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焕庆的琢玉人生

2024-12-31 00:00:00解莹
科学之友 2024年12期

少年学艺 开启琢玉人生

少年时期,张焕庆就读于上海玉石雕刻厂(下简称“上海玉雕厂”)工业中学,较全面地学习了素描、速写、雕塑等课程,在掌握传统玉雕技艺的同时,打下了深厚的审美基础。毕业后,张焕庆被直接分配到上海玉雕厂工作,从此正式开启了自己的琢玉人生。

上海玉雕厂被称为“中国玉雕界的黄埔军校”,目前上海大部分著名玉雕大师都来自这里。“这段时间的工作经历对我玉雕技艺风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上海玉雕厂,张焕庆待了近十年。从“天然瓶”雕刻入手,张焕庆系统学习了在瓶上雕刻花、鸟和人物形象的技能。“天然瓶”雕刻是指以瓶子为主体,在四周雕刻一些花、鸟、鱼、虫等造型的雕刻形式,它是玉雕中最复杂的一个门类,既讲究整体构图的完整,又需要避免呆板,突出立体感和灵活性。通过日复一日的学习和练习,张焕庆掌握了基本的玉雕技法,技艺日渐娴熟。

钻研技艺 形成独特风格

张焕庆认为,每块玉都有其特点,玉雕师应努力去追求玉雕最完美的状态,敢于大胆创作。每一次创作都是一次磨炼,他在创作中更新技法,融合多种理念和思想,不断精进,不断创新,在作品题材上求变化,在作品构图上求精细,逐步提升自己的创作水平和审美素养。

在众多玉雕类型中,张焕庆尤其擅长花鸟雕刻,他依据材质的天然个性,力求雕刻出栩栩如生的花鸟造型。他在创作上追求写实,作品贴近实际、贴近自然、接近生活,逐渐得到收藏家的认可。谈到花鸟雕刻的创作,张焕庆感触颇深,他表示:“玉雕的最佳表现方式脱离不了现实生活,脱离自然的抽象手法不适用于花鸟的表现。只有尽力真实、尽力精致、尽力布局,才能更好地体现花鸟雕刻的特点。”张焕庆的花鸟雕刻既自然写实,又鲜活灵动,具有较高的技艺难度,在业内颇具代表性。

“经历了40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我在玉雕创作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立体雕技艺。”张焕庆的立体雕技艺在海派玉雕中非常具有代表性,他将传统祥瑞诉求和现代审美表现相结合,将传统雕刻工艺和现代面线手法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同时为海派玉雕注入了新的活力。

张焕庆的作品不仅追求艺术价值,同时兼顾实用价值。他在制作玉雕摆件的同时,开发、创作出笔洗、笔筒、花插等实用产品。荷叶笔洗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产品。此器选一整块玉料掏膛而制,用料不惜工本,纹饰繁复华美。整器呈荷叶形,叶心下沉,叶边向上内卷,形成内凹的洗心,底部和四周雕有荷花、莲蓬以及一只口衔灵芝的鹭鸶,荷叶造型与其他附属纹饰相映成趣,传递出“一路连科”的美好寓意。笔洗是文人墨客的常用器物,用玉石打造这样一个造型独特的笔洗,既文雅又充满情趣,别具一番风味。

带徒授艺 传承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代代相传,这其中不能缺少优秀的传授者、传承人。做传承人,不仅要继承技艺,而且要传授技艺。张焕庆很早就认识到技艺传授的重要性,他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一群人的事。1995年,张焕庆设立玉雕工作室,带徒授艺,先后培养了大弟子蒋宏利(中国玉雕大师)、二弟子杨勇(海派玉雕大师)、三弟子蒋大昶(中国青年玉石雕艺术家)。他们在继承张焕庆海派玉雕技艺的同时注重发挥个人特长,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为中国玉雕事业作出了各自的贡献。

海派玉雕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不断融合,不断创新,在玉雕技艺钻研和玉雕设计创新方面,张焕庆一直在努力。对于琢玉这件事,张焕庆干了一辈子,想了一辈子。对于未来,他寄希望于更多年轻人。他认为,玉雕的未来发展需要更多新鲜的血液,需要更多年轻的力量,只有不断推陈出新,玉雕艺术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