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前沿

2024-12-25 00:00:00
军事文摘·科学少年 2024年12期

中国制造!全球首批重载铁路货车换“轻装”

2024年9月10日,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到来——全球首批碳纤维复合材料轻量化重载铁路货车在中国缓缓驶出生产线,这不仅是中国铁路装备制造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更是全球铁路运输行业的一次革命性进步。

为什么这些铁路货车变轻了?原来,它们所采用的新材料的比强度和比模量分别是铝合金材质的3-5倍和1.5-1.8倍,大大降低了车体的重量。

探测宇宙中微子的实验建设要完成啦

地下深处有个国家大科学装置要完成啦?

是的。这个以测量中微子质量顺序为首要科学目标、位于地下700米深处的江门中微子实验建设已进入收官阶段,探测器主体装置基本建成,预计11月底启动超纯水、液体闪烁体的灌装,2025年8月正式运行取数。

中微子是构成世界的基本粒子,是宇宙中最古老、数量最多的物质粒子。由于中微子质量轻、运动速度接近光速,而且几乎不与任何东西发生反应,探测中微子非常困难,科学界对其基本性质了解很少。

我国首颗可重复使用返回式技术试验卫星成功回收

发到天上的卫星都可以回收利用啦?

10月11日10时39分,我国在东风着陆场成功回收首颗可重复使用返回式技术试验卫星——实践十九号卫星。卫星搭载的植物及微生物育种载荷、自主可控和新技术验证试验载荷、空间科学实验载荷、社会公益和文化创意载荷等回收类载荷已全部顺利回收。

实践十九号卫星的飞行试验突破了可重复使用、无损回收、高微重力保障等关键技术,验证了新一代高性能可重复使用返回式空间试验平台各项技术指标。

我国贵州发现两个洞穴鱼新物种

看来,藏在洞穴里的鱼真不少呢!这不,科研工作者就在贵州省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的两处洞穴里发现了两个洞穴鱼新物种,专家将其命名为“紫云高原鳅”和“亚鲁王高原鳅”。这两个新物种与此前发现的高原鳅很不一样,它们的发现让贵州高原鳅属的物种记录增加至15种。

下次去游览洞穴的时候要留心,没准你就能发现一个新的鱼种呢!

科学家提出小行星食物开采计划

最近,加拿大的科学家们提出了一种新方法:利用小行星上的资源为执行长期太空任务的航天员提供食物。

该方法在无氧环境下能够通过热解过程分解小行星中的有机化合物,产生的碳氢化合物随后可以被微生物消耗,转化为对人类具有营养价值的生物质。研究以碳质球粒陨石为例,这类小行星含有高达10.5%的水和丰富的有机物,如本努小行星,它这样的小行星能够生产50吨~6550吨可食用生物质,足以满足600~17000名航天员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内的能量需求。

中国科学家用“风行天”拍下“超级月亮”

谁能给“超级月亮”拍照?

中国科学家利用2024年年初发射的“爱因斯坦探针”(EP)卫星上搭载的“风行天”空间X射线望远镜(FXT),于日前从太空传回完整的X射线满月图像。

这是中国科学家首次用自己研发的空间望远镜观测到的完整月亮的X光照片。

用机器人为桥梁做“体检”

看看机器人如何为桥梁做“体检”吧:只见桥下形似双层“呼啦圈”的检测机器人正在作业,它内圈的轮子紧贴桥墩,缓缓向上攀爬,外圈的扫描仪器不断绕圈,对桥墩进行常规检测。

这种爬墩机器人具有精准识别隐患、全天候智能记录的功能,可以全覆盖、无死角地对桥墩进行检测。检测人员只需将机器人调整好后,便可操纵其向上爬行。机器人到达预定高度后驻留,随后开启环形扫描模式进行桥墩检测。

最详细银河系红外图出炉

国际天文学家团队发布了一张有史以来最详细的银河系红外图,包含了超过15亿个天体,是由欧洲南方天文台对银河系中心区域进行了13年监测拍摄到的。

这张创纪录的红外图由20万张图像组成,这一庞大的数据集覆盖了相当于8600个满月大小的天空区域,所包含的天体数量比该团队在2012年发布的图多了约10倍,包括波长下发光的极冷物体,如褐矮星或不绕行任何恒星的自由漂浮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