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2024-12-23 00:00:00岸晓风
风流一代·青春 2024年12期
关键词:英雄主义刘禹锡革新

《刘禹锡传: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

作者:胡狼拜月(本名唐宇)

出版社: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4月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英雄主义的本质。从古至今,真正的英雄并不是那些未经历过挫折和痛苦的人,而是在面对生活的真相时,依然能够保持热爱和勇气的人。被誉为“诗豪”的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就是践行这种“英雄主义”的典范。胡狼拜月的《刘禹锡传: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一书以生动的笔触、厚重的情感,详细呈现了刘禹锡跌宕起伏的一生,使我们得以一窥这位历史文化名人的人生历程和精神风貌。

鲜衣怒马少年时,不负韶华行且知。人生是一条单行线,年轻时或单纯,或莽撞,或一往无前、不思退路,那都是年轻的“专利”,一个人垂垂暮年,最怕的就是在回首往事时因虚度年华而悔恨,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刘禹锡幼年体弱多病,但天资聪慧,年纪轻轻便名满天下,21岁考中进士,此后两年内又先后通过了博学宏词科和吏部考试,可谓三科及第,风光一时,31岁任监察御史,33岁任屯田员外郎,参与对国家财政的管理,成为当时革新集团的核心成员,所以不难理解刘禹锡在《华山歌》中高歌“丈夫无特达,虽贵犹碌碌”了。

可惜好景不长,进行了146天的永贞革新,宛若昙花一现。永贞革新失败后,巨大的政治漩涡将刘禹锡包围,改革派也纷纷遭到迫害,史称为“二王八司马”事件。此后,刘禹锡一直在外辗转任职,直到826年奉调回洛阳并于次年重新任职,被贬经历长达23年。看尽繁华,才懂淡然;经历磨砺,才得从容。刘禹锡少年多病、青年得意、中年落寞、老年旷达,在其不同的人生阶段中,多多少少都能找到我们自身的影子。

悲观者永远正确,乐观者永远前行。作者认为,若对唐朝诗人以积极乐观来排名,刘禹锡毫无争议地可排前列。虽然其后半生命运多舛,但他始终昂扬向上,愈挫愈勇,即使仕途如同过山车,但始终高歌向前,气势如虹。

翻阅刘禹锡的诗集,纵然零星有些情绪不佳的句子,但无论文采还是传播度,都远不及那些充满着乐观、顽强的诗句。晚年的他曾自写铭文“不夭之贱,天之祺兮。重屯累厄,数之奇兮。天与所长,不使施兮。人或加讪,心无疵兮”,对自己的一生进行辩证的总结,认为自己既有福气,也有遗憾,更多的是问心无愧。对长期的被贬外放经历,好友白居易曾在赠诗中用“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的句子表达了惋惜,刘禹锡则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来作答,其博大胸怀与气度可见一斑。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刘禹锡《陋室铭》中脍炙人口的名句。的确,在刘禹锡的人生岁月里,无论是顺遂还是逆境,无一例外的,他的身边都有一批知己朋友。当时的文坛领袖、政坛掌权者乃至世外诗僧和民间歌唱家,都是他交往的对象,如少年天才柳宗元是他的生死好友,新乐府运动倡导者白居易晚年和他相伴养老,甚至朝中“牛李党争”各自的代表人物牛僧孺、李德裕都与他有较深的交往以及诗词唱和,所以他能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可以说,是诗词和友情拯救了刘禹锡,反过来,刘禹锡也用自己出神入化的艺术造诣为星光灿烂的大唐诗坛增添了更多的亮色。

作者对刘禹锡核心精神品质的总结,就是心态好、不屈服、反矫情、放得开。历史上有名的诗人大多以悲愤成诗,刘禹锡却是因豪气干云而闻名于世,成为无数人的精神偶像,一句话:人生若觉不如意,劝君多读刘禹锡。

(编辑 邢多多1048572239@qq.com)

猜你喜欢
英雄主义刘禹锡革新
赏牡丹
儿童绘本(2020年8期)2020-04-27 08:50:07
周克芹纪念:捍卫与革新
四川文学(2020年10期)2020-02-06 01:21:16
复旧运转
继续努力,不断革新
中国自行车(2018年7期)2018-08-14 01:52:32
《刘禹锡 陋室铭》
中华诗词(2017年3期)2017-11-27 03:44:00
现在流的泪,都是当初求P图时脑子进的水
《老人与海》中的英雄主义解读
刘禹锡与《陋室铭》
伝統の極みを吸収し大胆に革新 篆刻家 駱芃芃 氏
我的英雄主义情结
小说月刊(2014年12期)2014-04-19 02:4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