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华是蜚声海内的历史学家。他自1939年陕北公学毕业后扎根中国高等教育,相继就职于华北联合大学、华北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矢志不移从事治学、育人工作,在中共党史研究和编写、专业人才培养、学术团体建设、国内外学术交流等多个方面做了大量开拓和奠基工作,为中共党史学科的创立、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秉承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注重史料的搜集、运用,在研究和写作过程中坚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为写好中国共产党历史,他曾多次访问张申府、刘清扬、黎锦熙、张鸿诰、李维汉、罗章龙、刘仁静、包惠僧、萧三、王光美等老一辈革命家和历史见证者,并从他(她)们处获取难得的史料。从《胡华文集》第六卷可以看到,胡华曾与刘少奇夫人王光美女士访谈三次(分别是1980年10月12日、1983年12月11日、1985年8月14日),相互通信联系多次。胡华对事业的热爱、执着给王光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得到她的真诚赞誉。1997年9月23日,王光美为《胡华纪念文集》题词——“教书育人,呕心沥血;秉笔直书,一身正气!”
最近,我们在搜集到的580余封胡华往来书信中,发现了王光美1982年7月22日致胡华、高放的一封亲笔信,也是目前仅存的王光美写给胡华的书信。该信写在普通的红格信纸上,共6页,合计1100余字。信中讲述了刘少奇自幼年至青年经过学习、探索逐步转变为坚定马克思主义者的简要过程,以及刘少奇阅读并荐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共产党宣言》的若干情况。由于距今40余年,通信人均已作古,相关文字记录较少,我们难以考证此信的具体来历。据信中内容推断,此信系胡华、高放以书信形式向王光美求教刘少奇生平问题而得到的回复。高放曾在《南京社会科学》杂志1997年第12期刊登的《史料、史观、史德——胡华教授治史的三个特点》一文中写道:“胡华还介绍我认识王光美同志,便于我从她处了解马克思主义文献《共产党宣言》对刘少奇的影响以及他对这一经典名著的评价。”高放所了解到的,应来自于这一封信。因此信未曾刊登过,且对我们了解、研究刘少奇具有参考价值,兹录下全文,以飨读者。
胡华、高放同志:
来信、材料和著作均收到,谢谢你们!
仅就我了解的情况,简复如下:
一、关于少奇同志的思想改造过程:
幼年时,母亲求神拜佛,他曾随同前往;在私塾里,读的是孔孟之书,曾相信中国的封建制度和封建道德是最好的东西。后来进了所谓洋学堂,学习了近代科学知识,深受达尔文学说的影响。由于进步老师和亲属的介绍看了不少辛亥革命时的传单、告同胞书和“辛亥革命始末记”,转为深信孙中山先生所倡导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学说。他在学校参加了多次爱国运动,并在长沙和北京参加了一九一九年的“五四”学生运动,受到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阅读进步书刊并开始学习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从而奠定了共产主义世界观,找到了救中国的道路——社会主义的道路。一九二0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后,赴莫斯科在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系统地学习马列主义和十月革命的经验。一九二一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以后,他仍然经常通读或联系中国革命实践选读马列主义经典著作,研究如何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并在同广大工农群众和人民大众一起进行革命和建设的斗争中,向群众学习,吸取营养,不断总结经验,注意组织纪律和思想意识的修养,逐步成为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
二、少奇同志关于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曾说过些什么?
一九二0年,少奇同志在上海外国语学校留俄预备班学习时,第一次读到《共产党宣言》。在莫斯科东方大学又专门学习过。这一纲领性文献对他的思想影响极大。
《共产党宣言》,他曾读过多次。他常常在报告和同志们谈话中引用其中的一些名言或讲解其精神,这些在公开文章中不难查出。
他曾要我认真阅读《共产党宣言》,说一次读不懂不要有畏难情绪,懂多少算多少,工作一段再读,理解得就会逐渐多一些,要经常读。他还教育子女将《共产党宣言》作为启蒙的必读书。
一九四一年,少奇同志在华中军分会干部会议上关于建军问题的发言中,强调一定要精读《共产党宣言》,要多读,一遍两遍三遍乃至七、八遍。文化水平不高的同志,要既当文化课本读,又是理论学习。时间长了,每个字都认识了,每句话都记得和懂得了,文化和政治水平都提高了。
少奇同志在担任党中央领导工作以后,仍多次重读《共产党宣言》的全文和部分内容。一九五八年、一九六0年和一九六五年底,他还重读了《共产党宣言》的部分章节,读得很认真,并加过圈点和眉批。这证明他自己就是在不断联系中国革命的实践反复阅读马列主义经典著作的。
以上情况,不知对你们研究是否有用。仅供参考。
致
敬礼!
王光美
一九八二年七月二十二日
另胡华同志寄给我的《1951年讲话》摘录,亦已收到。这段话,可能是根据讲话记录摘的,与原手稿略有出入。如准备公开引用,似以用原手稿为宜。
又及22/71982
(石宏亮,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广州)基础部副教授;刘一丁,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七研究部征集二处副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