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科背景下高校“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4-12-26 00:00:00王胜男
知识窗·教师版 2024年11期

摘要:为适应新商科人才培养目标和发展方向,文章阐述新商科背景下高校“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包括以学启创、以训促创、以赛激创和以践驱创四个方面,并从政策导向、市场需求、教育资源和技术进步视角分析高校“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因素。文章以安徽新华学院商学院为例,探讨优化高校“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路径,包括教学考核改革、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改进创新创业教育。

关键词:新商科;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商业环境日益复杂,对商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注重传授学科知识,忽视学生跨学科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与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匹配度较低。有学者提出要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提高本科生创新、创业综合素养和专业水平,构建“1+1”训练体系的理论结合实践的培养模式。新商科教育应运而生,旨在培养具备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综合型人才,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也成为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题中之义和必然要求。

新商科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对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这不仅有助于缩小教育供给与经济社会需求之间的鸿沟,还能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实践导向教育,培养能够适应快速变化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但是,高校双创型人才模式培养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基于此,本文从政策导向、市场需求、教育资源和技术进步四个方面展开分析,并以安徽新华学院商学院为例,提出优化高校“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路径,包括教学考核改革、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改进创新创业教育。

二、高校“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内涵

第一,关于“以学启创”,高校做到教学软硬件结合。首先,高校将创新创业课程融入相关创业模拟实践平台,及时更新操作软件,让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创业偏好选择自组团队,利用软件完成创业学习模拟实验,用实验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创业能力。其次,高校可以根据教学需求尽可能提供教学云平台,满足教师多维教学的需求。最后,高校可以从教学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向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有力支撑,给予充足的资源力量。

第二,关于“以训促创”和“以赛激创”,高校构建完善的训练体系和学科竞赛机制。在新商科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中,高校多以理论知识为主导。但是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对学生素质具有全方位要求,因此高校要构建充分的创新创业训练体系及多类别创新创业比赛机制。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主要有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赛等,根据竞赛的类型及文理科竞赛的差异性,整合校内的设备和资源,为学生提供实验室、图书等资源,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高校可以鼓励学生自由组成队伍,并要求指导教师与学生沟通比赛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第三,关于“以践驱创”,学院成立校企合作基地。实践能力与实习实训是高校“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重要构成要素。随着商业环境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仅仅掌握理论知识已经不能满足高校新商科学生的培养需求。实践能力是指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所表现出的能力,包括实际动手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实习实训则是学生通过在实际岗位上的学习和实践,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三、新商科背景下高校“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影响因素

(一)政策导向

政策导向是影响高校“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政策导向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政策导向是政府对教育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目标,它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了明确方向。第二,政策导向决定课程设置。政策导向对高校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有着重要指导作用。第三,政策导向促进评价体系改革。政策导向要求高校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在政策导向的引导下,高校可以改革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引入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如综合素质评价、过程性评价等,以更好地评价和激励学生成长。所以,政策导向作为高校“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主要影响因素,高校应在政策导向的引领下,制订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形成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

(二)市场需求

市场需求是影响高校“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市场需求会影响高校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高校需要根据市场需求调整课程设置,优化教学内容,使其更加贴近实际,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另一方面,市场需求鼓励高校与企业合作,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此外,2023年猎聘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趋势与展望2023》报告,对近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整体招聘就业趋势,以及职业需求特征等做出分析,数据显示IT和互联网人才需求占比居高位,岗位需求占比高达18%,而制造、医疗业岗位需求占比相对偏低,岗位需求占比均约10%。所以,高校要结合职业岗位市场需求,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

(三)教育资源与技术进步

教育资源和技术进步是影响高校“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因素。首先,高校教育资源的丰富程度,包括师资队伍、教学设施、实习基地等,直接影响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其次,教育资源的整合性和协同性有助于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机制,如跨学科、跨专业的合作学习,以及校内外资源的共享,能有效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最后,教育资源的质量直接影响学风的建设。优质的教育资源可以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鼓励学生追求卓越,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技术进步则为高校商科教育提供了新的教学方法,这些技术的应用将有助于增强高校的教学效果,丰富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推动高校“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发展。

四、高校“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路径

针对高校“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部分高校已逐步探索,安徽新华学院商学院于2020年9月开始在安徽省内率先进行新商科实验班的教育教学实践,并成立安徽新华学院商学院商务经济学教研室,该教研室针对新商科班级实施“导师制模式+传帮带模式+校企联合模式”新商科人才培养方式。具体探索路径如下。

(一)教学考核改革

在新商科背景下,安徽新华学院商学院对传统的教学体系进行调整和创新,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安徽新华学院商学院实施教学改革模式的试验课程是新商科班级的西方经济学。对于该课程,安徽新华学院商学院在期末采取“西方经济学‘发表式’教学改革”比赛。教学改革比赛是通过考核规则的重新设置,激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对身边的经济现象进行观察、总结、论证,最后再公开演示、汇报的一种教学方式。在教学考核方面,安徽新华学院商学院要求新商科班级学生3~5人自由组队,选取学期所学课程知识点并结合当下经济热点话题撰写报告,由新商科经济学教研室教师参与评分推优,排名前10%的小组,所有队员可以获得期末考试该课程免试资格。

(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2018年,安徽新华学院商学院经济学教研室教师分别在“今日头条”和“百家号”两个自媒体平台申请注册账号。开通自媒体平台有两个作用:一是教研室教师对课程内容进行整理归纳,形成文字,并陆续发布到平台上,供学生课后学习;二是教研室教师鼓励学生对平时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深入研究,并定期将研究的成果撰写成文章。文章经过教研室教师的严格审核后,发布至自媒体平台中,促使学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对生活中的经济现象进行深层次研究,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同时,教研室教师组织学生利用自媒体平台的留言功能,由教师选择质量较高或者具有代表性的留言进行统一讲解,从而实现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改进创新创业教育

在新商科背景下,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安徽新华学院商学院不断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 ,教师方面。安徽新华学院商学院在每年暑期期间鼓励在校教师“走出去”,通过教师自身寻找企业或者学校推荐走进企业参与暑期实践,切身了解企业所需要的人才类型。第二,学生方面。安徽新华学院商学院会定期邀请校外企业家进校宣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激发他们的创新潜力和创业意识。不仅如此,安徽新华学院商学院还通过与企业合作举办创新创业竞赛、创业实训基地的建设等,为学生提供切实有效的创新创业平台,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发展,培养出适应新商科发展的人才。

五、结语

数字化改革是新商科人才培养的重要牵引,产业数字化革命加速了商业模式的迭代与升级,市场对具有数字化创新能力的复合型新商科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因此,高校需要明确数字经济时代新商科人才培养的内涵,适应当前新商科人才培养目标及发展方向,并形成以学启创、以训促创、以赛激创和以践驱创“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许礼刚,周怡婷,徐美.“学、练、竞、践”四位一体“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1(7).

[2]夏维奇,程书松,李松.“三三联动”与地方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基于H高校的实践探索[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22(2).

[3]卜新宇,杨晓翔.面向数字经济的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以福建商学院为例[J].福建商学院学报,2024(1).

[4]汪碧彤,王琦.新商科背景下会计人才培养反馈与改进机制创新研究[J].对外经贸,2024(3).

[5]仇勇,李嘉伟,魏龙雨,等.新商科背景下大类培养学生专业分流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1).

[6]熊卿.数智时代应用型高校新商科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支点,2024(S1).

基金项目: 2022年安徽省省级质量工程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商科背景下高校‘四位一体’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22jyxm663;2022年安徽新华学院校级科研项目“安徽省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发展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2rw001。

(作者单位:安徽新华学院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