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之旅

2024-12-18 00:00:00杨晓东
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 2024年12期
关键词:精卫司马光多媒体技术

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及社会责任感的关键途径。而德育的渗透在其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教师在教学中渗透德育,不仅能传授学生丰富的语言知识,还能有效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与价值体系,进而塑造他们的良好品德,增强社会责任感。

一、结合生活实际,拓展德育

生活中的细微之处无不蕴藏着德育的智慧与价值,唯有将德育与学生的真实生活紧密融合,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与体验中深切感受德育的力量,才能促进其内心真正认同并将其外化为实际行动。

例如,在教授《坐井观天》一课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文本内容,把握文本的情节与深层寓意。接着,教师将文本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提出一系列启发性的问题,如:“你们在生活中是否曾遭遇过‘坐井观天’的情况?面对这样的情况,你们是如何思考与应对的?”在讨论与反思中,学生领悟到“坐井观天”所揭示的视野狭隘与判断偏差的道理,纷纷表示在生活中要秉持开放性的心态,避免因个人视野的局限而误判。同时,学生也意识到尊重他人观点与选择的重要性,不轻易以主观想法否定他人观点的合理性与价值。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与亲身实践,有效助力他们突破思维的局限性与片面性,逐步养成开放、包容及尊重他人的优秀品质。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强化了学生的道德观念与社会责任感,更为他们的全面发展铺就了坚实的基石,能够促进其人格的培养与能力的全面提升。

二、挖掘教材,丰富德育元素

小学语文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资源,不仅富含语言文化的精髓,更蕴藏着丰富的德育元素,以文学故事、历史人物、寓言等多种形式生动展现,为学生构建了丰富的德育宝库。在教学实践中,如果教师对教材内容中德育元素的挖掘不够充分,那么,德育与智育之间将会出现断层。因此,教师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丰富并强化德育元素,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例如,在教授《司马光》一课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内容,感受司马光砸缸救人的英勇行为。在讲述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还要通过情感的渲染和情景的再现,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司马光临危不惧、机智果敢的品质。接着,教师进一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涵,引导学生从司马光的事迹中汲取道德的力量,通过设问“若你们面临同样的情况,是否会像司马光一样勇敢行动?”来激发学生的共鸣与深刻思考。随后,教师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将司马光的优秀品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学生分享个人经历中的类似情景及应对策略,从而深刻认识到勇敢、智慧与责任感不仅是故事中的精髓,更应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的坚定信念与不懈追求。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仅牢固掌握了语言知识,更从故事中汲取了丰富的德育精髓。司马光勇敢、智慧与勇于担当的精神深深触动了学生,他们纷纷表达了对司马光高尚品质的敬仰,并立志要以他为榜样,努力成为具备这些优秀品质的人。这一教学过程展现了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充实德育元素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关键作用,有力验证了德育与智育并重、相互促进的教育理念,为学生的全面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开展实践活动,深化德育元素基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元素的渗透不应局限于课堂知识的传授,也需要借助实践活动的开展来进一步夯实德育的根基。实践活动如同连接理论与现实、知识与行动的桥梁,对于塑造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其社会责任感以及提升其实践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将所学的德育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从而在实践中深化对德育的应用,为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教授《守株待兔》一文时,教师首先要求学生仔细阅读寓言故事,引导学生探讨农夫陷入困境的根源。这时学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认识到农夫因一次偶然成功而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忽视了勤劳的价值。接着,教师策划了一场户外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农夫的生活。通过分组种植蔬菜,参与浇水、除草、施肥等活动,学生深刻体会到劳动的艰辛与成功背后的不懈努力。为了深化学生对寓言故事的理解,教师还可以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分别扮演农夫与智者,智者需要说服农夫摒弃幻想,知道有劳动才有收获的重要性。在游戏过程中,学生的沟通能力得到锻炼,对故事道理的理解也更加深刻。最后,教师组织分享会,让学生积极分享个人感悟与收获。学生不仅认识到勤劳的重要性,更懂得了成功需要持续努力与汗水浇灌,纷纷表示要将这些宝贵的道理融入日常生活,成为踏实勤奋之人。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通过精心设计的实践活动,学生不仅深化了对寓言故事的理解,更在亲身体验中强化了对德育内涵的认识。他们领悟到成功需要以不懈努力、持续进取为基石,这一宝贵体验为他们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促使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坚持不懈,勇往直前。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德育情境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德育情境,已成为提升德育成效、增强学生情感体验的重要途径。多媒体技术具有独特的视听表现力与交互性,能够为学生打造一个更为逼真、贴近生活的德育氛围,使德育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有效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与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授《精卫填海》一课时,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了浩瀚的大海和坚韧不拔的精卫形象,海浪拍打礁石的声音和精卫的鸣叫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仿佛置身于故事之中,感受到了精卫不屈不挠的精神。接着,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动画视频,重现了精卫填海的场景。在视频中,精卫化作一只小鸟,每天衔着石子和小树枝,不停地往大海里投掷。虽然看起来力量微薄,但她的坚持和毅力却让人动容。学生目不转睛地看着视频,被精卫的精神深深打动。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精卫为什么要填海?她的行为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学生纷纷发言,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们认为,精卫填海不仅是为了平息自己的怒火,更是为了造福人类,她的行为体现了坚持不懈、勇于挑战的精神。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精心创设了德育情境,让学生在引人入胜的故事中深切体会到持之以恒与勇于挑战的精神。这一创新的教学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在无形中渗透了德育,使学生在享受学习乐趣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汲取了德育的精髓。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是一项既漫长又富有挑战性的任务。教师需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并将其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营造丰富多彩的德育情境,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精卫司马光多媒体技术
精卫走到我梦中
清官廉吏(二)
——司马光
史志学刊(2022年3期)2022-08-10 14:43:30
我和精卫过一天
司马光砸缸之谜
趣味(数学)(2021年3期)2021-07-16 06:45:28
精卫的烦恼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甘肃教育(2020年21期)2020-04-13 08:09:38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科技传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30
司马光砸缸
启蒙(3-7岁)(2019年5期)2019-06-27 07:25:06
多媒体技术在影视动画后期特效中的应用
丝路艺术(2017年5期)2017-04-17 03:13:15
司马光“警枕”夜读