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惩治群众身边“蝇贪蚁腐”,事关民生福祉、人心向背。为充分发挥典型案例教育、警示、震慑作用,最高人民法院发布6件依法惩治“蝇贪蚁腐”典型案例,分别是住房保障领域的齐某刚受贿、行贿、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案,教育领域的钟某燕受贿、洗钱案,医保领域的李某贪污案,就业领域的惠某强贪污案,税收领域的吴某鹏贪污、受贿、诈骗案,征地拆迁领域的何某平贪污案。
本次发布的典型案例,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特点:一是聚焦保障民生领域。6个案例分别系发生在住房保障、教育招生、医疗保险、劳动就业、财政税收、征地拆迁领域的腐败犯罪,被告人均被依法惩处,彰显人民法院零容忍惩治民生领域“蝇贪蚁腐”的坚定决心。二是坚持全链条惩治。齐某刚受贿、行贿、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案,被告人负责审批公租房申请,既受贿、又行贿,既徇私滥权、又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遭受重大损失;钟某燕受贿、洗钱案,被告人受贿后又为掩饰、隐瞒犯罪所得进行洗钱,人民法院依法分别予以定罪量刑并数罪并罚。同时加大财产刑适用和追赃挽损力度,强化全链条惩治,形成有力震慑。三是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吴某鹏贪污、受贿、诈骗案,被告人贪污、受贿、诈骗数额均特别巨大,且未退赃退赔,依法数罪并罚顶格判处有期徒刑二十年;李某贪污案,被告人贪污数额巨大,但具有自首、全额退赃等情节,依法予以减轻处罚,做到该严则严、当宽则宽,确保宽严相济、罚当其罪。
人民法院做实“从政治上看、从法治上办”,依法惩治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蝇贪蚁腐”,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为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日前,上海海关企管部门向构成行贿犯罪的某报关企业下达了失信企业认定决定书。被认定为失信企业,意味着将会被海关采取提高进出口货物查验率、提升稽查核查频次、全额提供加工贸易担保等重点监控措施,同时推送给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实施联合惩戒。
这是海关纪检机构、企管部门综合考量该企业行贿金额、次数、主观恶性、危害后果等因素后,依法依规调整企业信用等级,也是海关总署出台加强信用管理领域“行贿人”惩戒机制后,全国海关首例企业因行贿被作出失信认定的案件。
2023年以来,全国海关纪检监察机构加大受贿行贿一起查力度,共立案查处行贿人员21名。
驻海关总署纪检监察组深化运用联合办案机制,进一步完善与地方纪委监委在重点行贿人线索移送、措施使用、联合办案、联合惩戒等方面的协作配合,加大对行贿企业所获不当利益的追缴力度。同时,驻海关总署纪检监察组推动海关总署修订《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新增关于严厉惩治行贿企业、行贿人员的规定。
在加大惩治震慑的同时,驻海关总署纪检监察组推动构建海关系统内外多方参与的行贿企业联合惩戒机制,明确相关单位、部门具体职责,凝聚内外联通合力,进一步压缩行贿企业“围猎”空间。
在加强内部协作上,健全“横向通报、联合惩戒”配合机制,由海关纪检机构按照“谁查办、谁通报”的原则,以书面形式向企管、缉私等部门通报案件查办中发现的行贿事实认定结论,再由相关部门依规依法对行贿企业作出信用等级调整、行政处罚等惩戒措施。在推动外部联动上,积极探索联合惩戒机制,对向海关“围猎”行贿的失信企业,督促各直属海关及时向海关系统外有关部门单位通报行贿人信息,统筹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实施精准惩戒,形成“一处行贿、多方受限”的惩戒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