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现科学魅力,打造动人课堂

2024-12-31 00:00:00李雨函
科学之友 2024年12期

小学是孩子们的启蒙阶段,丰富的课程设置既能培养孩子们的兴趣爱好,也能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认知。在小学阶段开展科学知识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学生好奇心强、探索欲强的特点,不断引入科学实验。

在实际的科学实验活动中,学生在动手尝试过程中感受科学魅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并能够在主动思考中加强对科学知识的认知与理解。教师运用科学实验丰富教学内容,打造更具活力的科学课堂,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使学生能够在快乐学习中加强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导入实验,提升兴趣

从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性格出发,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进行教学实验,让学生在探究科学原理的基础上提升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同时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借助生活现象导入科学实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奇思妙想进行实践尝试,使学生在直观认知与实际感触中强化对科学原理的理解。

以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摩擦产生静电的方式去感受静电,使学生在直接感受过程中加强对“静电”这一概念的认知。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摩擦塑料尺,再吸附小纸屑的方式观察静电对于微小物品的作用,并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尝试。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结合自己的想法进行大胆尝试,并在尝试中慢慢验证自己的猜想,进一步感受科学的神奇。

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创新科学实验形式,在静电现象基础上引导学生感受电荷作用。如指导学生通过摩擦气球的方式给气球带电,然后观察气球之间的相互作用,加强学生对电荷相互作用以及静电原理的认知。

在创新科学实验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与感受,通过鼓励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更主动地思考问题,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结合生活实验,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让学生在生活细节之中寻找科学的痕迹,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使学生从科学角度去解释一些奇特的生活现象,也让科学观念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借助生活现象开展科学实验能提升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也能更好地给学生普及科学知识,不断提升他们的学习成就感,让他们在学习中找到乐趣。

创新探究,培养能力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在开展科学教学的过程中,也需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运用开放性的实验活动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探究,不断提升学生的动手、思考与创新能力。

科技在不断发展,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掌握科学知识的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理解去设计实验活动,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锻炼合作能力。如在学习与植物生长相关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进行猜想。让学生思考哪些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较大,并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猜想进行实验设计。让学生在构思过程中画好实验设计图,安排实验过程并设计对应的实验结果登记表格。

结合同一主题,学生会提出不同的想法,并在小组讨论中慢慢完善设计与想法。学生在尝试开展实验的过程中也能发现更多的问题,并在记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更多的学习经验,促进自身实践探究能力的逐步提升。

在引导学生不断推进实验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他们的实验过程与设计思路,锻炼学生的口才和语言组织能力。在学生进行成果展示时,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与引导,让学生更快发现解决问题的策略。如部分学生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会因多种原因而出现实验结果不满意的问题。教师可以结合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强化学生对实验问题的认知。这样的创新探究实验能培养学生的求知意识,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让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随着实验活动的开展,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实验活动,并能够在主动思考中加强对科学知识的认知。

小学阶段的科学教学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还能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发展,让学生在实验学习中掌握探究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念。在不断引入科学实验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打造更适合学生的趣味性实验活动,不断活跃科学课堂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更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意见。

在不断探寻科学原理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实验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并能够提高自身的多方面能力,学会运用科学的方式解决问题。在引导学生探究科学知识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引导学生感受科学魅力,让学生在学习中深刻认识科学发展的意义,在积累科学知识、掌握科学实验的基础上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与方向。

作者单位|兰州东方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