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标的中职数学核心素养课堂构建

2024-12-20 00:00:00刘美
数理天地(高中版) 2024年23期

【摘要】随着新课标中核心素养的提出,为中职数学课堂的创新提出了新思路,注重学生素养的培养,已成为了中职数学的重点.在核心素养导向下,教师除了要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还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数学抽象等多个素养,让学生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本文分析新课标下中职数学素养课堂构建的原则,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探索课堂中培养学生素养的策略,以期提升数学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中职数学;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1引言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2020年版)》提出了中职数学的六大核心素养,这也标志着中职数学教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想要在这一背景下获得一个理想的教育效果,就需要教师主动地出击,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因此,教师要挖掘学生的实际学习特点,以学生为主体优化教学过程,保证素养课堂的构建能够紧密的结合学生的发展需求,实现一个全方位的变革,以此来确保核心素养任务有效的落实.

2新课标下中职数学核心素养课堂构建的原则

2.1“以生为主”原则

课堂的教学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教”,一个是“学”.不管在何种背景下课堂教学发生怎样的转变,都难以摆脱教学两者之间的关系.在传统的教学模式的辐射下,“教”这一环节的多样性体现得淋漓尽致,想要进一步优化课堂,提升教学的质量,就要从“学”的部分下手,发挥出“学”的优势.另外,核心素养要求教师要围绕着学生实施教学,助力学生多维度的发展,并非仅仅是知识目标的达成,更要将课程看成是一项塑造人的活动[1].因此,在新课标的背景下,教师要体现出“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还可以保证素养课堂的构建是行之有效的.

2.2“素养与教学融合”原则

素养并不是针对某一个方向或者某一个领域的培养,而是值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探究、积累逐渐形成的,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必备的品质.素养不是独立于教学之外的目标,而是要渗透在教学的方方面面,关注学生的学习表现和能力形成.简单来说,素养的发展应该与教学是相互融合的关系,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选择更加先进的教育理念来革新课堂,将素养的培养有效的融合在教学环节,保证知识和能力是同行发展的.

2.3“教—学—评一体化”原则

素养引导下的中职数学课堂,应该体现出“教—学—评”综合一致的原则.新课标在课程的结构、内容等多个方面都对教、学和评做出了具体的要求,依据新课标的内容,教师要遵循“教”的规律,注重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保持在一个活跃的氛围中,还要体现出中职教育的特色,或者在教的过程中融入思政的元素;学生的“学”应该凸显出主体性的原则,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特点的内容,保证学生可运用掌握的理论知识,进行相应的实践探究,聚焦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课堂的“评”在两者的基础上,要遵循中职教育的规律,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并设计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让学生的素养发展更加的明确,具体的结构关系如下图1所示.

3基于新课标下中职数学核心素养课堂的构建策略

3.1巧用导入策略,营造活跃课堂氛围

教师想要打造一个素养化的课堂,不仅需要对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优化,还要尝试运用更加新颖的教学方法,首先要做的就是导入环节的创新,以趣味的导入来为学生营造出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在这一环境下,学生便会主动产生对于知识的好奇心理,并在该心理的驱使下,跟随教师的节奏进入到课程的学习当中[2].当然,教师在营造学习的氛围时,可以利用便捷的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一个直观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的感官得到调动.

例如以“集合的概念与集合之间的关系”的教学为例,在“集合的表示”这一知识点的学习时,教师可以确定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掌握集合的写法,理解集合的概念以及所代表的抽象的含义”.在讲解课程之前,教师可提出一个复习性的问题,让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集合的元素”相关的知识,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随后,便可以为学生讲解集合的写法,掌握什么是列举法,什么是描述法.学生对于抽象的概念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这时,教师便可以导入生活的案例,为学生进行演示,如,运用集合的方式来展示我国的直辖市,学生便可以得到这样一个集合{北京市,天津市,重庆市,上海市},再列举出一个简单的案例,写出单词“milk”中字母所构成的集合,学生给出结论m,i,l,k.和列举法相对比来说,描述法是有一定的难度的,需要将条件写到代表集合的括号范围内.如,请写出“x+1<-2”的解的集合,学生得出的结论不一,有的学生写到x∈Rx+1<-2,还有的学生写出了xx<-3,x∈R的答案.为了方便学生去理解和运用,教师以多媒体的形式为学生展示了集合和元素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尝试应用,不仅夯实了课堂的效果,还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数学抽象的能力.

3.2研读教材内容,设计核心素养目标

在进行素养培养的过程中,教师要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多维度的解读,保证素养的发展能够建立在理论支撑上.首先,教师挖掘教材中可以渗透素养的元素,以此来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随后,结合素养的要素来进行课堂内容的创设,形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具体的教学环节,还要不断地去强化教学的实效性,落实素养发展的终极目标.另外,在教学的设计上,还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保证学生在深度学习的过程中,实现提质增效.

例如以“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中的“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教学为例,教师在分析了中职学生实际学情的基础上,从“垂直判定”这一角度出发,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保证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尝试进行知识的迁移和应用.立足于素养的发展,可将本节课的目标设定为:

(1)通过观察图片、案例等,抽象概括出判定的基本定义,并理解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运用该定义去解决实际性的问题.

(2)在自主学习和探究中,归纳出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理,并运用定理来证明空间中存在的位置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体现出“以生为主”的原则,促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

(4)将理论学习的知识放在实际情境中,培养学生的空间逻辑思维,并运用所学习的知识进行论证,发展综合性的素养.

4聚焦素养发展,创设丰富教学内容

聚焦学生素养的发展,通过引入微课、情境、跨学科等多种形式的教学内容,可以让中职课堂上更加的趣味化,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的同时,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4.1微课教学,培养自主学习意识

由于中职学生的基础水平较差,而数学知识又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在学习中很容易遇到各种难题.因此,运用微课的方式来辅助学生学习,可收获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在微课中布置一些学习任务,学生在观看的同时尝试解决问题,既培养了自主学习的意识,又让学生有持续学习的动力[3].

例如以“向量的概念”的教学为例,在预习环节,教师利用微课为学生展示直观的平面向量运算的法则,并为学生设计一个预习的任务:画出一个任意的多边形,运用画出的图形展示运算的法则.学生在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时,会自然而然地想到视频中的讲解过程,并在草稿纸上完成任务.教师结合学生完成的情况,能够分析出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保证课堂上的教学有侧重.

另外,在进行视频的制作时,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个探究性的问题,然后为学生呈现出课程的重点,让学生的学习思路更加的清晰.

例如在学习“立体几何”的知识时,可以在视频中呈现出一张纸,纸的上方放了一个魔方,让学生思考并回答纸和魔方之间的位置关系.学生带着问题继续观看,便可以提炼出课程的重点,并解决实际性的问题,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4.2情境教学,发展学生数学思维

新课标中要求教师创新课堂的情境,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自主探究,以此来实现思维能力的培养.为此,教师要明确自己的地位,将课堂放权给学生,以情境化的教学来让学生有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机会,进而实现素养的培养.

例如以“等比数列”的教学为例,在课堂上,教师可为学生设计一个操作类的实践活动——趣味叠纸.先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张纸在折叠50次、100次之后的效果,完成情境搭建之后,教师让学生去尝试计算折叠之后纸的厚度.由于该问题比较抽象,学生自己运用折纸的方法来进行演示,发现一张纸无法完成50次折叠,于是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将多张纸进行堆积,顺利地完成折纸探究的任务.以情境创建的方式来引导学生主动的探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灵活的思维下去不断地提升数学学习的水平.

4.3跨学科教学,强化知识实践素养

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可尝试将数学课程和专业课进行融合,强调知识的实践应用.有很多教师认为中职院校应该以专业课为主,这也导致数学学科一直处于被忽视的位置.为了改变这一刻板的印象,教师要主动地进行跨学科的融合,引导学生运用学习的数学知识,解决专业课程当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在内化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

例如以“三角函数”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将该部分知识和工程类专业的课程相结合,让学生感受该部分知识在一些工程测绘当中的实际应用,以真实的案例分析,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

又如,在学习“指数函数”时,教师可以针对财会专业的学生,引导学生利用指数函数计算利率;针对生物专业的学生,可以利用函数的知识来计算“种群繁殖”的速度.

通过上述学科之间的跨界融合,不仅能够转变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学习的态度,还可以让数学课程不再边缘化,而是真切地运用到生活和学习当中,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应用知识,这也是素养发展的有效体现.

4.4优化考评制度,助力学生多元发展

在新课标的背景下,中职课堂的评价环节也同样重要,教师要不断优化考评的制度,将素养发展纳入到考评当中,改变传统的书面成绩评价的方式,通过多种维度的评价,助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4].具体而言,教师可采取以下的考评策略:

(1)考评制度中加入素养指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除了关注最终的成绩,还要综合性地考虑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落实素养的发展评价.为此,可围绕素养制定科学的评价指标,让课堂的评价具有目标性.

(2)制定个性的评价方案.为了让中职的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提升对知识的探索欲望,依据学生的差异特征来制定评价方案尤为关键.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学习任务等,并对学生在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实施个性化的辅导,帮助每一位学生去稳步的提升.

(3)采用多主体评价的形式.除了教师的评价,还可以通过自评和互评等多种方式,来让学生真实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水平,同时还能够在互评中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交流能力,这些也是素养发展的体现.

5结语

总之,在新课标的背景下,教师要尝试构建中职数学的核心素养课堂,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让学生在主动的学习中掌握知识,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养,进而打造一个优质的课堂.为了落实这一目标,教师要认真地研读教材,及时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法,并对评价进行革新,保证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呈现一个优质的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陈雄.核心素养背景下中职数学教学策略探研[J].成才之路,2024(22):81-84.

[2]安应文.基于核心素养的中职数学课堂[J].湖北教育(政务宣传),2024(05):73-74.

[3]葛文.基于核心素养下的中职数学教学研究[J].数理化学习(教研版),2024(04):38-40.

[4]陈海霞,赵志钢.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中职数学的实践策略研究[J].学周刊,2024(09):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