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及策略研究

2024-12-31 00:00:00毛晓青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4年23期

摘 要: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育人理念的今天,思政一体化建设被反复提起。学校应以建设思政一体化教师队伍为起点,全面夯实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智力基础,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青年。在建设思政一体化教师队伍时,学校首先应转变固有的教育理念,逐步凝聚建设合力,全面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构建管理模式,高度重视自身建设,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积极完善体制机制,提供扎实条件保障,确保教师能够获得更多学习深造的机会,深入领悟立德树人理念的内涵,正确指导教书育人工作。

关键词:思政一体化 教师队伍建设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23.056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化,思政教育被反复提起。思政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成为学校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中的重点。但是受传统育人理念的影响,思政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质量不佳,教师的教学观念较为滞后,管理模式不够健全,教师专业有待提升,学校条件保障机制有待完善。基于当前的建设困境,学校应探索新的发展路径,紧跟时代发展的进程,加大对思政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投入和支持力度,着力解决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作的难题,实现终极育人目标。

一、思政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现状

1.教师教学观念滞后

在素质教育工作进入“深水区”的今天,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受到了教师的关注。教师主动拉长战线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全面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但有的教师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教育观念滞后于时代,存在急于求成和拔苗助长的问题。在建设思政一体化教师队伍时,学校面临较大的阻碍,整体的建设质量和效率不佳。

2.教师管理模式不健全

在全面建设思政一体化教师队伍的过程中,学校应高度重视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逐步完善教师培训机制,构建立体成熟的教师管理模式。学校所建立的教师管理模式从整体上来看是一体的,但是学科之间仍然存在较大的壁垒,思政课一体化发展备受阻碍。教师缺乏与同行交流沟通的意愿,机械性地完成教学工作,没有站在长远的视角综合了解不同学段学科的基本学情,忽略了对教学内容的有效过渡,影响了学生其他阶段的思政学习。一部分教师对思政一体化建设的认知不够全面,没有与同行交流沟通,在跨学科、跨学段教学研究中频频碰壁,逐步失去了思政教育的能动性和自信心。

3.教师素质能力有待提升

思政一体化建设是素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体的建设质量和教育水准与教师密切相关。在全面探索新的建设路径时,学校高度重视思政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加强学科交流和学段交流。但是作为教书育人的主角,教师在教书育人中忽略了理论与实际的有效统一,自身的综合素质不佳,教学能力有待提升。在进入信息时代后,知识更新换代周期越来越短,教师应主动更新知识库,提升综合素质及专业素养。但有的教师忽略了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仍然沿袭传统的教育理念,没有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主动调整教育路径。有的教师在教学方法、知识结构方面有待提升和优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最新发展成果的理解和认知较为片面,个人的综合教育能力较为有限,只能够完成基础教学工作,参与科研工作的热情不足,所采取的思政教育方式较为单一和传统。

4.条件保障机制不完善

在全面推进思政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学校越来越关注思政工作。但是有的学校综合实力有限,思政课教师的经费保障不足,资金分配存在诸多问题,整体的教学研究工作进度得不到保障。随着思政一体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用于教师发展的资源和平台较为有效,思政一体化教师队伍保障机制有待完善。学校没有从教师社会保障、工资待遇、发展前景着手,整合多种条件保障措施并制定激励机制。教师的成长发展需求得不到满足,职业成就感和获得感迅速下降。

二、思政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1.有助于培养时代新人

作为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的课程,思政课程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重担,历史底蕴比较深厚。教师应结合思政教育的政治性和坚定性特征高度关注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在全面建设思政一体化教师队伍时,学校应理性分析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转变教师的错误认知,给予教师学习深造的机会,确保教师能够以较强的教育引导能力教育学生。在教师的耐心指导下,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始终保持正能量,自觉接受教师的指导,纠正错误的思想倾向。由此不难看出,思政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有助于培养优秀合格的时代新人。

2.有助于落实立德树人理念

立德树人揭示了素质教育的本质及真谛,能够为解决“如何培养人”和“怎么培养人”的关键问题提供思路。在积极落实立德树人育人理念的过程中,思政课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思政课一体化有助于提升思政课教育质量和水准,加快立德树人理念的落实进度。在全面开展思政教育时,教师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离不开思政一体化教师队伍。学校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实环境以及终极育人目标主动提升教师队伍质量及水准,着力建设教师队伍,能够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教师能够以丰富的教育经验、先进的教育理念以及扎实的教育功底高效开展学生教育工作。因此,思政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对落实立德树人育人理念大有帮助。

3.有助于促进思政课的协同发展

与其他课程相比,思政课堂的教育功能更为强大,能够在提升学生能力,丰富学生知识储备的同时发挥价值引领和政治引领的思想教化作用。在积极建设思政教师思政一体化教师队伍时,各学段、各学科的思政课实现了协同发展,教师能够秉承坚定崇高的政治信仰,自觉调整个人的教书育人行为,主动与他人交流沟通,逐步形成教师共同体。教师队伍开始以“共同体”的形式存在,思政课教师与科任教师的交流活动越来越频繁,教师之间能够主动分享工作经验和教训,各学段和学科思政课实现了协同发展,综合育人质量和教学水平迅速提升。

4.有助于满足教师成长发展需要

教师的成长发展关乎整体的教育质量。在全面建设思政一体化教师队伍时,教师的成长发展进度逐步加快,政治素质迅速提升,业务能力越来越强。学校应给予教师学习深造的机会,适当提升对教师队伍的能力素质要求,鼓励教师紧跟时代发展的进程紧密融合理论与实践,积极创新教育方法和教学设计,将创新意识根植于心,整合多种教育对策和技巧。在学校的支持和鼓励下,教师的综合素养有所提升,成长发展需要得到了满足,能够真正成为教育领域中的“领头羊”,主动为教育事业建言献策。

三、思政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

为了充分发挥思政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的多元优势,学校应全面打破教学传统,坚持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加大师资力量建设的投入,着力打造强有力的思政一体化教师队伍。

1.转变固有理念,逐步凝聚建设合力

作为新时期思政课改革的关键举措,思政一体优化教师队伍建设耗时耗力,学校应紧跟时代发展的进程主动践行现代化的教育观念,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模式,营造开放、民主、合作、共享的思政一体化教师教学氛围。首先,学校应高度重视教师的教学研究,始终坚持以研促教的教育理念。思政课一体化发展离不开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为了保障思政课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学校需要面向全体教师,打破教师的思维定式,不再直接将学科教学工作与思政教学相等同,强化教师对个人思政育人工作职责和任务的理解。确保教师能够处理好思政教学与学科教学的关系,在统筹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抓住教学重难点,提升教学实效,打造智慧课堂。

其次,学校应全面贯彻落实新课改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成长规律以及思政教育教学规律统筹管理各个学段和学科的教育资源,指明思政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思路及方向,理清主体并抓住重点。教师需要协调和平衡教与学的关系,主动与学生交流谈心,坚持因材施教,主动转换师生角色,活跃课堂教学氛围,积极扮演学习顾问的角色,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价值观念,提升学生的获得感。最后,教师应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思路,处理好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关系,抓住思政课一体化发展契机,提升整体的课堂教学质量。

2.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构建管理模式

在思政课一体化背景下建设教师队伍时,学校首先应加强系统设计以及统筹管理,积极优化管理架构,抓住思政课一体化发展的契机,整合多种教师队伍建设举措,建立健全一体化管理机制,鼓励教师统筹协商,共同交换意见,积极支持配合各自的思政教育工作。其次,学校应整体规划教师队伍建设目标,在科学引领中提升教师队伍的工作效率和整体素质,有序开展各个学段和学科的教学工作。教师队伍建设目标设置的整体性不容忽略,学校应综合考量学段和学科的教学现状,结合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正确指导思政课程改革的方向,整体规划教书育人目标,实现对症下药。

最后,学校应积极打造互动平台,完善联动机制。不同学科和学段的教育目标各有不同,但是共同指向素质教育和立德树人。在全面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过程中,学校应高度重视教育合力,抓住思政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及重点,积极打造教师交流互动平台,为教师的一体化备课、一体化培训及一体化评价铺路。其中,互联网平台的整合利用尤为关键,有助于突破时空限制,实现各学科教育资源的有效协调和高效利用。学校应关注教师之间的交流借鉴,促进思政一体化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

3.注重自身建设,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离不开教师,教师需要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理性分析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必要性,抓住学习深造的机会,用良好的创新意识、专业素养以及较高的理论水平出色完成教书育人工作。首先,教师应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信仰,逐步强化价值认同,以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使命,将科学方法和学科核心知识传递给学生。学校需要强化教师的政治认同,深化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组织教师学习四史,更新教师的知识库,提升教师的幸福感及成就感。确保教师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学生思想工作,强化自身的价值认同。

其次,学校要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拓展教师的知识视野,从整体上纵向推进思政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在人类文明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社会各界对思政课越来越关注,思政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尤为关键。学校应夯实教师的理论知识基础,开拓教师的知识视野,鼓励教师认真钻研专业知识,深度剖析学科教材,了解社会实践热点问题,深入浅出地讲解学生比较关注的社会问题,在教学中游刃有余地开展育人工作。最后,学校需要高度关注教师的学术研究,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科研水平,鼓励教师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教师的科研能力关乎整体的思政教学水平,学校应从基础着手、从小处抓起,高度重视各学科教师之间的科研合作和信息共享,鼓励教师在科研中联系生活实际主动总结经验教训,实现思政课的内涵式发展。

4.完善体制机制,提供扎实条件保障

在着力打造思政一体化教师队伍时,学校应严把业务关、师德关及政治关,高度关注学风、教风和校风,全面落实好教师选用工作、管理工作和考核工作,构建完善的激励机制,确保各项政策能够顺利落地。首先,学校需要建立健全教师一体化选拔机制,加快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进程,高效管理教师队伍,充分发挥课堂的教学主阵地作用。教师队伍结构组成分析是第一步,在选拔教师队伍时,学校应综合考量教师的学历背景、专业、年龄以及性别,优化教师结构,提升整体教师的综合水平及专业实力,确保结构一体化目标能够顺利落地。在此基础上,学校还应综合考量思政教师的师资配比,加大专职教师引进力度,适当提升思政课教师师资配比,严格落实上岗培训工作,不断扩大教师队伍规模,保障整体的思政课教师队伍质量和教学水平。其次,学校应积极完善教师一体化培训机制,确保教师能够将活到老、学到老的发展理念根植于心,自觉参与学校的师资培训活动,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在建立教师一体化培训制度时,学校应以跨学段、跨学科教师一体化培训为主导,拉近各学科和各学段教师的距离,促使教师在跨学段交流的过程中了解不同阶段、不同学科的思政教育现状,主动学习同行的优秀经验,实现自我提升和自我教育。最后,学校应逐步完善教师一体化考核机制。在思政课一体化的现实背景下,社会各界对思政教育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学校应以发展壮大教师队伍为起点,及时清退不合格的教师,积极引进优秀人才,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严格考核教师。

综上所述,思政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关乎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质量和水准,对培养时代新人、落实立德树人育人理念、促进思政课协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教师的成长发展需要也能够得到满足。学校应从转变理念着手,积极加强顶层设计,高度重视自身建设,完善体制机制,在凝聚建设合力的过程中构建立体成熟的管理模式,稳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确保教师能够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责任重担,将学科教育和思政教育融为一体,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石海泉、霍雪辉《存量优化与增量培育:思政课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探论》,《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年第43期。

[2] 董静《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的对策研究》,《中国高等教育》2021年第22期。

[3] 李鑫、郑敬斌《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探析》,《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年第6期。

[4] 王祉晴《新时代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一体化培养的路径探究》,《成才》2023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