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十大国内商业新闻

2024-12-21 00:00:00
第一财经 2024年12期

2024.1.15

“免签潮”与“停飞潮”

继去年年底,中国对法国、德国、意大利等6国试行单方面免签后,2024年伊始,中国又相继对瑞士、爱尔兰等7个欧洲国家,以及新西兰、澳大利亚试行免签,同时,与泰国、新加坡、格鲁吉亚实行互免签证。此外,5月15日起,海外旅游团乘邮轮来华入境免签,7月30日起,对港澳地区外国旅游团入境海南实行144小时免签政策。这一系列政策对入境游的促进效果显著,今年第一季度,外籍来华数量同比增长3倍多。然而下半年,维珍航空、汉莎航空、北欧航空等欧洲航司先后宣布停飞中国航线。国际航空市场竞争格局已变,外航对恢复中国航线的积极性远不如国内航司。

2024.3.28

小米汽车上市

至11月13日,小米已实现累计生产10万辆新车的目标,计划全年冲刺交付13万辆,提前完成10万辆的保底目标。而第三季度,小米汽车实现收入95亿元,在公司总营收中占比超过1/10。小米汽车的最大竞争优势在于生态,其手机、平板以及连接在“米家”生态中的各类智能硬件,都可以在汽车上完成操控。目前,小米正在扩展其分销和服务网络,并开始建设第二家电动车工厂。雷军曾表示,小米的目标是在15年至20年内成为全球前五的车厂。未来几年,中国汽车市场会继续“卷”下 去。

2024.3.29

先正达撤回650亿元IPO

先正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保荐人撤回发行上市申请。2021年6月,中化集团控股的农业巨头先正达宣布拟申请科创板上市,但在2023年5月18日,先正达撤回科创板上市申请,转而向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提出申请。据此前递交的招股说明书,先正达计划募集资金650亿元,是A股近13年来最大规模IPO。针对IPO撤单,先正达表示,是基于对自身发展战略与全球行业环境的全面考量,“未来将在合适时机重启上市进程”。目前较为弱势的A股市场或许也承接不了如此大规模的IPO,仅第一季度,沪深京三地交易所就有共82单IPO终止。

2024.7.2

油罐车运输乱象

据《新京报》报道,国内普货罐车存在可食用液体与化工类液体在运输过程中混运的问题,且罐体在换装液体前往往并未彻底清洗。该报道涉及的企业为汇福粮油集团和中储粮油脂(天津)有限公司,但也引发金龙鱼等食用油公司的股价震荡。7月6日,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回应,正在全系统内开展专项大排查。8月,国务院食安办对涉事7家企业和相关责任人给予行政处罚。11月,市场监管总局批准发布强制性国家标准,将于2025年2月1日正式实施,新国标对食用油散装运输的容器、标识及清洗都提出了更为系统和严格的要求,弥补了此前法规上的欠缺。

2024.7.22

娃哈哈“宫斗”

2月宗庆后逝世后,宗馥莉很快接管了父亲创立的商业帝国,然而仅仅不到半年,由于杭州上城区人民政府和部分股东质疑宗馥莉对娃哈哈经营管理的合理性,宗馥莉宣布辞去副董事长和总经理职务。杭州国资委在娃哈哈占股46%,第二大股东宗庆后持股29.4%,其股权继承问题是导致娃哈哈宫斗的一大因素。不过宗馥莉早已直接或间接持股包括娃哈哈上游生产商的多家关联企业,掌握了娃哈哈生产渠道。一周后的7月22日,娃哈哈发布声明,宗馥莉继续履行相关管理职责。虽然宗馥莉赢得胜利,但作为有着新管理理念的二代接班人,如何平衡复杂的股权结构及内部关系,并在市场中保持竞争力仍是她需面对的难题。

2024.8.26

外企在华发展持续遇阻

IBM宣布,撤出IBM中国系统中心(CSL)与IBM中国开发中心(CDL)两个业务在中国的所有研发工作,将实验室转移到海外其他的IBM基础设施基地,这一决定涉及员工数量超过1000人。而5月,微软中国也将其部分AI团队迁至海外,调整可能涉及上百名员工。外部环境紧张,以及国内消费市场增长放缓、市场竞争却更加激烈等因素导致近三年外企在华发展持续受阻。11月21日,近一年中国市场收入都在持续下降的星巴克也传出正考虑出售部分中国业务股份,以引入合作方获得资金。根据外汇管理的数据,前9个月,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直接投资负债已经累计下降近130亿美元。

2024.9.2

重工业和证券业诞生“超级航母”

中国船舶和中国重工发布重大资产重组公告,由中国船舶通过向中国重工全体股东发行A股股票的方式换股吸收合并中国重工。两家公司目前市值合计接近2700亿元,重组完成后,存续的上市公司或将成为全球第一大旗舰型造船上市公司。3天后,中国证券业也出现重大合并,国泰君安、海通证券谋划重大资产重组,这是中国资本市场史上规模最大的“A+H”双边市场吸收合并、上市券商“A+H”最大的整合案例。按照2023年数据计算,国泰君安、海通证券合并后,新机构的总资产和归母净资产将分别达到1.68万亿元、3300亿元,均处于行业首位。

2024.9.13

普华永道因恒大案受罚

因在2018年至2020年的恒大地产财务报表审计过程中,明知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不予指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出具虚假审计报告,财政部没收了普华永道的违法所得并处罚款共1.16亿元,同时对普华永道警告、暂停经营业务6个月,撤销普华永道广州分所。今年上半年,恒大地产财务造假丑闻被曝光,5月31日,证监会对恒大地产罚款41.75亿元,对许家印处以顶格罚款4700万元,身为其审计机构的普华永道随即陷入客户解约风波,截至7月3日普华永道亚太区及中国区紧急换帅时,A股已有超30家上市公司宣布不与普华永道续约,其2023年前八大客户已全部解约。

2024.9.17

美的集团正式登陆港交所

作为港股今年也是近三年最大规模IPO,美的集团此次发售股份约5.66亿股,募资306.68亿港元,吸引到红杉中国、国调基金二期、比亚迪等18家基石投资者认购近百亿港元。美的集团在2013年就已于A股上市,它也成为继海尔之后第二个完成“A+H”两地上市的白色家电巨头。美的表示,赴港上市最根本的原因是港股具备突破性、便利性和快速性。美的集团或希望通过在港上市,开启新一轮境外扩张。11月21日,美的集团就宣布将获得东芝电梯中国控股权。

2024.9.24

刺激政策力度持续加大

央行一天内宣布了一揽子政策:年内第二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政策利率下调20个点;全国首套房、二套房最低首付比例统一为15%,并支持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两天后,上证指数时隔3个月重返3000点,9月30日,A股全天成交额超2.6万亿元,创历史新高。今年,中国明显加大政策调节力度,尤其是在房地产市场。5月17日,央行等部门推出一系列鼓励楼市的政策。11月,财政部宣布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的增值税差别。杭州、成都、广州多地陆续取消限购,北京、上海、深圳也纷纷出台降低首付比例、放宽购房限制等措施。一套“组合拳”下来,10月,全国商品房成交量终于结束连续8个月的下滑,同比增长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