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土木工程是塑造城市面貌和改善城市环境的支柱行业。如今,中国土建行业进一步融入国际市场,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开始主导或参与海外建设项目,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也愈加频繁,对双语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文章以智慧城市概论课程建设为背景,探讨土木工程专业双语课程建设过程中如何建设双语教学团队、设计双语教学模式、整合双语教材、建设在线平台等重要问题,为高校培养适应全球化需求的专业人才提供参考。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智慧城市概论双语课程;教学改革
一、智慧城市概论课程实施双语教学的意义
21世纪初,欧美率先开始对城市智慧化改造的研究,联合国、国际电信联盟等国际组织将“智慧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议题,亚非国家随着城市发展阶段的进步也逐渐开始将信息技术运用于城市管理。因此,关于智慧城市发展背景、理论研讨等方面的文献数据中存在大量外文资料。研究者直接阅读原文能规避转译过程中发生语义错误,针对性地提高专业外语水平,为后续深造打下基础。
除此之外,201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印发《智慧城市试点管理暂行办法》,选中两批共193个智慧城市试点城市。庞大、复杂的人口结构以及发展中的国民经济使得中国城市发展改革之路充满机遇与挑战,师生理解和探索中国智慧城市的发展也成为土木工程领域相关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
土木工程专业教育往往注重工程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忽略了专业外语的实践应用。不仅如此,由于缺乏引导,学生自发的课外学习转化率不高,不利于产生参与学术研究与国际交流的积极性。不仅仅是土木工程专业,对于有着相似特点的学科,实现双语授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国际学术环境,拥有更广泛的就业选择。对高校来说,提供双语授课的专业往往能吸引更多的国际学生,增加交流机会,提高学术影响力。
二、智慧城市概论双语课程建设面临的挑战
智慧城市概论双语课程是盐城工学院土木工程专业设置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旨在通过深入浅出的课堂内容,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国内外智慧城市的技术和策略。下面,笔者论述了盐城工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智慧城市概论双语课程建设面临的挑战。
国内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注重工科基础课程的学习实践,单独增加专业英语课程难免增加学习压力,而实施双语教学又会面临一系列挑战。例如,由于生源构成复杂,生源地基础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学生英语水平存在较大差异,部分学生对全英课堂难以适应;各个专业和年龄段教师的英语授课能力可能存在差异,部分教师可能英语不流利或不擅长互动式教学,影响双语课堂的教学效果;开展双语授课要求高校有足够的教学资源和教材,并且保证其准确性,尤其是数据的可追溯性和专有名词的精确性;相比较于熟悉的中文语境授课,双语教学容易陷入枯燥翻译的困境。
三、智慧城市概论双语课程建设的策略
(一)明确教学定位:保障双语课程教学目标的科学合理性
智慧城市概论双语课程不仅仅是采用两种语言进行专业学习,更重要的是在土木工程专业背景下,了解另外一种语言的国家在工程中解决问题的方法。首先,培养第二语言的思维方式。通过双语课程,学生可以体会到全新的思维方式,体会不同文化的思维差异,获得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其次,拓宽获取知识的视野。在互联网时代,电子期刊已成为更为普通和便捷的一种获取知识的途径。通过双语课程,学生将会获得更多、更新的专业知识,以及更国际化的视野。
(二)优化教师能力:提高双语课程建设的教学质量
高校应制订双语教学团队的发展计划,明确发展目标和策略;计划涵盖从初级到高级的教师,并且逐步建立“老带新”培养模式,审查教学大纲和课程内容,提供教学指导,考核教学质量,帮助新教师适应双语教学环境。在选拔和招聘新教师时,高校要考虑其英语水平和双语教学潜力,优先选拔具有良好英语基础的教师。高校及院系还应为现有教师提供培训和专业发展的机会,包括教学方法研讨会、教材制作培训等,以增强双语教学技能。
同时,高校要鼓励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定期组织讨论会、研讨会等教研活动,分享双语教学实践感悟;鼓励教师参与国际交流项目、海外访学和国际合作,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考虑到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性强、应用广的专业特点,高校应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尤其是在海外项目上有丰富实施经验的企业,邀请企业专业人员参与课堂教学,提供实际经验和行业见解,提高教学质量,也增加学生参与工程实践的机会,支持学生职业发展。高校需定期评估教学团队成果,不断调整和优化团队结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双语教学需求;为了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双语课程开发,高校还可以设计如奖学金、教学奖励等激励措施。
(三)创新教学模式:拓展双语课程建设的前沿实践
不同于传统讲授为主的课堂形式,双语课程的教学方法更注重互动与合作。学生在课堂中的角色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知识构建者和分享者。课前,教师准备双语提纲和关键词提示,明确课堂主题和目标,并鼓励学生提前预习,对涉及的关键理论和专业名词有印象,以便更好地参与课堂讨论。课中,教师用英语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要点,帮助学生逐渐适应双语环境。例如,教师可以按照课程节奏切换语言,在涉及核心概念或专业术语的部分提供明确的中英文释义并演示实例,较为艰涩的理论部分则可以增加中文分析的比重,以确保所有学生都能理解;鼓励学生用英语提问、讨论和分享观点,组织短而快的小组研讨和英文发表,以提高学生参与度,培养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课后,教师应用英语总结本节课的核心概念和重点,布置双语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课程考核有助于评估学生对知识和语言的掌握程度,同时也是课程有效性的反映。智慧城市概论双语课程作为一门基础理论型的专业选修课程,涉及理论有广而浅的特点,最终考核以小组形式进行,每组学生自主选择主题并调研,结合国内外资料和案例撰写报告材料,并进行5~10分钟的英文课堂汇报,分享调研成果和心得。评分内容包含书面调研报告(中文)和课堂汇报演示(英文),二者结合以评估综合素质。同时,在课程考核时,教师应对考核的侧重点进行优化,增加平时成绩的比例,降低期末考试成绩的比例,如平时成绩占30%,主要包含出勤、课堂测验、作业三个部分,期末考试成绩占比70%,且不再是传统的闭卷考试,而是将理论与实践融合在一起,改革考核方式,增设多元化的实践考核内容。
(四)整合双语教材与在线平台
1.打造双语教材
由于双语课程授课过程中涉及非母语的比例较大,学生很难通过口述和课件完全吃透内容,死记硬背也无法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市面上没有现成教材的情况下,高校应鼓励教学团队从自编讲义做起,根据课堂反馈及时更新讲义内容;避免大篇幅的直接翻译或选编文献,侧重体现中外不同文化环境下的同异比较,对重要图示表格等提供中英注释;对于实践性较强的内容,教学团队应增加案例和图片的篇幅,辅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此外,为了保证教学内容的准确性,教材对于专有名词应有明确清晰的中英文定义,方便理解记忆。在打造双语教材时,高校可以先调研分析生源情况,了解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根据学生的就业情况以及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双语的情况,科学合理地编排教材,提高教材与学生专业发展之间的契合度。
2.构建在线平台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个人终端的普及,教学材料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教科书,建立并使用多媒体资源库和课程管理平台成为增强专业教学效果的关键。一个实用的双语课程资源库要涵盖多种形式的内容,如自主录制的视频课、外校开放的精品课、优选的双语视频、中外参考文献等。借助这些平台,教学内容能突破时空限制呈现,课堂考核也更加灵活,学生有条件根据自己的节奏进行拓展学习。以学习通软件为例,平台支持上传多种格式的教学资源,内置大量精品课程。课前,教师将课件、讲义和教学视频等上传至班级空间,实现教学资源集中管理,打造资源库;学生跨越时空限制,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访问资源,减少纸质教材和复印成本。课后,教师通过学习通向全体学生定时发放作业或在线测验,学生提交后系统自动汇总,追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表现,实现实时学情分析,方便教师评估教学效果。线上平台的使用还能加强互动与合作,因为学习通软件提供了讨论区,方便共享信息资源。
在线平台在教学灵活互动性和资源管理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在使用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教学团队需要取得线上和线下教学之间的平衡,过度依赖互联网教学工具可能导致师生之间难以产生互动和情感联系;在线平台要求配套设备和相应的技术能力,高校必须提供可靠的网络链接和维护,一旦出现故障或中断,将会影响教学。值得一提的是,教师需要花费时间管理和更新在线课程的内容与资源,增加工作负担。
四、结语
优秀的人才是推动专业创新和技术进步的主要力量,高校在培养土木工程专业人才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随着城市设施的更新和数字化升级,土木工程专业人才需求悄然改变,高校应适应行业发展趋势,致力于培养基础扎实、具备国际视野的综合型土木工程人才。本文以智慧城市概论双语课程的开发为背景,深入研究了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双语课程建设的迫切性,并针对双语课程建设,提出了教师能力优化、教学模式创新、双语教材开发以及在线平台建设等一系列策略。双语课程的建设是一张逐渐补全的版图,随着授课模式的深入探索,课程内容的进一步开发,未来还可以考虑设计面向国际留学生的双语课程,进一步针对市场和专业需求进行教学改革,实现专业转型,使土木工程专业更好地适应国际标准和需求。
参考文献:
[1]荆鹏,张金喜,但雅琼,等.城市轨道交通双语课程初探:服务“一带一路”和“走出去”目标[J].教育教学论坛,2022(27).
[2]张兰芳,王俊骅.交通工程类专业课程中英双语教学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6).
[3]田晓玲,罗波,董东野,等.基于超星平台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基础”双语课程建设[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2).
[4]纪亮.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双语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中国教育学刊,2018(S1).
[5]康顺理.新工科背景下化工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探索[J].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2023(1).
[6]史巍,倪德磊,侯景鹏.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双语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电大理工,2014(1).
[7]袁怡闻.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双语教学模式研究:以“管理会计”双语课程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6(10).
基金项目:盐城工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教育教改研究项目“‘智慧城市概论’双语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初探”,项目编号:TMJG202203。
(作者单位:盐城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