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物流行业的智慧化、智能化发展转型,使得企业对物流人才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些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物流实训课程的学习,而传统的物流实训课程教学已难以满足市场对物流人才的能力需求。文章在就业视角下,以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为例,分析了物流专业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物流实训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两者的关联,并提出一系列改革措施,以期通过实训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赋能大学生就业。
关键词:就业视角;物流实训课程;教学改革
一、引言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渐突出,尤其是物流行业,国家大力支持物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高质量发展,与其行业蓬勃发展形成巨大反差的是物流企业在招聘中难以寻觅到合适的物流专业人才。究其原因,主要是物流教育中,本科教育侧重理论教学,职业教育更偏向实操实践教学,导致物流人才在能力上断层。
2019年10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指出,要进一步强化实践育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实习实训中,将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环节,是对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新要求。实践育人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人才的关键举措,面对“智能物流”“智慧供应链”等一系列新领域、新技术,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育的实践育人环节急需改革。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就业问题分析
(一)就业环境差,竞争压力大
近几年,我国的经济发展受到较大制约,尤其是过往吸纳就业最多的中小型企业更为突出,它们多采取较为保守的发展战略,用人需求减少,毕业的大学生人数却逐渐增加,这无疑加重了就业压力。
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等发展趋势,使得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需求发生了质的变化,如要求求职者具有自驱力、创新思维和能力、持续学习能力、知识转化能力等,而这正是大学生缺乏的,导致他们在就业市场上处于劣势。
(二)职业理想与现实落差较大
大学生对职场了解甚少,刚参加工作的物流专业大学生一般要经历较长时间的基础岗位轮岗,主要是仓储和运输部门的基层岗位,工作内容枯燥,工作时间长,与职场新人对工作的期望存在较大的落差,很容易对工作产生厌倦等负面情绪,以至于消极怠工。
(三)不能吃苦,职业初期跳槽率高
近几年毕业的大学生基本是“00后”,在物质条件非常好的时代长大。进入职场后,大学生需要面临繁重的工作、考核的压力和职场交往等各种问题。这个阶段也恰好是大学生进入职场后最敏感的时期,稍有不顺就会觉得压力大,难以应对,产生想要逃避的想法,因此会产生频繁跳槽的现象。
三、物流实训课程开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实训室建设与教学目标不匹配,教学内容偏理论
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实训室建设方面普遍投入少,实训室功能单一,能支持实训的教学内容学时少,与培养方案和教学目标的要求相差甚远。应用型本科院校偏向理论教学,对实训室建设重视不够且经费有限,势必会向热门专业倾斜。
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作为一所民办本科院校,物流专业培养方案虽然也有设计仓储业务模拟实训、物流管理综合实训、供应链管理模拟实训等课程,但是在实施的时候并没有匹配的实训教学条件和课程资源。目前,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只建设了一个微型的物流理实一体化综合实训室,规模和配置只能支持物流管理综合实训2~4个课时的认知和观摩教学模块,且没有与实训室相匹配的实训课程教学资源,其他实训课程有的买了相关比赛的软件供大学生练习,也没有具体的教学设计和资源,导致教师只能采取其他理论教学形式完成实训课时任务,背离了实训课程开设的初衷,与教学目标不匹配。
(二)实训教师缺乏实践经验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偏年轻化,很多教师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工作,缺少在物流行业的工作实践,因此在实训课的教学设计和课程实施方面缺乏实操经验,容易偏向理论教学。以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物流专业群为例,目前共有11个专任教师,其中6个是毕业即进入学院的年轻教师,对物流企业的经营运作不甚了解。
(三)工学结合不充分,企业实训深度不够
目前,与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物流专业进行校企合作的企业主要有京东、顺丰和其他一些中小型物流企业。与京东和顺丰合作的方式,是每年的“双十一”和“618”大促期间安排学生进行两周左右的支援,缓解物流高峰的劳动力紧缺问题,同时完成实训教学任务。每个大学生在实训期间基本被安排在一个固定岗位,这种短暂单一且重复作业的实训方式,让学生很难熟悉物流作业的全貌,且整个实训过程缺乏计划与设计,与教学目标不相符,工学结合不够充分,双方合作深度也不够,而与其他中小型物流企业的校企合作仅止步于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并未进行深入的项目合作。
(四)实训课程思政元素缺失
实训课程一般为实操课程,以学生操作为主,教师讲授为辅,且课时较短,因而鲜少在实训课上融合思政元素。但是在物流专业的实训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育非常有必要,前文已提及物流专业大学生进入企业实训和工作初期的实际情况较为艰苦,落差较大,导致很多大学生无法坚持下去。而实训课正是让大学生提前熟悉行业,养成正确认知和进行思政教育的最佳机会。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物流专业的实训课程教学缺乏具体的教学内容,没有思政教育模块的设计和实施,有些大学生从物流企业实训返回后,甚至产生不想与物流行业有交集的负面反馈。
四、改革与创新
(一)完善校内实训室,革新实训教学内容和考核标准
在实训室建设方面,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探索和邻近兄弟院校合作建设共同使用的方式改善实训教学,也尝试与有校企合作关系的企业深度合作共建实训室,进行人才定向培养,或者根据学校资金情况分阶段、分期建设。对于实训室的建设标准,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应结合办学特色、专业背景、培养目标等进行确定,且应至少可以支撑物流专业群1~2个实训课程的校内实训教学工作。此外,在实训室建设的同时,实训教师应跟进实训课程的开发,确保实训课程的内容和实训室设施设备功能相匹配。
除了实训课程教学内容的革新外,实训课程的考核标准也是影响实训效果的关键一环。实操类型的实训课程重在让大学生体验物流行业实际运作,锻炼大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大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综合素质。因此考核评价不能片面地考查理论知识,而是应根据实操项目设置考核方式,包含理论考核、实操技能考核和思政元素的考核,以此督促和激励大学生认真投入实训,充分熟悉所学专业及了解日后的就业情况。
(二)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
为了让实训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设置更加科学合理,让实训教学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关键。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双师型”教师更是实践教学的中坚力量。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通过选派或者制度建设鼓励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熟悉物流企业的实际运作,提升毕业即来学院就业的青年教师的实操能力;或者直接从物流企业引进“双师型”教师,提升实践型教师的比例,至少保证有三分之一教师是“双师型”教师。因为只有教师真正了解物流行业实操运作,才能选择甚至开发出匹配的实训教材,设计出更符合物流企业实际运作的实训教学内容,带领大学生了解物流行业的真实工作。
(三)深化校企合作
为响应“产教融合”和“三全育人”的要求,促进大学生就业,深化校企合作非常必要,应用型本科院校可以把企业专家请进课堂,开展物流实务教学,同时可以让大学生进入企业一线学习,参加暑期社会实践、企业项目实训、顶岗实习或者订单班定向培养等方式,让大学生通过接触物流企业实际业务运作,更加了解所学专业,早日确定就业意向。以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物流专业为例,专业教师可以走进校企合作企业,如在京东和顺丰等物流企业进行调研、顶岗或者挂职学习,接触物流行业运营一线,同时邀请企业导师走进校园,深度参与物流专业培养方案的制订,尤其是物流实训课程的设置和授课,让物流教学方案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实现物流人才供需的精准匹配,充分降低企业招聘成本,提高招聘效率和岗位适配度。
(四)物流实训教学融入思政教育
物流实训课程教学期间是融入思政教育元素的重要场景,在课程设计、教案和教学资源建设时,教师要增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人文素养教育等元素,实现专业培养与课程思政的融合。实训教师要协同企业导师为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指导,分析后续就业的发展路径,让大学生认识到在物流基层的实训和轮岗是每个物流管理人员成长的必经之路,正确认识职场工作中的阶段性困境并从容应对,有意识地磨炼自己不怕困难、持之以恒的意志,锻炼吃苦耐劳的品质。在进行仓配实训课的仓储作业、运输路径规划等模块的实训课程授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大学生进行团队合作,提高作业效率,并进行创新性思考,优化配送路径,解决实际问题。在供应链模拟实训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供应链运营模拟比赛,培养大学生诚信经营理念和公平的竞争观。
五、结语
综上所述,以就业视角来优化物流实训课程改革,不仅是应用型本科院校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还是提升教育水平的有效途径。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应不断探索物流实训课程改革,结合实际情况,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专业大学生的就业和个人成长提供更好的支持与保障,使得每一个大学生都能在市场中找到立足之地,实现自我价值。
参考文献:
[1]于环,陈星伯.就业育人视角下高校辅导员谈心谈话能力提升策略[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5).
[2]张妍.物流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物流管理专业实践育人分析:以地方农林院校为例[J].物流科技,2023(5).
[3]梁斐雯,钟浚蔚,卢志平,等.Sandwich视角下产教融合智慧物流实训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物流与采购,2023(13).
[4]邱建伟,王兴中,赵昱.物流学科竞赛与实验实践教学协同育人探讨:以桂林理工大学为例[J].高教论坛,2019(12).
[5]刘慧思.经济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新思考[J].中国就业,2023(12).
[6]苏梦然.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H大学为例[J].物流工程与管理,2023(10).
[7]李凤宾.校企合作背景下物流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J].中国物流与采购,2020(12).
[8]孟鑫.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物流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创新与实践[J].中国物流与采购,2022(20).
[9]吴婷,曾一帆.基于混合式教学的“物流管理综合实训”课程教学改革[J].轻工科技,2022(5).
基金项目: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校级课题“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训课程改革探析——以《物流管理综合实训》为例”,项目编号:23JY11。
(作者单位: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