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实现学生阅读和写作技能的融合发展”,在此要求下读写结合教学方法受到了英语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也成为教育实践中的热点话题。初中阶段,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英语基础,处于英语能力与水平发展的关键时期,读写结合教学法意味着教育工作者需要打破阅读与写作孤立存在的教学状态,将两者相结合,形成整合式的教学活动。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所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阅读与写作存在着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只有将二者有机融合,才能够让阅读推动写作的发展,以写作深化阅读的成果,既帮助学生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又能够发展其语篇意识、逻辑思维能力,全方位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相匹配。基于此,本文立足于新课程标准视域下,详细探究初中阶段英语读写结合的实践路径,以期抛砖引玉,让英语课堂教学更具结构性、综合性与全面性,为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一、基于教学内容,指向读写结合,整合教学思路
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制约,不少英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将阅读与写作长期分离,尤其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很少渗透写作理念与方略,而是以简单直接的“词汇+语法规则”分析模式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文本与解读。实际上,阅读语篇中所蕴含的主题意义、文本架构,既是写作教学的重要依据,也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吸收与内化文本内容。由此可见,教师需要从教学内容出发,从读写结合的视域下关注教学中的“话题语言”与“功能语言”,让学生能够对所学内容形成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
在人教版初中英语七年级教材中,每个单元涉及的阅读与写作主题高度相关,不仅如此,阅读语篇的难度适中、结构清晰、主题明确,可以为写作任务的完成提供有效助力。因此,教师在备课时需要基于读写结合的教育理念,使阅读任务与写作任务相辅相成、彼此促进,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思路,在写作教学中体现阅读思想,推动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以七年级下册Unit9《What does he look like?》的教学为例,本单元的阅读语篇讲述了一位警察绘画师的工作内容,而本单元的写作任务则要求学生根据任务的特征进行描写。因此,阅读语篇的教学中,教师就需要围绕与外貌有关的话题语言以及用于特征描写的功能语言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将语篇视为可参照的写作摹本,并且积累写作任务所需要的句型结构、重点词汇,在语篇阅读中深化对其应用方式与应用路径的理解,从而让学生在完成写作任务时拥有更丰富的知识储备与写作思路。同时,在写作任务教学中,教师也需要联系阅读语篇,让学生在将阅读内容转化为写作素材的过程中,对语篇中词汇运用的精准度与句子结构的巧妙性深化理解,并以此为基础积极探索其他的写作表达模式。
二、以阅读为先驱,发挥多重作用,提升写作品质
在读写结合视域下,阅读是写作活动的重要先驱,也是学生获取英语知识、提高英语技能的重要路径。正因如此,在读写结合中,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关注与培养,发挥阅读的先驱性,保障读写结合目标更好的完成与落实。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发挥阅读语篇的多重作用,让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学习积累素材、提炼灵感、明确主题写作的要求,当学生能够用写作的视角审视阅读内容,那么写作品质的提升便指日可待。在以阅读为先驱的读写结合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写作思路、写作技巧、语言习惯等角度出发进行不断渗透。
以人教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4《Where’s my schoolbag》的教学为例。这一单元中,共有形式不同但主题相同的两篇阅读文本,写作任务也围绕着“物品位置”而展开,因此教师就需要抓住阅读内容与写作任务之间的联系性。从写作要求出发,强调阅读文本中的重点内容,为后续学生的写作奠定基础。例如:“In our room,my books and tapes are in the bookcase.”这一句话中“and”的用法就比较巧妙,也是我们描述位置空间时避免赘述、简练表达时的常见用法。因此,教师就可以结合对话阅读的内容与图片,生成新的改写任务,让学生能够利用“and”生成符合要求的新句子,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丰富写作的思路与技巧,使阅读文本成为学生本身的“素材库”。
同时,阅读教学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提高表达能力,更为“地道”与准确。尤其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不少学生在英语写作时存在较为明显的“英译汉”现象,导致所写的句子显得累赘且不“地道”,导致学生不必要的失分。例如:表达“学习英语很重要”时,部分学生会出现“To study English is very important”或“Studying English is very important”等表达,这样的表达没有明显的语法错误,但读起来较为别扭。因此,以读促写不仅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思路与技巧,更要让学生在阅读中自然而然地形成语感,掌握英语表达习惯,最终实现厚积薄发。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时就不能仅满足于对课内语篇逐字逐句的分析解读,而应不断引入丰富且多元化的课外语篇予以补充。例如:在人教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10 《I’d like some noodles》的教学活动前,教师可以布置增加学生阅读量的学前任务,如以“What food from which country do you like to eat? ”让学生查找相关的英文资料,丰富学生的阅读量,也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三、以写作为助力,体现写作优势,培养阅读能力
读写结合包括以读促写与以写助读两种形式,在教学实践中前者较为常见,教师对后者的重视程度与应用频率有待提升。实际上,写作也是辅助学生阅读成果、强化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方式。教师可以将写作贯穿于学生读前、读中与读后三个环节,充分发挥写作的优势,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
首先,从读前写作的角度而言,教师可以在阅读活动开始前为学生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在写作中对阅读主题展开初步的猜测与思考,为后续的教学活动奠定基础。同时,教师还可以阅读语篇的主题、内容为依托,让学生进行独立写作,最后通过将自己的写作内容与语篇的对比,深化对语篇内涵的理解与感受,从而营造积极的学前氛围。例如:在人教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2《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的阅读教学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自行写一篇阐述运动是比看电视、玩游戏更好的放松方式,鼓励大家积极参与运动,体会其中乐趣的文章。在阅读教学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将阅读语篇与自己的写作内容进行对比修正,更为深刻全面地感受到阅读语篇在结构、表达等方面的优势与可借鉴性,明确自己在写作中所存在的问题。
其次,从读中写作的角度出发,教师可以通过写作引导学生从写作中提炼阅读思路,推进学生的深入思考。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下册Unit1《what’s the matter》中,包含了一篇公交车司机和乘客挽救一位老人生命的文章,教师就可以围绕阅读教学内容布置如下的写作任务——首先,从被拯救的老人角度出发,为司机与乘客写一篇感谢信;其次,将“He expected most or all of the passengers to get off and wait for the next bus”以第一人称进行改写。在阅读活动中穿插写作任务,有助于实现学生阅读思路的外显,将阅读所学的知识与内容进行统整。
最后,从读后写作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利用写作任务帮助学生强化阅读理解、丰富阅读思考。在每单元的阅读教学完成后,教师可以布置“好词好句积累”“阅读感悟”“文本纲要”三个读后写作任务,让学生能够将阅读中的重点与思路具体保存下来,通过写作对教学内容进行结构化整合,并不断积累阅读经验,生成个性化的良好阅读习惯。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纵深发展的背景下,读写结合已然成为初中英语教学的发展趋势,对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升与核心素养教育目标的落实起到了不容忽视的重要影响。作为教育工作者,为了让读写结合真正发挥理想化教学效果,我们需要首先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在读写结合的视域下审视教学内容、整合教学目标,在保障阅读与写作目标特点充分发挥的基础上,促进二者之间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实现教学效率与成果的双重发展,使初中英语教学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充分顺应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趋势要求。
(侯金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