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骨头脆,不经摔。”这是老百姓在生活中经常说的话,那么这句话在临床工作中有借鉴意义吗?其实,老年人意外摔伤导致骨折甚至最终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病例不在少数。
创伤骨科主要接收的是四肢和脊柱创伤性骨折脱位的患者。这些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长期卧床,不能下床和进行户外活动,因此发生骨质疏松的概率将大幅度提高。那么,对于创伤骨科的患者而言,如何有效地预防骨质疏松,防止再发性骨折,提高生活质量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
骨质疏松常见于50岁以上的人群,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发生率会大幅度提高,这与雌激素分泌下降有密切的关系。对于创伤骨科的患者而言,长期卧床并且使用一些药物将会加快骨质疏松的进展。
不良的生活方式
紫外线能够促进人体钙的合成,但目前很多人长期在室内工作和学习,接触阳光的时间越来越少,钙合成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阻碍。此外,生活压力大、吸烟喝酒、长期卧床或服用糖皮质激素等因素都会导致骨质疏松的提前发生。
雌激素的大幅度缺乏
对于绝经的女性而言,雌激素的大幅度缺乏会导致破骨细胞的功能增强,破骨细胞让骨质被吸收,导致骨丢失。
目前临床上有多种方式可以判断患者是否有骨质减少的情况。
X线平片是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如果X线提示骨小梁稀少,骨密度降低,很有可能就是骨质疏松。然而,X线对早期的骨丢失不敏感。若X线提示骨丢失,患者需进一步接受骨密度检测。
骨密度检测准确、安全、快速且对人体无损伤,能够尽早诊断骨质情况。临床上已经将骨密度检测项目纳入40岁以上人群的常规体检,这有助于早期发现骨密度异常,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报告中显示T值≥-1.0为正常;-2.5 CT也是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CT图像为断面解剖,可以进行多平面重组,避免了X线组织重叠的问题,对于细微骨折更敏感。同时,CT检查在鉴别骨质疏松与骨肿瘤等其他骨病变方面也是非常有用的临床工具。 骨质疏松对心肺系统的影响 骨质疏松会导致胸椎变形,从而压迫心肺。骨骼畸形中最严重的就是胸椎变形,在比较严重的情况下可能压迫心肺系统,影响其正常功能。胸椎变形往往表现出驼背的体征,可能会伴随心悸、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甚至影响肺活量,导致呼吸系统异常。 骨质疏松对局部皮肤的影响 长期卧床的创伤骨科患者由于身体长时间受压,容易在压力较大的部位产生褥疮,这也是骨质疏松带来的潜在健康风险之一,后期往往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金钱治疗。 对于创伤骨科的患者而言,早期科学、规范的预防就是最好的治疗。在早期进行积极的干预能够有效地避免骨质减少,预防潜在骨折风险的发生。 加强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可以增加骨生成细胞的活性,促进骨质的形成。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可以利用休息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如健步走、慢跑、上下台阶、登山等,这样可以刺激骨细胞的增殖和骨质的形成,使骨骼更加坚硬。每周进行3~5次体育锻炼,每次控制在0.5~1小时。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助于将骨密度保持在正常水平,防止骨质流失。 注意日常饮食 摄入高钙食物对骨骼健康至关重要。奶制品、鱼、虾、芝麻、豆制品、紫菜、海带、新鲜蔬菜等都是丰富的钙源。花椰菜、栗子、燕麦、黄豆制品等食物富含钙质和维生素D,有助于骨骼健康。除此之外,有研究表明蒜头和洋葱可以强化骨骼。一些食物,如芦笋、菠菜等含有草酸的食物,可能影响钙的吸收,因此应该限制其摄入。少吃含酵母的食物,因为酵母富含磷离子,在体内会与钙离子拮抗,导致血钙降低。少喝咖啡、碳酸饮料,因为饮用过多的咖啡、碳酸饮料会对骨骼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科学合理补钙 根据中国营养学会的推荐,一般成人每日钙摄入推荐剂量为800毫克,而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的每日钙摄入推荐剂量为1 000毫克。维生素D的一般成人推荐剂量为每天200单位,而老年人推荐剂量为400~800单位。围绝经期和绝经后5年内的妇女体内激素分泌紊乱,增加了骨质疏松的风险,因此要尽早开展预防工作,减缓骨密度的下降速度。 规范使用药物 抗骨质疏松药物的使用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对骨骼有益的药物包括双磷酸盐类药物、阿法骨化醇片等。按时、按剂量服药能够起到补充骨质、改善骨质疏松的作用。 总体而言,适度运动、合理饮食和必要的药物预防措施有助于维护骨骼健康,减少骨质疏松的风险。 作者单位|上海市东方医院骨质疏松的伴随症状
骨质疏松的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