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市高职教育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现状与挑战

2024-12-26 00:00:00谢碧媛
知识窗·教师版 2024年11期

摘要:近年来,广东省清远市积极推动高职教育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旨在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文章分析清远市高职教育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现状,为解决目前的问题,提出多项策略与建议,包括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与资源配置优化,创新教学方法与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完善教育治理体系与促进产学融合,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与强化产业对接,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旨在提升高职教育与制造业的融合水平,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清远市;高职教育;制造业;融合发展

一、清远市高职教育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现状

(一)清远市高职教育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环境建设

清远市高职院校与企业紧密合作,共建实训基地与产教融合平台,提升教学设施与信息化水平,满足制造业教学需求;推行“1+N”现代学徒制,促进产教深度融合;紧密对接地方经济,优化课程与人才培养,为制造业输送实用人才。清远职业教育园区蓬勃发展,已入驻10所高职院校,将持续推进职教中心建设,助力打造制造业强市。

(二)清远市高职教育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政策建设

清远市明确校企合作权责,深化产教融合,推动职业教育转型升级,提高制造业人才供给质量;实施中高职贯通、共建师资基地等措施,促进教育链与产业链融合;出台《2023年清远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行动方案》,助力毕业生就业,驱动区域经济发展。清远高新区也出台人才工作措施,全方位支持人才发展,为制造业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三)清远市高职教育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产业对接建设

清远市深化产教融合,通过“引校进企”“引企驻校”等模式,紧密对接制造业需求,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统筹职业教育资源,扩容提质,重点扶持先进制造业企业。清远市还致力于成为产学研结合示范区,加强与工业园区合作,推动产业链提质。未来,清远市将扩大高职教育规模,力争到2025年形成千亿级制造业集群,并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

二、清远市高职教育与制造业融合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基础环境建设不足

虽然清远市近年来在政策上积极推动产教融合,如通过实施《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等政策,开展现代学徒制、产教融合试点,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不少问题。部分校企合作模式处于自发式、松散型的低水平合作状态,清远市高职教育与制造业的结合面临基础设施不足的挑战。教育机构与工业园区设施陈旧,难以满足现代教育和制造需求。如高职学院机械试验室器械老旧过时,会使得学生实操训练受限,难以满足制造业技术人才要求。这一系列难题,对清远市的高职教育与制造业的融合式发展造成了阻碍,需要地方政府及相关机构增加资金支持,加固根本设施的搭建,改善教育与生产的环境,以便为产学结合创造更优质的背景条件。

(二)教学实施创新需要加强

在现代制造业中,多技能人才需求增长,传统教室授课缺乏针对性和实践性。高职教育仍停留在基础模仿练习阶段,缺乏与公司实际制造环节的深入实践结合。这使得毕业生在完成学业后面临实践技能不足的情况,难以满足制造行业对技术能力的需求。因此,高职院校有必要增强教育执行的创新力度,促进学术训练与行业需求的紧密结合,如采用基于项目的学习方法、学校与企业的联合实习计划等手段,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及问题解决技巧,让其更加有效地适应工业制造领域的发展要求。

(三)教育治理体系有待完善

清远市高职教育改革需聚焦质量提高,解决供需错位。当前治理体系存差距、管理架构待改进、监管职责不明致效率低;校企合作沟通不畅,影响互利共赢。相关部门需深化管理架构改革,明确职责,建立有效沟通机制,促进教育与企业紧密合作,共推高职教育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提高人才培育质量,实现供需顺畅对接。

(四)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进一步优化

高职院校的办学条件差异化较大,部分县属职业学校设施设备陈旧,与现实教学要求还有距离。教育体系与商业界的实际要求之间存在显著的分歧,这使得毕业生在寻找工作或适应职场环境时面临重大挑战。当前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比较单一,难以适应各类学员的定制化需求,以及行业发展的复合型趋势。因此,高职院校应改进人力资源的培育方式,增强与商界的协同,借由院校联合计划、构建双重专长教师团队等途径,紧密对接行业所需,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及职场竞争力;应加强对实操训练环节的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技能与创新理念,以顺应工业制造领域变革的要求。

三、解决策略与建议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与资源配置优化

清远市应优先在省职教城布局高职教育资源,加强高职院校建设,促进教科产城融合。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已建实训中心,推动“校中厂”“厂中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政府应加大投入,建设现代化训练场,促进校企合作与科研协同。清远市潜力巨大,可以构建校企协作框架,共享资源,推动教育与实践结合;鼓励社会投资参与,共促产业进步与人才培养。

清远市可以参考其他区域的成效案例,如以珠江三角洲地带的大学工业园区发展方式为蓝本,通过打造大学技术园实现学府与商界的紧密融合,达到人力资源、科技能力及投资的互惠共赢,促进科学技术革新与行业进步。清远市可以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实现动态反馈调控。如清远市通过系统分析教学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和创新策略;吸纳全球领先的工业区域运营知识,提高区域的管理能力和服务品质,为高职教育与生产行业的深度结合提供更优质的帮助;继续加大资源投入,形成创新攻势,深度对接广深科技走廊,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建立全流程服务体系,不断壮大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吸引更多的高端人才和优质项目落户清远市,推动地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二)创新教学方法与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发教材、课程标准、实训指导书等教学资源,不断调整和更新实践基地课程教学内容,积极探索“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改革,同时建立企业导师工作站,组建校企双教师团队,促进产学研结合,加快人才培养方式的改革。在应用型教育环节,学校与企业之间要增强协同,扩大实操训练场所,提升应用教学的水平与深入性。例如,学校可以与清远市的工业领军公司联手,实施产学结合的应用计划,促使学生深入参与企业的实际工作,获取行业前景信息,以及获得必要的实操技巧。学校与公司可以建立合作,让企业专业技术工作者承担学徒的辅导教师,引领学徒开展实际操作项目,旨在增强学徒的动手实践技能和创新思维。

9个月车辆电气控制技能培训分为三个阶段:基础阶段(1~3月),学基础概念与原理;进阶阶段(4~6月),提升设计与调试能力;实战阶段(7~9月),实操项目增强经验与团队协作能力。课程结合理论、案例与实操,完成培训后获认证及就业推荐。学生在专业指导下,掌握车辆电子理论与实操技能,提高职业技能与团队协作能力,为未来进入职场奠定坚实基础。

(三)完善教育治理体系与促进产学融合

清远市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合作,探索多元育人模式。政府应支持产教融合,完善政策;学校应与企业紧密合作,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企业应积极参与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就业的机会,政府应制定规章,提供策略援助和资源,激发高职院校和企业的参与热情,共促学生职业发展。

高职院校与企业缔结研产协作同盟,携手规划了培育人力资源的蓝图、实作训练方针等,阐明彼此的协作事项与义务。高职院校要依据行业需求,改变教学大纲,扩充实操部分,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各行各业则贡献了实习培训场所及专业技术辅导,为学生开辟更宽阔的职业发展空间。高职院校还必须增加对产教结合的宣扬和普及力度,以提升社会各界对产教结合重要性的了解和关注。政府要策划专项的推广计划,宣扬合营实例,激励众多高职院校与商业界加入校企结合的浪潮中。

(四)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与强化产业对接

清远市通过“政校行企”合作,实现教育与生产对接。高职院校与产业区合作,提高师资和服务能力,推行现代学徒制。大学与企业合作推出双重资格计划,增强学生职场竞争力,满足企业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促进教育与行业紧密结合。

高职院校需紧密关注制造业发展趋势,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确保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高度契合。清远市高职教育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情况示例数据如表1所示。

(五)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在评估教学效果时,高职院校应综合考试成绩、论文、实践等多维度,分析学徒就业数据,考虑产业环境,制订针对性评估标准。标准需反映高职与制造业融合进展,便于数据收集。高职院校要通过整合信息库、调研访谈获取资料,进行量化与质性分析;随着融合深化,高职院校要定期更新评估标准,确保合理性。研究指出,高职教育与制造业融合发展需政府、学校、企业共同努力,深化合作,优化培养计划,推动校企融通。

本研究分析清远市高职教育与制造业的融合现状、面临的困难、对应策略。想要促进清远市高职教育与工业经济的融合,必须依靠政策制定者、学校与商业实体的共同奋斗,深化伙伴关系,最大限度地利用彼此的独特优势,持续改进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推动校企融通,确保教育与行业发展之间的互利共进。愿本研究所呈现的方案与意见,得以为清远市的高职教育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续冰.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融合的现状与对策[J].新课程研究,2022(8).

[2]何志耀.高职学生创业与地方经济融合的调查与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1).

[3]王卫星,刘赟,赵东安.长三角地区高职教育与制造业产业集群、产业升级的实证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2(8).

[4]王春丽.面向现代制造业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24.

[5]李琴.高职教育促进现代制造业发展的对策研究[J].经济视野,2014(8).

[6]周京,朵平,李超,等.产教融合体背景下制造业职业本科教育发展举措探索与路径思考[J].模具制造,2023(9).

基金项目:2024年度清远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制造业当家背景下高职教育与产教融合的指标体系构建研究——以清远市为例”,项目编号:QYSK2024141。

(作者单位: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科研与发展规划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