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入,学科核心素养越来越受到教师们的关注,高中物理学科特别重视科学概念的培养和科学素养的融入.本文以布鲁姆教育目的理论范畴为基础,对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进行一些探讨,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融入目标导向式的教学中,并着重探讨具体的、学科的教学设计.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物理;课堂教学
1问题的提出
目标导向式教学的目的在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行为,从而确保学生真正能够学到知识,而关键便在于教师能够形成高质量的学科设计.在高中物理的课堂上,有效地学习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推进物理课堂的素质教育,完成好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2018年,教育部印发了高中物理学科的新课标,其中明确了高中物理课程的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对于高中教师来说,核心素养不仅是教育价值观的焦点体现,也是指导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遵循.但有研究表明,当前我国高中学生的知识结构单一,缺乏理科课程上的学科素养,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度不高,这导致高中毕业生在进入大学后产生学习困难问题,这成为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学界的问题.基于对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深度研究,讨论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从而提升物理课堂的有效性在现实的教学中显得非常重要.
2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与目标导向式教学内涵
根据当前高中物理的新课标,我们可以很容易发现它是以科学素养为核心的一种教育呈现,它主要表现为在文化基础、社会参与和自主发展这三个方面上对学生具有要求.通过进一步细分,文化基础可以分为“人文底蕴”与“科学精神”,社会参与分为“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自主发展则为“学会学习”与“健康生活”.从整体上来看,高中物理学科素养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划分为了“立什么德”“怎么立德”“树什么人”“怎么树人”这几个范畴,回答了“培育什么样的人”“为谁培育人”“怎么培育人”三个根本问题,为广大高中物理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标准化的遵循.结合当前的物理教学实践,我们都了解物理基础知识是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形成的适应人的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关键能力素质,其中具体表现在具身意识、科学思维、科学研究、科学态度、科学责任等维度.
有学者指出,高中物理学科素养对物理教学的界定既体现了物理学科本身所特有的对物理、科学和精神教育的追求,也体现了对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具体要求.笔者作为一名一线的物理教师,私以为物理学科的基础训练是一个综合的互动体系,科学思维和研究能力的发展是以物理概念为基础的,完善好学生对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体系也有利于形成特有的物理世界观.同时,科学的态度和责任感是发展各项能力的前提,也是其他三个领域技能提升的有力保证[1].
3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目标导向式教学设计
基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导向以课程目标为基础,是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活动预期结果的“最近发展区”.根据美国心理学家本杰明·布鲁姆(Benjamin Bloom)提出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BTEO法),目标导向是高中物理教师预判学生学习行为的一种倾向与结果,教师可从学生在认知(Cognitive)、情感(Emotional)和动作技能(Motor Skills)三个方面的既定表现和水平进行目标导向的进一步设计.在目标导向式教学设计中,需结合新课标中提到的核心素养教育目标,依照核心素养的相关要素进行教学内容设计,在具体的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促进学生的身心与具身认知的发展,激发学生发展的无限潜能,教师应该期望学生达到他们的标准或改变他们不良的行为,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的态度与习惯[3].相应的,基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导向就是通过实施高中物理课程教育教学,高中物理教师期望学生在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涉及的四个方面要有所突破,能够达到相应的水准,并且能够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合理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3.1实现目标导向的整合与规范
以效果为核心的目标导向是教育高质量的具体表现,它介于目标导向和最终人才目标之间.在设计目标导向时,高中物理教师将目标分解为一个层次,他们不仅应整合按照标准设计和解释的知识点,也应该整合教育价值观,使目标导向充分浸润高中物理的全部目标.这也是目标导向的本质要求.
通过分类,目标导向具体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学习目标,它重点是评估教学的成功与否,是学生是否完成了教育目标的标准,但通常目标导向很容易就会忽视这部分内容;二是教育行为,它是指学生在课余应达到的能力水平,它是高中物理教师教学活动的基础;三是行动条件,它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来解决教育本身与其他环境层面关系矛盾的一种调节方式;四是行为标准,也就是教师给学生物理学习行动的最低分数线,以物理概念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要求从关键能力、必备品质和价值观念等方面进行教学[4],要求学生能够在学习高中物理知识的同时,能够形成较好的科学素养,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例如以高中物理知识“运动和力的关系”为例,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能够明确运动和力的关系,并能够利用物理知识解释物体运动中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并灵活地使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物理原理,进而能够详细地描述生活中运动和力的关系的物理现象[5].按照上一章的教学方式,教师要通过分析统计学生的前期掌握情况,重新设计课程内容,方能进一步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了解.
又如,在“超重和失重”教学设计中,要着重考虑如何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培养,力求能够通过“超重和失重”内容的教学,让学生对牛顿定律的应用得到进一步的升华[5].由此,可从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三个维度进行教学设计,体现物理教学的应用价值.其中在以物理观念为教学目标的导向式教学中,主要是引导学生从物理学的角度进行学科知识认识,进而让学生能够具备良好的物理观念素养.一客车途经波浪形路段,路段坡底与坡顶存在着一定的高度差,假设路段凹凸半径相同,车辆平行路面行驶,经过最高点M和最低点N对地面的压力为FM和FN,求两者的大小.该问题与生活息息相关,作为最典型的行驶类物理问题,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让学生能够借助中间变量进行比较,经过M点的加速度为垂直向下,此时可比较FM与重力G的关系,得出FM<G,而经过N点的加速度是垂直向上的,此时可得出FM>G,处于超重状态,进而能够求出问题的答案.通过该问题解题过程的演示,能够让学生自主地探究出物理观念素养,并形成脑海思维上的升华.
3.2促进目标导向的多维合一
多维一体是一个涉及学科知识、学校教育、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多个维度的过程,其中包括了高中物理学科的教学过程、教育资源、课程设计、教学教材等方面.对于学生而言,教师应将重点放在学生身上,有助于将认知心理学、知识哲学等内容应用于平时的教学中,结合高中物理学科知识进行教学资源的调配,有助于目标的完成与落地.依照布鲁姆的教学分类理论,教师可以根据新课标要求准确地把握教学内容,从而了解高中物理学科在整个高中课程中的具体定位,并且了解物理学科内容的知识体系,从而为目标导向式的教学提供契机.目标的制定以计划为前提,制订以学生为本的计划,既顾及短期学习目标,又顾及学生的长远发展需要,这为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提供了一个机会,可以增加他们的物理知识.
例如在高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课程教学中,作为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动力学基础内容,其与学生的核心素养有着极大的关联.作为本单元的重点内容,要充分借助实验和生活实例进行强化体会,进一步让学生明确力的重要性.由于它涉及初中物理,学生们对其基本内容和生活中力与运动关系的现象有了一些了解.然而,由于高中学生的学科素养存在着差异,部分学生已经能够较好地掌握基础知识,而有些学生则基础相对较为薄弱,因此教师可采用分层教学法的形式,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并依据层级内容制定教学目标及内容.在制定目标时,对于有些学生应该注重培养其物理概念和应用,而有些学生则要让其能够更加深入地对物理知识进行探究,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和研究,并通过阅读,能够让学生了解更多相关物理知识,并能够对知识进行查缺补漏,让所有学生均可在分层教学中找到适合自身的学科素养提升的内容.如可通过阅读了解更多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发展过程及应用,进而能够形成科学态度和责任感.
3.3达成目标导77e42cabd83f7583977b838cfa4fbeed向的预设与生成导向
预设的目标导向是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结果的理想化表达,它是综合考虑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状况而预先制定的.只有通过对教学目标的控制,方能形成科学、有效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实现动态化的转变.因此,教师需要在具体的教学中,结合教材的实际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过程导向设计,并梳理和优化教学过程,让教学更具趣味性和生动性.此外,无论目标定位如何具体,都很难立即实现所有预设目标,尤其是内化学生自身素质或能力的目标.
例如在高中物理“自由落体”教学中,可将预设的目标定向描述如下:(1)物理概念:①能够知道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并理解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过程,并知晓自由落体的加速度,在大小、方向上的变化;②可以根据自由落体的规律,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2)科学思维:①通过本部分的研究,可以建立自由落体运动的物理模型;②能够从物理原理演示实验中,归纳和总结出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并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加强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概括和归纳能力.(3)科学探究:能够用实验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及规律,并掌握理论和实验相结合的解题方式.(4)科学态度与责任:能够初步了解近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景,并体会实验对物理学科的推动,体验坚持真理、勇于探索的物理学家的高尚道德.
4结语
在高中物理课堂上基于核心素养导向,进行目标导向式教学,能够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并着重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让学生形成较为严谨的科学探究态度,便于学生在物理知识的学习中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地进行知识的探索和论证,为高效课堂教学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马亚鹏,杨桦,刘瑞峥.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物理教师课程实施能力发展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2,23(03):57-63.
[2]陆宇正.政策工具视角下我国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研究——基于《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的文本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01):12-18+27.
[3]冯华,周莹,孙章华.中学物理学科德育实践要素分析及教学建议[J].课程.教材.教法,2021,41(07):133-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