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教融合”视域下提升高职院校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对策

2024-12-26 00:00:00朱兰君
知识窗·教师版 2024年11期

摘要: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受重视度普遍不高,体育教学形式单一、内容简单,导致体育教学质量普遍不高,学生参与度不高。在国家提出“体教融合”概念的基础上,文章通过对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体育能力进行调查分析,提出相关的对策,以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

关键词:体教融合;高职院校;核心素养;高质量发展

一、“体教融合”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体教融合”是为了顺应新时期的要求,提升学校体育工作能力,为国家培育高素质的体育后备人才,储蓄高质量后备体育力量。“体教融合”本质上是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的结合,即学校选择竞技体育作为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将竞技体育作为学校体育教学的一部分,促进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合力发展,实现双赢。同时,“体教融合”将体育人才培养体系与竞技体育相融合,将竞技体育作为教育的一种手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体教融合”根本意义在于改变体育部门、教育部门单向闭合的状态,促进体育教育化发展。

二、研究方法

“体教融合”的研究可以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以全面、深入地了解“体教融合”的现状和问题。在2023年度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院级科研项目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研究者根据研究需要选择适合的工具,如设计访谈提纲、问卷量表等,以确保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2023年度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院级科研项目调查数据分析

(一)调查对象

本研究以高职院校学生为主体,制作调查问卷200份,在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随机选取200名学生填写调查问卷。

(二)调查结果统计

1.接受调查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从收集的问卷来看,高职院校参与问卷调查的员工男女比例男性为54.35%,女性为45.65%。参与问卷调查年龄最多的为18~20岁。

2.目前正常开展的业余体育训练项目分析

如表1所示,参加气排球和乒乓球的学生居多,其中参加足球和篮球的普遍为男性。

3.学生对“体教融合”的了解程度分析

经过调查可知,只有10%的学生表示对“体教融合”政策非常了解,其中男生为8%,女生为2%;45%学生表示一般了解,其中男生为25%,女生为20%;30%的学生表示听说过,15%的学生表示完全不知道该项政策,其中男生为5%,女生为10%。该数据从侧面反映了男生对体育运动的了解意愿和锻炼愿望比女生的更强烈。

四、研究成果

(一)体育核心素养现状评估

本研究通过对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0名学生的问卷调查,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可以归纳出以下几点。一是学生体育意识较为缺乏,自主运动能力较弱,运动习惯暂未形成。部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是娱乐、休闲、通过考试等,这些运动动机不能让学生持之以恒地完成体育锻炼,当目的达成即停止体育锻炼,缺乏相应的体育自觉性和健身习惯。二是高职院校忽视了对学生体育情感和品格的培养。高职院校在体育教学中缺乏对学生运动兴趣的关注,导致体育教学形式单一,无法满足学生的挑战意识,难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担当意识。

(二)影响体育核心素养的因素分析

1.体育课程设计安排影响学生体育学习积极性

在对高职院校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教学过程中,考核体系的创设与安排至关重要,既展现了学校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育计划和实施方案,又是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的基础。教师可以用课程的合理安排、考核体系的合理创设来提升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引导学生积极投入体育学习。

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在体育课程安排、考核体系创设上与当代学生的发展需求不相符,偏重理论性教学或基础性教学,缺乏实践教学和阶梯式教学,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方面,高职院校更注重学生的学业,忽视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教育,导致体育教学课程安排不合理,影响学生的运用能力;另一方面,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高职院校对学生体育课业的考核方式不科学,影响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

2.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制度建设不充分,影响学生的体育素养培养

完善的教学制度是保证高职院校学生体育教学管理和体育核心素养培育的重中之重。当前,高职院校普遍缺失体育教学的制度,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加快体育教学制度和教学标准的创新性建设。现阶段,部分体育教师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对学生的知识性教学过于看重,忽视了学生体育能力、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导致部分具有竞技性的体育活动难以开展。

同时,高职院校更注重教学任务的完成率,在实践的过程中融合过程形式化严重,育人初心与实践效果存在偏差。此外,我国对高职院校、教师的评价以科研成果为主,高职院校与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无形之中就会以评价为契机,精心准备科研课题,更关注热点课题的完成情况。这样一来,人才、项目都会趋于同质化,教师对“体教融合”实践式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降低,限制了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养全覆盖的步伐。

(三)体教融合的优势与挑战

目前,我国经济获得快速发展,推动了体育产业的稳步发展,国家逐渐构建“面向人人”的学生竞赛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厘清了“体教融合”发展路径,提升全体学生的竞技体育水平,促进学校体育现代化发展。同时,在“体教融合”过程中,高职院校还面临着一定的挑战:一是在体育特长生的输送环节,某些运动项目由于对接的特色学校较少,优秀的运动员没有合适的接收单位,造成培养的人才流失;二是部分高职院校并没有高素质的专门教练员,体育教学经费不足;三是部分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仍面临教学时间不够、运动组织落后、场地设施不足、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

五、对策与建议

如今,全民运动理念普及加快,国民健身上升到全新的高度,我国相关研究取得相应成效。在此基础上,我国应借鉴国外先进经验,逐步健全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养措施,深化体教改革。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可以从课堂、社会、学校三方协同的基础上构建完善的体育教学措施,围绕核心素养培养展开体育教学,并以学生发展为重要前提,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专业化,丰富学生体验感;需求多方协作,实现共同监督。

(一)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的改进

体育是一门实用性和自主性比较强的学科。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知识成果为依托,重视学生实际体验学习的效果,并通过竞技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体育意识,以提升学生的体育参与度。例如,在乒乓球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与能力进行分组,以“强”带“弱”的方式进行匹配,小组成员之间分组搭配,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既可以激发其学习兴趣,又可以让其直观地了解并掌握乒乓球的打法和原理,提升学生的体育能力和核心素养。

(二)高校体育活动与实践的组织

在传统的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中,高校更注重理论教学,忽视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高职院校应积极推动体育教育与实践活动深度融合,与体育竞技、体育产业融合发展。一是实践课程设计。高职院校将实践课程纳入课程教育,利用校内外优势体育资源,丰富体育教育实践课程。高校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强化与专业俱乐部、企事业单位等关系的建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平台。二是实践能力培养。高职院校的中心任务是向社会输送专业化人才,所以应加强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比如创建创业实践基地、体育创业基金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开展体育产业创业创新等实践活动,自主探索和创新体育实践发展。

(三)学生体育兴趣与能力的培养

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体育活动、跨学科交流等形式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体质,激发学生运动竞技和体育乐趣。一是基础设施建设。高职院校应加强对体育教育资源的统筹协调和优化配置。通过增加体育课程设置、强化师资培训、优化场馆建设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锻炼资源。二是社团共建。高职院校加强与社团之间的共融共建,以社团为主体强化体育宣传和激励,鼓励学生积极组织社团体育活动,参与体育竞技,着力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三是思政与体育相融。高职院校在强化学生体育兴趣与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可以积极探索跨学科交流的形式,充分挖掘体育界的思政元素,通过“女排精神”“女足精神”等体育精神培养学生的体育品质和规则意识,向学生传递公平、公正、法治的原则,引导学生遵纪守法、诚实守信。

(四)学生体能测评标准的完善

目前,高职院校均把体育运动列入人才培养计划,学生必须体能合格、修满运动学分后才能毕业。高职院校可以此为契机,加强对学生体能的考核。但对学生的运动质量并不是简单地用成绩衡量,还应该加强过程评价和增值评价的应用,注重对学生上体育课、进行体育锻炼、参与竞赛的综合评价,用运动过程质量与增值评价促进高职院校的运动课程发展,促进“体教融合”创新,在高职院校营造全民健身的良好氛围。

六、结语

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要以学生为本,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策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体育核心素养的形成既要基于学生自身的特点,也要基于竞技体育的特征,通过体育知识的传输、竞技赛事的组织,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和核心素养,推动全民健身的全面实现。

参考文献:

[1]田轶,张道弘.体教融合视域下青少年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3(16).

[2]吴小圆,邵桂华.我国体教融合进程中的政策工具选择与优化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24(2).

[3]王瑞冰.“体教融合”视域下提升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策略[J].辽宁教育,2021(24).

[4]雷莉杰.体教融合背景下我国青少年体能训练发展路径的深入分析与展望[J].田径,2024(5).

[5]叶宇,唐婉莹.体教融合背景下高校羽毛球教学现状及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24(8).

[6]邓芳琴.体教融合视域下高校体育教育发展措施分析[J].新课程研究,2024(12).

[7]杨秋艳.高校体育在体教融合背景下的改革策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4(11).

[8]孙雨.体教融合背景下我国学校体育竞赛体系发展困境及推进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24(10).

基金项目:2023年度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院级科研项目“深化‘体教融合’的高职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育路径探索”,项目编号:JR2303。

(作者单位: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