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外合作办学引入境外先进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模式,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和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辩证表达能力。基于此,英语课程需要进行教学改革,实现人才的培养目标,而采用移动教学平台、四元教学设计、两极定性评价的对分课堂是较合适的教学改革方法。文章运用此方法开展教学试验,实验结果显示权责对分机制下的学生的学习效能感有较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表达意愿和能力有较大的提高。
关键词:两极定性评价;四元教学设计;对分课堂;中外合作办学;高职英语教学
一、职业教育国际化形势下的教学改革要求
《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打造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平台,建设一批高水平国际化的职业学校,服务教随产出、产教同行,打造职业教育国际品牌。
在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形势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职业教育要引入国际标准,使各国职业教育标准和质量要求趋于一致。职业教育要积极开展“三教改革”以提高教育质量,积极与国际职业教育标准接轨。
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高职英语教学现状和待改进问题
在合作办学项目中,中方引进合作方优质海外教育资源、教学模式、原版教材,由境外方教师进行专业课程的全英文授课,这要求项目内的英语教学要使学生的语言水平达到相应的学术要求。但是参加项目的学生个体差异大,而一般的英语教学设计更侧重于语言的工具性,教授语言知识点和培养听说读写的模块技能,缺乏通晓国际规则和“第三空间文化”的跨文化职业核心沟通能力的培养。另外,合作双方教学体系差异大,内地的英语教学模式需要进行教学改革,才能让合作办学发挥更好的成效。
三、“两极定性、四元教学设计”模式的对分课堂
针对传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学生缺乏主动性、教学效果不佳等,复旦大学心理系教授张学新于2014年提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对分课堂,强调师生权责清晰划分,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和表达。双方时间对分的平等话语权课堂,融合了讲授式课堂与讨论式课堂的优点,覆盖教与学各阶段和教学评价,充分调动师生和生生互动的多模态要素,依托移动教学平台终端“对分易”,分为精讲留白、独学内化、同伴讨论、师生对话四个教学环节实施课堂教学。
对分课堂的理论框架来源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学生中心的教学理念和认知心理学。对分课堂模式将学生置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在教师创设的特定情境中通过讨论、合作和反思,学习并构建知识。学习在社会互动和社会文化背景下发生。教师采用对分课堂结合讲授与内化吸收的设计,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教学内容。
四、对分课堂应用于合作办学高职英语教学的实践
笔者把“两极四元对分课堂”应用于粤港合作办学专业二年级开设高职雅思英语写作进行一学期的教学试验。课程共64学时,每周4学时,开展隔堂对分,每周完成一个模块的教学。教师在对分易的“讨论区”提出话题,利用前2个课时的“教师精讲”,讲解学习目标和知识框架,涉及某话题的认知域分类词汇、写作前的短语和句型等准备内容和不同文体写作中逻辑思维的表达方式,如演绎和归纳推理等,并从评分标准的维度,介绍写作的衔接方式和工具,语言多样性的实现方法,长短句搭配,不同句式的正确语法和语境的使用。课后,教师让学生自学对分易上提供的导学材料,完成输出练习,再利用对分课堂的特色“亮、考、帮”学习成果展示工具,让学生消化和拓展堂上所学,重新整理和归纳出新的学习成果,并重构知识点的呈现方式,再对分易“互测”板块编制考题,检测其他学生的学习情况或提出学习上的疑问,达到内化和吸收的目的。在后2个学时的课堂上,教师则以学生为主导,组建6个小组,围绕“亮、考、帮”的学习所得,进行形式多样的小组讨论,包括学生“亮、考、帮”独学收获小组汇报,“大使出巡”组间进行宣讲,海报展示介绍等形式。
五、两极定性评价应用于教师评学
张学新教授提出的两极定性评价,是根据统计学中成绩正态分布的规律,通过评价主体制订评价标准;通过奖励头部,督促尾部形成的评价排名蕴含的动态势能,促使头部人群积极保持领先,落后人群往中间靠拢,中间人群往头部迈进,实现整个群体的积极改变。两极定性评价适用于群体评价,更多地被应用于学生评教,它相对减小了量化“客观”评价指标对结果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或干扰,如评价体系设计者带着主观意识和经验设计问卷问题,可能对受访者产生无意识地引导。同时,这种评价方式简化了操作流程,提高了评价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笔者原来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在对分易形成的学习档案实现过程性的质性评价,学生收到各自的表现评语。但由于学生人数众多,笔者对于表现处于两极的学生评价容易把握,对中间学生的评价表述比较雷同,难以体现个体标志性的差异。这部分学生对收到的笼统评价比较无感,难以促发其反思和改进。因此,笔者尝试使用两极定性评价改良质性评价手段。
笔者利用实验班级上一学期的期末成绩进行群体初始学情分析参考,划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后进几类,在学期中,利用对分易上的统计数据进行两极定性评价,得到两端和中间人群,截取数据并向学生公布。表扬头部成绩领先的人群,重点帮扶处于成绩排名末端的人群,对中间人群留白处理,不作评价。中间人群在处于动态的、不平衡的势能中更容易被激发潜能,争取下次进入更优秀的人群,被肯定和表扬。基于这个假设和推断,笔者对学期末最终的学生表现数据进行第二次评价,将期中和期末的评价结果进行横向对比,检验这个评价方法是否对学生的学习反思和改进行动有促进作用。
六、对分课堂应用于合作办学项目的教学效果
(一)对分课堂教学效能得到提高
在教学试验结束后,笔者对33个受试者进行实名问卷调查和跟踪访谈,调查对分课堂模式的教学效能满意度和两极定性评价对个人进步的影响。调查显示:18.2%的学生表示对分课堂模式能产生积极的教学效能并感到非常满意,54.5%的学生感到比较满意,24.2%的学生感到一般满意,认为在对分课堂模式下,他们能拥有发言权和能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备课能更充分,提供课后导学的资源更丰富,引导他们学习和思考,解决疑难。通过讨论和汇报,学生能自信地表达观点,学会团队合作,提高沟通能力。
(二)两极定性评价促进学生的进步
教师采用两极定性评价方法,利用对分易平台的综合统计数据,将学期中和上学期末的两极定性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将学生在学期中和学期末所处的评价定级位置进行个体的纵向对比,呈现形成性、动态的成绩分布变化。对上学期末的成绩进行统计学分析,成绩符合正态分布,但在前半学期采用对分课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个人的进步明显,根据两极定性评价进行的学期学生表现开展的“两极三类”评价,结果没有呈现正态分布,这可能是因为原来处于中等的人群往头部努力迈进,也有小部分及格和后进人群提高进入中等区域。而期末的“两极三类”评价结果没有呈现动态分布的趋势更为明显。原因可能是处于不同人群类别中的位置,形成了动态势能,促使学生在积极学习的对分课堂模式下努力转变。
七、提高对分课堂应用于合作办学项目中的可行操作思考
(一)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应与其他教学模式搭配运用
对分课堂即第一和第二环节侧重“先教后学”和半开放式结构工具(亮、考、帮)引导学生自学内化,而环节三的“同伴讨论”也主要是围绕(亮、考、帮)开展。在环节一的课前,教师可以尝试结合翻转课堂的课前学生的自学情况,确定学情分析,调整和确定精讲的内容或尝试结合文秋芳教授提出的产出导向法,让学生在课前利用教师提供的真实情境语料进行产出并作为教学的起点,使学生意识到存在的不足,激发学习动机。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精讲,帮助学生在“自学内化”“同伴讨论”中再次进行知识构建和优化产出。教师采用多元评价展现学生的学习效果,实现“驱动—促成—评价”的完整闭环。
(二)为学生提供更多样化的“同伴讨论”模式
在“对分课堂”环节中,“同伴讨论”是以学生为中心,时间交付给学生的开放的一环。除了利用引导工具“亮、考、帮”,教师还应给学生提供讨论的最底层逻辑,即思维方式和雄辩术的技巧。例如,教师先教会学生演绎和归纳不同的逻辑推荐方式,辩证思维的对立统一性,批判性思维的独立分析和质疑求证,逻辑思维的谬误等。在搭好“脚手架”的基础上,教师引入同专业学生之间、跨学科学生之间、学生与AI机器人的交互,增加学生讨论和展示的多样性,以形成深度和多维度的理解。
(三)通过合作办学和产教融合,赋能英语课程的内涵建设
英语课程的育人目标呈现语言技能培养的工具性和综合核心素质的人文性,合作办学和产教融合可以赋能英语课程的建设。通过合作办学模式,高职院校可以引入师资、教材、课程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等资源,为传统的英语课程实施提供新模式。课堂实施者侧重学生的逻辑思维,采取多元过程性评价,培养善思考、能沟通、能动手的人才,并结合合作企业提供的产业和行业新发展所需人才的培训实习与培养规格标准,实现“校企行”多主体共同育人,培养具备综合技能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何心舒.基于对分课堂的高职口语教学模式研究《以银行柜面英语口语》为例[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6(2).
[2]周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农业类高职《大学英语听说》课程的探索与实践[J].校园英语,2021(15).
[3]马陆艳,张学新.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中“讲授”的特点[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10).
[4]马陆艳.对分课堂“独学”环节操作模块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21(1).
[5]张学新.对分课堂:中国教育的新智慧[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6]耿江涛,匡增意,艾冬生.民办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改革研究与实践[J].广州新华学院学报,2023(3).
[7]赵敏.“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护理专业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2018(5).
基金项目:校级质量工作教育教学改革类项目“借助移动教学管理平台对分易实现两极定性评价的高职英语高效对分课堂”的部分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WZL202013。
(作者单位: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