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融入分层教学

2024-12-31 00:00:00李兴花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4年23期

摘 要:初中生性格较为叛逆,产生了一定的厌学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对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质量造成了影响。想要解决这一问题,便可通过分层教学的模式,根据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本文简要说明新课改对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要求,并对分层教学进行介绍,总结如何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融入分层教学,希望能够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语文 作文教学 分层教学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23.018

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传统教育理念往往会忽视这一差异性,教学活动过于单一笼统,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要求,正因如此,部分学生往往难以提升自身的学习成绩,而部分学生则长期名列前茅。考虑到这一问题,教师需要转变传统教育理念,通过分层教学的模式,将学生分为多个不同的层次,并针对各层次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帮助,以此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新课改对作文教学的要求

1.重视学生自主性

新课改要求写作教学能够让学生拥有更强的自主性,让学生更为主动地完成写作。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适度调整对写作知识与技巧的直接传授,将重点转向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意味着鼓励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写作实践中,使写作成为他们表达自我思想、情感和观点的一种自然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促进学生正确认识并珍视写作活动对于个人成长及思维发展的重要性及其带来的积极影响。

2.体现作文独创性

相较于阅读,写作是一种表达的方式,学生通过写作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者将自己所看到的事物表达出来。教师需要在展开作文教学时,减少作文的形式化,淡化作文标准,给予学生更为自由的写作空间,但这并不代表着教师可以完全忽略写作的所有要求,类似于文体之间的差异与硬性要求,仍需要教师教授给学生。要让学生用更为自由的风格表达更为自由的内容。

3.加强写作体验性

新课改要求初中语文作文教学重视学生的个人体验,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将传授教学知识转变为学生自主感受知识。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将生活体验融入写作以及学习当中,帮助学生深入挖掘自己的创作动机,并产生创作与表达的欲望,让学生能够更为主动地将自己的情绪带到写作之中。

4.教师评价科学性

教师的评价不仅关系着学生的学习质量以及学习效率,还会对学生的学习欲望造成影响。尤其是在写作教学当中,教师给予学生的评价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写作热情。教师应不断优化评价内容与评价方式,既要确保学生对写作保持热情,也要避免过于严苛的评价标准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强化评价给学生带来的情绪价值,淡化评价对学生写作热情的影响。

二、分层教学的概念

分层教学即是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潜力倾向,将水平相近的学生各自划分为不同群体,针对每个群体提供不同的教学方案,确保每个群体都能够通过不同的教学模式得到更为优质的学习环境,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方法,让所有学生的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三、语文作文教学中融入分层教学应当遵循的原则

1.有效性原则

教师想要在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落实分层教学,必须严格遵循有效性原则,确保分层教学的有效实施,明确分层时需要注意的诸多因素。不仅将学生进行分层,还要根据学生的层次,配备不同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够在分层教学模式下得到帮助,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以及学习质量。避免分层教学虚有其表,仅对学生分层,未对教学分层。

2.全面性原则

教师要将分层教学面向全面学生,确保每个学生都有适合的层次,避免某一学生无法融入被分配的层次当中。在分层教学中,教师也要确保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能够照顾到所有学生,要在区别对待不同层次学生的同时,让分层教学的优势辐射到每一个学生身上。

3.灵活性原则

想要让分层教学的作用最大化,教师需要选择更为灵活的教学模式以及分层模式。教师在为学生分层时,不仅要考虑到学生的能力水平、知识水平等,还需要考虑到学生的生活习惯以及学习习惯,更为灵活地分层。同时,教师也要开展更具动态化的教学,通过灵活的教学模式,照顾到每一个层次的学生,确保整个课堂教学能够循序渐进地展开。

4.互补性原则

互补性原则主要体现在分层教学活动的学生互动之中,教师应鼓励各层次之间的学生相互帮助,共同解决问题,让学生能够将自己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展现出来。除了学生之间的互补,还有学生自身的互补,教师在展开分层教学时,应处理好学生的优势以及劣势,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优势与劣势,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既要利用学生的优势,也要引导学生不断找出自己的劣势所在,并找出弥补劣势的方法。

四、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分层教学的优势

1.适应我国教育发展现状

新课改对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提高教学效率,还要保障学生在接触习作课时,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写作当中。分层教学能够满足这一需求,通过分层教学模式,能够有效落实因材施教理念,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确保所有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避免学生因无法理解相关知识产生负面情绪。

2.构建更融洽的师生关系

不可否认的是,师生之间的关系永远存在着一层隔阂,这层隔阂便会对学生的学习欲望造成影响。在传统教育理念下,这份隔阂来源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不理解,教师的教学内容主要为知识点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体验,部分学生即便难以接受教师的教学节奏,也不愿主动提出意见,教师也难以意识到自己的教学节奏过快。而分层教学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将学生分为多个不同的层次,根据学生的层次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让所有的学生都能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将教师塑造成一个能够理解学生的形象,学生便更愿意主动向教师表达自己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尤其是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考虑到初中生的叛逆心理以及写作的自由性,便可通过分层教学,为师生提供更为舒适的沟通环境,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才能减轻学生的叛逆心理,更愿意主动向教师询问写作的相关问题。

3.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同时也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明确写作是学生的自主行为,通过分层教学模式,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到相应的教学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写作,并逐渐对写作产生积极情绪。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在写作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长期处于更为舒适的学习环境,并逐步提高自身的学习质量以及学习效率。

五、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融入分层教学的策略

1.帮助学生理解分层教学的本质

在初中阶段,学生已具备一定程度的自尊心,特别是那些学习成绩不尽如人意的学生,对其自尊心的保护尤为重要。因此,当教师实施分层教学策略,将学生依据不同标准划分成多个层次或组别时,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分层教学的核心理念,并以更为温和的方式阐述其意义。在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若欲对学生进行分层指导,可基于学生对特定习作课程的掌握程度来进行。在解释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巧妙地避开直接提及学生的能力差异,转而强调分层的依据在于学生的其他特质,如生活习惯、成长环境及学习习惯等。此举旨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避免因分层而挫伤其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此外,教师还需向学生解释清楚,分层教学并非意味着“区别对待”,而是为了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获得针对性的帮助,从而实现真正的教育公平。这样的解释有助于消除学生可能产生的不满情绪,促使他们更加积极地配合分层教学,以更好地掌握写作技能。

以热爱生活,热爱写作一单元为例,教师在实施分层教学时,可根据学生的写作水平将其分为三个层次。为平衡各层次学生的心理感受,教师可利用该课的教学内容来阐释分层的原因。对于第一层次的学生,教师可指出其观察力较强,并将此作为后续差异化教学的部分依据,减少对写作方法的直接教授,鼓励学生通过个人体验来完成写作,从而激发其自主创作的动力。针对第二层次的学生,教师则强调其对校园生活的热爱,并适当传授写作技巧,引导学生将身边的事物转化为文字表达,增强写作过程中的体验感。而对于第三层次的学生,教师可着重强调情感体验的重要性,并将其融入教学内容中,既帮助学生理解写作需融入个人情感,又传授必要的知识点,以提升其学习能力。

2.分层展开教学活动

在对学生进行分层后,便可分层次地设计教学方法,规划教学内容。语文写作教学较为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设计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时,应当重点考虑到实践性,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为其布置不同的写作任务,并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相应的帮助,确保所有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写作。针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直接为其布置习作任务,让其直接进行写作。对于学习能力或者写作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教师便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写作素材,给予一定的指导,或者将习作课的重点部分介绍给这部分学生,让其依照教师讲解的内容完成写作。针对部分难度较高的习作课,教师在面对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时,也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针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只需要简单讲解写作技巧即可,而针对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则需要将讲解的重点放在写作的本质方面,让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先理解写作的含义,再去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以如何突出中心一单元为例,在教学前期,可根据学生的作文内容,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的学生能够完整展现出作文的中心,确保作文中的所有内容都能紧紧围绕中心发展。第二层次的学生对作文的中心有一定的了解,并在写作的过程中刻意控制内容的走向,避免作文跑题。第三层次学生的作文很难表明作文的中心思想,很容易出现跑题、流水账等情况。针对第一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将教学的重点在行文风格方面,引导学生更为自由地写作,以此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针对第二层次的学生,教师则可以通过阅读资源,为其展示如何紧紧围绕中心写作,对偏题的部分进行删减。针对第三层次的学生,教师便可通过鼓励学生阅读,让学生挖掘阅读资源中的逻辑性,并将逻辑性带入到自己的写作过程当中,进而实现对写作内容的把控,以避免跑题等问题发生。

3.分层布置写作作业

语文写作教学的作业通常为作文,学生通过完成作文的形式,复习当天学到的知识,并加强对知识的应用。在布置分层作业时,不仅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分层布置作业,也可以按照学生的写作特点布置不同的作业。教师可以将习作SwYnzIufLmBhZWru5d/dNw==课教学内容作为核心,为学生选题,布置写作作业。教师也可为学生准备多个不同的题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行选择写作题目,同时帮助教师进行分层教学。教师也可根据习作课教学内容,为学生准备多个关键词,让学生选择其中一个或者多个关键词进行写作,并且要求学生的写作内容不会脱离教学内容。

以学习描写景物一单元为例,在布置作业时,教师便可让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完成对身边景物的描写,比如放学路上的高楼大厦、家中的环境或者教室窗户外的环境。针对写作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教师则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参考视频进行选择,比如桂林、泰山等地的景点航拍视频,让学生选择其一进行描写。通过将一些知名景点作为学生的写作素材,能够降低写作难度,在确保学生顺利完成作业的前提下,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4.给予学生分层评价

作文评价对学生的影响极大,积极的鼓励能够让学生更加热爱写作,而适当的批评也能够帮助学生找出写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避免学生产生骄傲心理。在对学生的学习成果或者作文进行评价时,教师应当做好对学生的心理预估。针对部分较为自卑的学生,教师要予以鼓励,委婉指出写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错误;针对部分容易骄傲自满的学生,教师则需要直接评价作文中优秀的部分以及存在问题的部分。另外,教师也需要根据学生近期的变化,给予相应的评价,对于成长迅速的学生,要给予积极正向的鼓励;对于出现明显退步的学生,则要帮助其找出退步的原因,鼓励其再接再厉。通过切实有效的评价,让学生保持对写作的热情,避免学生对写作产生负面情绪。

以《学写读后感》一课为例,教师在对学生作文进行评价时,既要从学生的写作能力入手,也要从学生的阅读能力入手。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作文内容,分析学生是否完整阅读某篇小说或者文章,对那些没有完整阅读的学生,教师则要求其完整阅读后再完成“读后感”写作,而针对那些完整阅读但是仍然对读物缺少充分理解的学生,教师则可以婉转表达“读后感”中缺失的部分,并引导其对读物再次进行阅读。对于部分内容完整、情感真实的作文,教师则可以给予较高的评价,作为激励的手段。

综上所述,学生之间的差异不容小觑,只有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方能保障所有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积极利用分层教学模式,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帮助,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 郭佳凤《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融入分层教学》,《亚太教育》2022年第20期。

[2] 谢文燕《初中语文作文评改课分层教学策略探究》,《中学教学参考》2022年第24期。

[3] 黄帆《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如何进行分层次教学》,《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2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