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是西汉时期伟大的史学家。
司马迁的祖先在西周时期就担任太史之职,修撰史书。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曾担任汉武帝的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典籍等。司马迁10岁时到了长安,在父亲的官衙内接触到很多史书。为了弄清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他刻苦学习文言,阅读古代典籍等,积累了文化知识。幼年的司马迁还接触到了当时的很多名师,他曾向著名儒家学者董仲舒、孔安国请教,受益匪浅。
司马迁20岁时到全国各地游历。第一次出游,司马迁来到汨罗江,了解战国时屈原投江而死的事迹;又来到长沙,向人们询问汉文帝时贾谊病死的经过。第二次出游,他北涉泗水,听沛县百姓描述汉高祖斩蛇起义的情形,然后到鲁国旧地曲阜了解孔子讲学的盛况。长期的游历使司马迁眼界开阔,思想活跃,为他日后的修史工作奠定了基础。
后来,司马迁还做了汉武帝的郎中,跟随天子到各地巡游。他利用这个机会,对自己掌握的史料进行了核实,力争万无一失。
太初元年,司马迁倡议并主持改革历法工作,此后即着手著史。天汉三年,司马迁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而触怒汉武帝,获罪入狱。出狱之后,他忍辱发愤,刻苦撰述,终于写成“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
《史记》记录了从黄帝初年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这部著作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以及风俗方面进行了细致的描述,既是一部伟大的通史,又是一部了不起的文学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