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小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融入工匠精神的路径研究

2024-12-19 00:00:00李思民
山西教育·管理 2024年12期

工匠精神是一种注重细节、追求卓越、勇于创新和崇尚实践的内涵丰富的精神。思政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能向学生传授知识,有助于塑造学生的品格和精神风貌。在大中小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的背景下,将工匠精神融入思政教育中,不仅可以丰富思政教育的内涵,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为其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一、深化认知教育

为了将工匠精神真正融入思政教育体系,需要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活动和适合学生的教育方式,加深师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和认同。这不能停留在对工匠精神的简单介绍或宣传上,而是需要一种深入骨髓、融入血液的教育过程。首先,可以通过举办讲座、研讨会等活动,邀请行业内的专家、学者以及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匠大师,为师生们分享他们对于工匠精神的理解和实践经验。其次,需要将工匠精神真正融入思政课程之中,使其成为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这要求在课程设计上,要注重将工匠精神与思政教育的理论知识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方式,引导学生们深入思考工匠精神的内涵和价值。同时,还可以结合时事热点、社会现象等,引导学生从工匠精神的视角去审视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从而真正将工匠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因此,通过这些多维度、多层次的教育方式,可以有效地提升师生们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和认同,也有助于推动思政教育体系的不断创新和完善,为培养更多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提供有力的支撑。

二、构建连贯教育体系

为了将工匠精神有效地融入思政教育体系,并使其在不同教育阶段得以连贯、系统地传承与发展,必须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规划。这一规划旨在明确各阶段的教育目标和内容,确保工匠精神能够在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中得以体现和强化。

在制定规划的过程中,需要深入调研和分析当前思政教育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特别是工匠精神融入过程的薄弱环节。在此基础上,可以结合各教育阶段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教育目标和内容。例如,在小学阶段,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素养和动手能力,引导小学生初步了解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和价值。

为了实现思政教育体系的连贯性和系统性,还需要在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上下功夫。在课程设置方面,可以根据不同教育阶段的教育目标和内容,合理设置思政课程,确保工匠精神在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中得以体现。同时,还可以开发一些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将工匠精神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跨学科能力。在教材建设方面,需要组织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共同编写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思政教材,注重引入工匠精神的典型案例和成功经验,使教材内容更加生动、有趣、贴近实际。此外,为了确保工匠精神在思政教育体系中的有效融入,还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可以通过培训、研讨等方式,提升教师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和认识,引导教师将工匠精神融入日常教学中,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三、增加实践机会

首先,建立并深化校企合作机制是至关重要的,应该积极寻求与企业的合作,共同搭建实习实训平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和操作机会。这些企业可以是行业内的领军企业,也可以是具有鲜明工匠精神特色的中小企业。通过在这些企业中实习实训,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到工匠精神在实际工作中的体现,了解企业对职业素养、专业技能和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要求,从而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校企合作不局限于实习实训,还可以与企业共同开发课程、教材和教学案例,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紧密相连。其次,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社会实践等活动。科研项目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尝试,从而培养出勇于创新和敢于挑战的精神。社会实践则能够让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基层,了解社会需求和民生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最后,为了确保实践活动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应当制定详细的实践计划和指导方案,明确实践目标、内容和要求。除了传统的实习实训、科研项目和社会实践外,还可以探索更多新的实践形式,如创新竞赛、志愿服务、模拟创业等,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创造力。

四、完善评价体系

为了准确、全面地评估学生在思政教育中的表现和工匠精神的养成情况,必须建立一个多元化、综合性的评价体系。这个评价体系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重视他们的职业素养、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等多方面的表现。

首先,需要将学生的职业素养纳入评价范围。职业素养是衡量一个学生是否具备良好职业态度和职业道德的重要标准。在评价过程中,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等活动中的表现,以及学生对待工作的态度、责任感等方面来评估其职业素养的高低。其次,实践能力也是评价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实际操作、项目完成度、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的考察,来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些评估结果可以反映学生在实践中是否真正理解了工匠精神的内涵,以及能否将其灵活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最后,创新意识也是评价体系中需要重点关注的一个方面。创新能力是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需要通过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创新竞赛等活动,以及观察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来评估其创新意识的培养情况。

在构建评价体系时,需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努力程度,包括他们的学习态度、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与同学的合作情况等。而结果性评价则主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最终表现,如考试成绩、项目完成情况等。通过将这两种评价方式相结合,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工匠精神的养成情况。

将工匠精神融入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是新时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方向。将工匠精神融入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道德品质,激发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还能满足市场需求,推动产业升级,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因此,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应高度重视这一工作,通过深化认知教育、构建连贯教育体系、增加实践机会和完善评价体系等多维度的路径探索,这样可以有效地将工匠精神融入思政教育体系,实现思政教育在不同学段间的有效衔接和高效融合。

(作者单位: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

责任编辑石岳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