是指什么”这一问题,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调动思维的活跃性,再引入作者的个人生平,并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阅读作者的童话故事集,从而深切认识到何为“美好的礼物”。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纵深发展的背景下,新课程标准的导向让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应用成为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小学语文的教育教学者,要深切认识到教学评一体化模式的价值与意义,在教学设计中充分遵循生本性原则与创新性原则,通过确定综合性的教学目标、明确多样化的教学评价、落实以评促教及以评导学等科学路径,让小学语文教学绽放新的光彩,突破传统教学中教学评长期分离的困境,为学生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也让核心素养教育目标真正落实于语文课堂实践中。

注:本文系广西玉林市教育科学规划2023年度义务教育新课标落地实施关键问题研究专项课题“新课标指导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23YZ1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宋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